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 靱
上海建工一建集团有限公司 上海 200120
建筑业是支撑我国经济发展与社会主义建设的重要支柱性行业。而随着市场化经济的发展,行业内的竞争日趋激烈,一方面要满足市场需求,另一方面则是要提升项目工程的价值。为此,建立一个符合现代市场经济发展要求的项目工程造价管理信息系统就显得十分有必要。但是我国对建设项目工程造价管理信息系统建设的研究起步较晚,所以发展得不够充分,还需要建筑行业内的有志之士不断学习先进的科学技术,广泛地学习国内外的先进经验,努力构建一个具有中国特色的项目工程造价管理信息系统[1-3]。
现代社会是一个依托电子信息技术进行生产的信息化社会,各行各业要想跟上社会的发展趋势,就离不开电子信息技术的支持。建设项目工程造价管理系统将造价管理与电子信息技术相结合,有效地提升了工程造价管理水平,促进了建筑行业管理取得了新的发展与突破。通过项目工程造价管理信息系统,可以在项目工程建设前期进行相关的信息搜集与处理,为工程造价提供信息数据基础,使得工程概算在规划设计阶段能够更加科学合理,为之后建设资金的筹措及招投标等工作提供准确的数据,从而节约建设成本[4]。而施工单位则可以利用项目工程造价管理信息系统对工程成本进行控制,从而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经济效益,进一步提升企业在建筑市场中的竞争力。
我国市场经济建设起步较晚,工程造价管理方面的经验积累还不够多,在发展阶段中会存在许多问题[5]。但我国出台了相应的政策和办法进行规范,所以项目工程造价管理信息系统的发展还可以满足短时间内的工程管理需要。由于仍然有一些功能、工作效率以及信息化水平方面的弊病存在,故我国项目工程造价管理信息系统的发展受到了一定的限制。
就目前我国的项目工程造价管理信息系统所处的建设成效阶段来看,我国的工程造价管理系统仍然处在一个在开发的初级阶段,各个方面的功能设计考虑不够周全,这就使得在进行数据系统建设过程中,数据采集和数据记录工作不统一,完全依赖网页就会导致数据不能实现共享,降低了数据信息的使用效率,限制了项目工程造价管理信息系统的资源共享功能的发展。
另一方面,国家为了给工程造价管理信息系统的建设提供一个良好的环境,制订了统一的规划和编码,但是其中一部分编码具有区域性的特点,应用在实际工作中容易出现工程造价定额分析的谬误,导致整个工程造价管理出现误差,从而使工程造价管理工作失败。同时,目前数据库的建立与实际需求之间缺乏沟通,很难形成一个完整的工程量清单,在实际工程中,计价模式与工程量清单不符会影响工程造价对整个项目工程成本的有效管理。
工程造价管理信息系统的数据库更新需要对不同地区的信息汇总后进行存储。但是就目前来看,不是所有地区的网站都能与当地的数据库进行有效连接,信息沟通的速度严重滞后,不利于工程造价管理的信息整理。同时,软件与硬件设施的配置水平不高也是导致现阶段工程造价管理信息系统工作效率较低、市场竞争能力较差的主要原因。
工程造价管理信息系统需要操作人员既要具备相应的造价管理知识,又要具备相应的信息管理知识,这样才能实现工程造价管理信息系统对信息进行搜集、处理、传输、存储等信息管理功能。但是受我国经济体制发展的影响,工程造价管理行业起步较晚,相应的人才配备也不充足,而且工作人员的能力也不能完全与工作需求相匹配,缺乏相关的专业知识素养。同时,企业单位对工程造价管理工作的重要性认识程度不够,在进行人才选拔以及人才培养时投入的精力和相关费用都比较少,这就导致选拔的人才素质得不到保证。人员素质不达标,严重阻碍了工程造价管理系统的构建和完善。
工程造价管理信息系统的构建需要有一个整体的构建目标以及相应的设计思路,使得在进行系统构建时可以有所依据。项目工程造价管理信息系统作为帮助工程造价管理人员提高工程造价信息管理效率、提高管理水平的工具,应当在设计上更加贴合造价人员的使用习惯,从而帮助工作人员能够在短时间内依托现代科技制定最优的造价方案,这才是进行项目工程造价管理信息系统构建的主要目的[6-8]。
项目工程造价信息管理工作主要是对信息进行收集整理以及传输,所以在进行系统模块设计时,应将重点放在信息采集和交互系统、数据分析和处理系统、对外防御系统这3个部分上。
1)信息采集和交互系统的工作意义是为了将有效信息搜集整理后呈现到工程造价人员面前,为其提供进行工程造价管理时所需要的数据资料。所以在进行这一模块设计时,一方面要求能够保证数据的准确性,另一方面也要保证在进行人机交互的信息处理时有一定的便利性,从而达到便于工作、提高工作效率的目的。
2)数据分析和处理系统作为整个工程造价管理信息系统的核心模块,在设计时应当考虑尽可能使用更为先进的软、硬件设备,借此提高整套信息系统的科技水平,在信息处理方面赋予其更加快速的运算和处理能力,能够尽快完成对信息的处理任务,帮助工作人员完成一套科学、完善的工程造价方案。
3)对外防御系统作为整个工程造价管理信息系统的安保模块应当要保证其长期的稳定运行,对不良信息进行有效的识别和处理,将不良信息拦截在外,保障信息数据的安全、真实、有效。
