忻志文(上海建工五建集团有限公司,上海 200063)
“十三五”以来,我国始终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持新发展理念,坚持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坚持改革开放,共同推动高质量发展。受新冠疫情影响,经济下行压力不断增大,但政府通过积极的财政政策及稳健的货币政策,“六保”配合“六稳”,确保完成决战决胜脱贫攻坚目标任务,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表现为:当年度中央预算内投资、地方政府专项债券均有明确导向,即“两新一重”—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新型城镇化建设,交通、水利等重大工程建设。同时重申“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定位,表明政府着力稳地价、稳房价、稳预期的信心和决心。
对于建筑施工企业而言,机遇与挑战并存。机遇即是经济下行压力下,投资拉动经济作用更加凸显,市场总量依然可观;挑战即是地区、行业壁垒将越发明显,地方政府对税收将越加重视。因此尽快实现属地化融入,明确并占领具有增量潜力的细分市场,将成为参与市场竞争和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关键。
城镇化的不断发展是我国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也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趋势。我国 1982 年常住人口城镇化率20.6%,至 2019 年达到 60.6%,首次突破 60.0%,城镇化水平明显提高,但城镇化带来的发展不平衡更为突出。据国家统计局 2019 年公布的数据来看,全国人均可支配收入为 30 733 元,其中占中国人口 60.0% 的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 42 359 元;占中国人口 40.0% 的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 15 777 元。
为解决城镇化带来的发展不平衡,2019 年 3 月国务院总理李克强首次提出“新型城镇化”,即加快落实京津冀协同发展、粤港澳大湾区建设、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等国家区域战略,以中心城市为核心带动周边城镇发展,发挥中心城市和城市群综合带动作用。
对于建筑施工企业而言,粤港澳大湾区、长三角经济带、京津冀一体化正是当前国家新型城镇化发展的热点,其中孕育的产业基地、乡村振兴、城市配套、城市更新、城际交通网等机遇,将成为建筑企业发展的重要增长点。
拉动我国经济增长主要靠投资、消费、出口这 3 方面,而消费决定了经济发展的规模。尤其是受疫情影响,政府提出坚定实施扩大内需战略,发挥消费的基础作用和投资的关键作用。其中“科、教、文、卫”4 大领域尤其受到关注。“科”即是打造技术平台建设,加快科技创新中心和国家科学中心建设。“教”即是推动科教基础设施建设,稳步发展普通本科教育和研究生教育,大力推进国家产教融合建设试点。“文”即是文旅休闲消费,包括文化旅游、文化体育、娱乐消费等。“卫”即是医疗卫生。“新冠疫情”暴露出我国公共卫生和应急体系短板。为此政府将大力健全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其中区域医疗中心建设尤为重要。
对于建筑施工企业而言,随着国家扩大内需、刺激消费政策落地,“科、教、文、卫”4 大领域基础建设必将吸引更多投资,也将成为建筑企业必争之地。
我国经济深层次结构性矛盾主要体现在供给侧,特别在制造业体现得较为明显。制造业供需失衡,部分行业产能严重过剩,同时关键、核心技术装备依赖进口。因此,政府提出一系列针对性措施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其中包括以下3 个方面。
(1)通过推进产学研协同,增强制造业技术创新能力。
(2)通过加快发展先进制造业,统筹新型基础设施,强化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型通用技术,实现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融合发展。
(3)通过传统产业改造升级,新兴产业培育,发展新能源汽车、新材料、人工智能等新兴产业,实现加快制造业结构优化升级。
对于建筑施工企业而言,政府大力培育新兴产业、加快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融合,未来政府将大力引进国内其他地区的和国外的先进制造企业落地,新型厂房、高端生产线的要求将对建筑企业能力提出更高挑战。
建筑业的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保持在 6.5% 以上,是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预计“十四五”期间固定资产投资增速缓中企稳,但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将越发明显,由此带来的影响之一是市场细分领域将有明显不平衡,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1)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新型城镇化建设,交通、水利等重大工程建设将有明显提升。
(2)城市群和都市圈建设配套的城际交通网、智慧城市建设、乡村振兴迎来新机遇。
(3)扩大内需、刺激消费引发的“科教文卫”四大领域基础建设增量。
(4)中国制造更高质量发展培育的新兴产业、先进制造业将带来工业、厂房市场扩容。
(5)“一带一路”促进产能输出、产业升级、企业转型发展海外市场。
(6)政府着力稳地价、稳房价、稳预期的政策或将持续较长时间,房地产投资增速将逐步放缓。
