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质科技论文摘要的编写要求与写作方法

2020-02-19 17:24吴昌进王志忠严城民
云南地质 2020年1期
关键词:检索论文科技

吴昌进,王志忠,严城民

(1.云南黄金矿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云南 昆明 650200;2.云南省地矿局区域地质矿产调查大队,云南 玉溪 653100)

一般情况下,地质科技论文都应该编写中文摘要和英文中文摘要。限于文体,本文仅对中文摘要进行讨论。

中文摘要又称概要、内容提要。中文摘要是以提供文献内容梗概为目的,不加评论和补充解释,简明、准确地论述文献重要内容的短文[1]。中文摘要是地质科技论文必要的前置部分,只有极短的地质科技论文才能省略中文摘要。任何读者,既要尽可能掌握浩瀚的信息海洋,又要面对自身精力十分有限。中文摘要就是解决这一对矛盾的有效手段。中文摘要的核心部分,是地质科技论文最具有学术价值和创造性的研究结果或结论。

为尽快提高地质科技论文的写作能力,作者在搜集、学习相关资料[2~5]的基础上,对地质科技论文中文摘要的写作形成较为系统的认识。现将其整理成文,供同事参考。

1 类型

按中文摘要的功能,划分为报道性中文摘要、指示性中文摘要和报道指示性中文摘要[3]。作者可根据地质科技论文的体裁,任选其中的一种形式进行摘要的编写。中文摘要形式选用不当,往往会给文献检索带来麻烦,可能失去较多的读者,将直接妨碍研究成果的应用和推广。

1.1 报道性中文摘要

报道性中文摘要相当于简介,是指明一次文献的主题范围、内容梗概的简明中文摘要。报道性中文摘要一般用来反映地质科技论文的目的、方法、结果与结论,充分反映研究的创新之处。报道性中文摘要以“摘录要点”的形式,报道出作者的主要研究成果和比较完整的定量与定性信息。

地质科技论文的中文摘要一般应写成报道性文摘,从第三人称的角度撰写,简明扼要地提供全文重点信息。中文摘要中不得带有第一人称意愿的任何评论和解释。内容、方法、结论方面有创新的地质科技论文,多选用报道性中文摘要。

例1:《缅甸大地构造单元的划分与特征》(李新仁,2017)[6]采用了报道性中文摘要。

为合作开发周边国家矿产资源,在实地调研的基础上,结合前人资料的收集与整理,将缅甸的大地构造单元自西向东划分为5个Ⅰ级构造单元、10个Ⅱ级构造单元。具体是:①西克钦邦-若开邦结合带(E-N1)(Ⅰ),进一步划分为钦邦-若开邦结合带(E-N1)(Ⅰ1)、西克钦邦结合带(E-N1)(Ⅰ2);②西缅甸-苏门答腊弧盆系(E-N1)(Ⅱ),进一步划分为蒙育瓦—勃生岛弧带(E-N1)(Ⅱ1)、瑞保-仰光弧后盆地(E-N1)(Ⅱ2)、密支那岛弧带(E-N1)(Ⅱ3);③腾冲-马来半岛造山带(T3-K)(Ⅲ),进一步划分为八莫陆缘弧(T3-K)(Ⅲ1)、毛淡棉陆缘弧(T3-K)(Ⅲ2)、德林依达地块(Pz2)(Ⅲ3);④保山-掸邦陆块(∈-T2)(Ⅳ);⑤昌宁-孟连-清莱结合带(C-T2)(Ⅴ)。这10个构造单元以9条断裂为边界。自西向东为:那加山-若开山逆冲断裂(F1)、平梨铺-卑谬伸展断裂(F2)、实皆-勃固右行平移断裂(F3)、葡萄-格杜逆冲断裂(F4)、英昆-八莫伸展断裂(F5)、南坎-抹谷右行平移断裂(F6)、曼德勒-垒固左行平移断裂(F7)、锡当-三塔左行平移断裂(F8)、孟宾-清迈逆冲断裂(F9)。

1.2 指示性中文摘要

指示性中文摘要是指明一次文献的陈述主题、取得成果的性质与水平的中文摘要。其目的是使读者对研究的主要内容有一个概略的了解,也就是知道“作者做了什么工作”。

指示性中文摘要一般适用于学术性期刊的简报、问题讨论。创新内容较少的地质科技论文,可用选指示性中文摘要。在技术性期刊中,指示性中文摘要使用较广。

例2:《金平镁铁质-超镁铁质岩铜镍矿床成矿条件》(盖春宽,2007)[7]中,采用了指示性中文摘要。

按构造环境的控岩控矿特点,划分区内的铜镍型成矿(岩)带,分析成矿条件,研究与该类矿床成矿有关的镁铁质岩、超镁铁质岩的分布规律及铜镍硫化物成矿特征,指出找矿方向和建议。

1.3 报道指示性中文摘要

报道指示性中文摘要同时具有报道性中文摘要、指示性中文摘要的特点。对地质科技论文中价值最高的内容,以报道性中文摘要的形式进行表述。其余部分以指示性中文摘要形式表达。

常见格式为:在报道性中文摘要之后,进行指示性中文摘要。即:“此外,尚对××××、××、××问题进行了研究”