1)为保障项目工程造价管理信息系统构建能够稳定运行,应当在相应的工作制度、运行机制等方面进行完善与健全。一个系统的构建要求其必须具有一个稳定的制度支撑,才能保证其自身的平稳运行,所以应当建立相应的机构对工程造价管理系统的运行进行监督,保证制度能够得到有效的执行。
2)对工作人员进行专业素质的培养,人才是发展一切的资源和动力。要进行工程造价管理信息系统的构建,就需要在明确构建工作对人才的要求后进行有针对性的专业培训,增强工作人员的相关专业素养,适应系统构建和运行的工作要求,从而能够充分发挥出系统的效果。
3)完善数据库的数据内容,提高数据的真实性和时效性:工作人员需要依托相关数据才能对工程造价进行合理的分析与评定;工程造价管理信息系统的有效性更加依赖于数据库信息的及时更新与完善,这样才能帮助工作人员快速、高效地完成工程造价工作。
“十三五”规划对建设行业信息化提出了明确要求:将实施工程造价信息化战略作为“十三五”时期的主要造价管理工作目标之一。工程造价信息化是造价行业发展的必然选择和现实需要,必须高度重视并共同努力实现造价信息化,从而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
平台开发商与建设单位、咨询企业及施工企业的深度沟通与交流,成功研发并上线发布专业产品:工程造价数据积累与分析平台——指标云平台(以下简称“指标云”)。指标云是针对建设行业信息化平台建设工作而打造的一款集工程采集、数据分析、指标应用为一体的工程造价数据积累与分析平台。该平台旨在通过“平台化分析、移动化管理、高效化办公”实现建设行业多项目同步管理需求,并协助用户快速实现自有指标数据库及材料价格信息库的搭建,从而有效提高工程造价信息化管理水平。
指标云主要实现了工程数据的采集、分析、应用三大功能。
1)采集:利用强大的兼容性,按照统一的采集标准,将用户的各类型工程、各文件格式、各编制阶段的计价文件数据(包括清单信息、清单特征、定额信息、材料消耗等在内的“面粉级”数据)及材料价格信息采集到统一的信息化平台中进行分类管理,方便用户快速进行查询与数据调用。
2)分析:利用先进的计算机算法技术,快速分析某一工程的计价文件信息,并得到全面、深入的指标分析报告。报告内容涵盖了工程经济指标、主要工程量指标、工料机指标、占比指标等各类技术经济指标,并以多层级清单的形式进行指标的层级化展示;能够将项目的单项、单位工程指标灵活组合,得到按专业、按结构部位、按成本模块等多种维度展示的指标成果。
3)应用:平台可以帮助用户进行数据积累,为用户打造专属的综合单价库、单方造价库、材料价格库,并通过多项目统计,将用户的经验量化、沉淀,应用于造价质量控制、投资估算及成本控制工作中去,真正体现数据价值,为用户提供多元化咨询服务。
1)预算管理:指标云平台通过标准化采集,将工程预算文件统一进行管理,支持快速查询、统计造价信息、实现预算文件跨平台统一管理。此模块具有兼容性、标准性两大特点。
2)指标分析:指标云平台可根据导入的预算成果文件,进行智能化归集,快速得到以单方造价、单位含量、单位耗量及造价占比为代表的工程经济指标、主要工程量指标、工料机指标和占比指标等各项技术经济指标。此模块具有层级性、灵活性、高效性、可视性的特点。
3)造价质量控制:指标云平台支持从宏观角度检测项目单价之和与总价是否相等,以及从微观角度对比项目内部、项目与项目之间的各项指标差异,从而实现质控目的。此模块具体有校对、对比两大主要功能。
4)指标成果统计:平台可以对采集到的工程数据进行快速统计,形成综合单价库、单方造价库、材料价格库,同时支持自定义选择多个项目进行指标统计。
1)采集“面粉级”原始数据:只有保证原始数据的完整性,才能保证运算结果的准确性。指标云平台支持完整导入清单条目、清单特征、定额及定额消耗等所有“面粉级”的预算信息,保证指标运算成果均能够追溯到原始计价信息。
2)自动提取项目特征:项目特征描述不清楚是当前工程量清单编制中比较典型的问题,容易给招投标双方带来不必要的风险和纠纷,因此作为质控工作的重点,应该得到每一位造价从业人员的关注。指标云平台完整导入了每项清单条目的特征描述,能够自动提取关键字,综合成各分部工程特征表。
3)自定义分类标准:指标云平台提供了通用的工程分类、专业分类、材料分类,同时也允许用户根据投资方向或承接业务的类型,建立专属的工程造价指标结构树(成本科目树)。确保分析的指标对用户有实际的参考价值,同时也提高了指标应用的精准性。
建设项目工程造价管理信息系统既是现代信息社会发展的成果,也是工程造价信息管理工作水平想要获得提升的必由之路。工程造价管理信息系统在极大程度上帮助工程造价管理从业人员能够更加准确、高效地进行工程费用计算,帮助工程项目投资者进行更加合理的投资规划。但是就目前来看,其仍存在一些不足,我们应当对其辩证看待,不断改进,努力促进建筑行业更好更快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