“十四五”期间建筑市场总量依然可观,但由于我国大型综合类总承包企业数量较多,同质化竞争较为激烈。近年来国有企业兼并、重组步伐加快,中央企业、地方特大型建筑企业规模优势逐步明显,占据着高端市场和大部分市场份额。民营企业、专业公司依托政策倾斜、专业领域仍有一席之地,但建筑行业竞争将更加激烈。同时,随着国内固定资产投资增速放缓,劳动力成本、大宗商品价格上升,监管部门对环保、节能、绿色建筑的要求更高,倒逼建筑企业加快产业升级步伐。
“十四五”期间建筑市场监管部门一方面优化营商环境,深化“放管服”,另一方面进一步加强建筑市场监管力度。优化营商环境体现在市场主体依法享有经营自主权、住建部为清理废除市场壁垒再发力、大力精简已有行政许可、政府项目不得垫资施工、不得非法干预工期等方面。进一步加强建筑市场监管力度体现在推动建筑市场信用体系建设、加大建筑市场违法违规行为的查处力度、推行实行实名制保障农民工利益等方面。在当前的市场环境和法治背景下,施工企业唯有不断增强依法合规经营能力,切实提升企业风险防范能力方能适应市场。
企业转型加快推进、核心优势作用凸显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1)建筑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实现项目全生命周期管理。
(2)施工总承包、工程总承包等模式推动工程组织模式升级。
(3)推广建筑产业化,发展装配式建筑、钢结构住宅、绿色建筑、智慧建筑将成为建筑业转型升级的必然趋势。
建筑企业为应对建筑业改革发展,必将谋求转型发展,培育自身核心竞争优势。主要有以下 3 条途径。
(1)实行企业兼并和重组,不断做大市场规模。
(2)拓展产业链,打通行业上下游;拓展新兴市场领域,实现转型发展。
(3)实行差异化竞争策略,在专业细分市场和领域精耕细作,形成独特的品牌优势,提高市场竞争力。
无论哪一条路径,对企业资源集成能力、项目管控能力、风险防范能力、人才及科研水平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将倒逼建筑企业加快培育自身核心竞争优势。
积极推进“全国化”发展战略。紧紧抓住国家区域发展战略和“两新一重”发展机遇,主动搏击市场,稳固主要市场的“大本营”地位,精耕细作国内重点区域市场。继续探索、培育海外市场,逐步提升海外市场发展业绩。积极探索适应全国化发展的激励机制,激发员工投身全国化发展的动力。重点关注以下市场。
(1)长三角市场。长三角市场作为中国经济发展水平较高、开放程度较高、科技创新实力较强,综合经济实力最为雄厚的地区之一,其区位优势造就了一批同台竞争的优秀建筑施工企业。已有很多优秀的建筑企业深耕长三角市场,打造了众多品牌精品工程,形成了良好的投融资、资本运营等全产业链体系,彰显了大型央企的独特责任担当与核心优势,让建筑施工企业对自身发展的战略全局有了新的认识和提升。诸多大型建筑施工企业积极响应长三角一体化国家战略,以江苏省的南京、徐州,浙江省的杭州、湖州、宁波、嘉兴,安徽省的合肥、蚌埠等城市为经营重点。
(2)东北市场。东北市场作为最早进入计划经济领域的地区,建筑施工企业要抓住“东北振兴”国家战略,以沈阳和大连为中心,辐射雄安新区、河北石家庄、山东青岛等环渤海地区。引入国外及沿海发达地区在建筑施工方面的新技术、勘察设计、房地产、城市规划方面的新理念,以及行业管理方面的新经验及其他各种信息,利用 PPP(Public-Private Partnership,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EPC(Engineering Procurement Construction,工程总承包)等先进组织方式及 PC(Prefabricated Construction,装配式建造)、BIM(Building Information Modeling,建筑信息模型)、综合管廊等先进施工工艺,打开市场潜力。
(3)华南市场。华南市场紧抓粤港澳大湾区、福建自贸区、海南自贸港建设契机,继续巩固广东市场,深耕福建和海南市场,形成以广东为主体,福建和海南两翼齐飞的市场布局。重点跟踪地方标志性项目、大型公建项目,逐步提升当地市场影响力。其中海南市场,2018 年以来相继出台的多项针对建设海南自由贸易试验区(港)的具体措施和利好政策,主要围绕人才引进、乡村振兴、优化营商环境、推进建筑业简政放权、推动建筑业企业健康发展等多个方面,给建筑企业带来了无限商机。
(4)海外市场。建筑企业要拓展海外市场,就要建立“一体化经营”的发展理念。积极融入“一带一路”倡议,把握“走出去”政策资源,不断培养企业自身的核心竞争力,适应国际化发展。由于海外工程所处的国际市场环境复杂,在企业不断渐进式“走出去”,扩张海外市场经营的同时,要加大市场风险管控,建立良好的运作体系。再者,建筑施工企业要充分利用自身优势,与其他优秀的建筑企业开展经营联动,组团出海。
3.2.1 进一步优化管控体系打造优质品牌
继续优化公司生产管控体系,加强信息化管理,着力提升国内市场管控水平。继续探索工程总承包,推进工程总承包体系建设,不断创新管理模式,提升工程总承包管理能力。着力提升公司整体安全管理水平,营造安全文化。着力提升质量过程管控水平,突出质量创优的品牌影响力。
3.2.2 进一步加强管理提升企业经济效益
继续优化企业内控管理制度,加快完善适应企业全国化发展的区域公司、城市公司、属地化法人公司管理制度。坚持依法合规向国内市场、海外市场延伸。深入落实企业发展全面效益观,抓好经营源头质量、激发团队创效活力、加强过程商务管理和法务管理、落实结算资金管控,深度挖掘创效潜能,逐步提高营利能力。
3.2.3 聚焦核心竞争能力实现企业可持续发展
(1)巩固核心技术优势,增强行业竞争力。以市场需求为导向,集聚科研创新资源,加快完善科研创新体系,持续提升公司整体科研创新能力水平,营造科研创新文化氛围。聚焦重大工程,聚焦建筑产业现代化,聚焦发展新领域,不断提升工业化、数字化、绿色化建造水平,增强行业竞争力。加快推进科研成果转化,加强经营投标过程中技术辅助、前期策划过程中技术统筹、施工过程中技术指导、工程后期技术提炼总结,强化技术对经营生产的有力支撑。
(2)加强队伍建设,夯实可持续发展根基。适度控制人才队伍总量,统筹稳步增加职工总量,优化人才队伍结构,完善人才培训和激励机制,建立体系化培训、体系化考核,形成专业齐全、梯次合理、数量充足、素质优良、战斗力强的人才队伍体系。
“十四五”对建筑施工企业来说,机遇与挑战并存。需要站在国家发展、行业发展的高度引领企业发展,通过巩固市场布局优势、挖掘管理创效潜能、聚焦核心竞争能力,力争实现企业高增速、高质量、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