2 内容与意义

中文摘要的基本要素包括:目的、对象、方法、结果或结论。中文摘要的核心部分,是地质科技论文最具有学术价值和创造性的研究结果或结论。

2.1 内容

中文摘要是研究工作的主要对象和范围,采用的手段和方法,得出的结果和重要结论,有时也包括具有情报价值的其他重要的信息。

目的——说明做此课题原因。具体包括:研究、研制、调查等工作的前提、目的与任务,所涉及的主题范围。需注意的是,目的不应重复题名的信息。例如:在《缅甸大地构造单元的划分与特征》[6]的中文摘要中,就不必说明“为查明缅甸大地构造单元的划分与特征……”。

方法——说明做此课题的方法。具体包括:所用的原理、理论、条件、对象、材料、工艺、结构、手段、装备、程序等。

结果——说明此课题做出的结果。具体包括:实验(试验)、研究的结果、数据,被确定的关系,研究的结果,得到的效果性分析。

结论——说明由此得出的结论。具体包括:结果分析、研究、比较、评价、应用,提出问题,今后课题、假设、启发、建议、预测等。在行文方式上,无需机械地用公式化的语句格式。最好是自然地就把“目的”“方法”“结论”等主要内容阐述清楚。例如:本文的目的是……,所用的方法是……,结果是……。

“目的”“方法”“结果”“结论”项目的详写与略写,是否介绍项目的“研究背景”“成果意义”等内容,都可以是因文而异,不必千篇一律。

2.2 意 义

发表地质科技论文的目的是被人利用。在当今信息激增的时代,地质科技论文进入文摘杂志、检索数据库,被人阅读、引用的难度较大。如果中文摘要写得不好,就会降低地质科技论文的影响力,甚至丧失。

中文摘要可以让读者尽快了解地质科技论文的主要内容,以补充题名的不足。现代科技文献信息浩如烟海。读者检索到地质科技论文题名后,是否会阅读全文,主要通过阅读中文摘要来判断。因此,中文摘要担负着吸引读者和将文章的主要内容介绍给读者的任务。

中文摘要为科技情报文献检索数据库的建设和维护提供方便。地质科技论文发表后,文摘杂志或各种数据库对中文摘要可以不作修改或稍作修改而直接利用,从而避免他人编写中文摘要可能产生的误解、欠缺、甚至错误。

随着电子计算机技术和Internet网的迅猛发展,网上查询、检索、下载专业数据已成为当前科技信息情报检索的重要手段。网上各类全文数据库、文摘数据库,越来越显示出现代社会信息交流的水平和发展趋势。地质科技论文中文摘要的索引是读者检索文献的重要工具。地质科技论文中文摘要的质量高低,直接影响着地质科技论文被检索和被引用的频率。

3 编写要求

中文摘要具有独立性、全息性、简明性、客观性、可检索性[2],拥有与文献等量的主要信息。即不阅读全文,就能获得必要的信息。地质科技论文都要编写随文中文摘要。

3.1 独立性

中文摘要中要有重要的数据和结论,是一篇完整的短文,可以独立使用,可以引用,可以用于工艺推广。

在编写地质科技论文中文摘要时,不要写成地质科技论文的广告词,不要写成地质科技论文的书评,不要写成地质科技论文的开场白。

例3:《滇西北大地构造单元划分与特征》(王泽传等,2015)[8]中,介绍了项目的研究方法与结果,并对研究结果进行了客观的评价。论文的中文摘要形成了一篇独立的短文。

从鉴别陆块(地块)、结合带边界断裂入手,将滇西北大地构造划分为10个二级单元。在二级单元内据地质体属性及重要断裂,划分出25个三级大地构造单元。结合西藏、滇西南部地区资料,归并为3个一级大地构造单元。10个二级大地构造单元自西向东为:独龙江弧盆系、丙中洛地块、莫得结合带、崇山地块、澜沧江火山弧、兰坪地块、云岭陆缘弧、金沙江结合带、香格里拉地块、甘孜-理塘弧盆系。分界断裂自西向东为:高黎贡山断裂、棒当断裂、福贡断裂、碧罗雪山断裂、吉岔断裂、德钦-雪龙山断裂、羊拉-东竹林断裂、金沙江断裂、香格里拉断裂、三江口断裂。该划分方案:较为全面地反映了滇西北区域地质调查和科学研究的新进展,对前人划分方案进行了有依据的修改调整,二级、三级大地构造单元的划分尺度统一,指明了各级大地构造单元的边界断裂。

例4:《云南泥盆系区域地层及有关问题探讨》中文摘要的前2句话,与引言中部分内容基本重复。

云南泥盆系地层完整,发育齐全,岩相多样,分布广泛,出露良好,接触界线清楚;生物群落丰富,化石保存完好。是中国南方陆相、海相泥盆系发育最好的地区之一,在国际上久负盛名。……

3.2 全息性

中文摘要的全息性又称自含性、自明性。中文摘要必须反映地质科技论文的全部信息。不阅读地质科技论文的全文,就可以从中文摘要中得到必要的信息[2]。

中文摘要的内容应包含与地质科技论文同等量的主要信息,读者可以根据中文摘要内容确定有无必要阅读全文,也供文摘等二次文献采用。

太简单的中文摘要,很难构成独立、全息的短文。

有人认为随文中文摘要可以写得“概括”或“简短”一些,理由是“全文就在后边”。实际上,中文摘要的形式及其字数应根据论文价值的大小、刊物类型、地质科技论文中有用信息的多少来决定。否则,中文摘要就可能失去应有的作用。

例5:《老挝南部某蓝宝石矿床地质特征》中,中文摘要偏重于蓝宝石的矿石特征,其他信息不够详细。

矿床赋存于全新统冲积层。蓝宝石具有呈蓝色、粒度大、透明、瑕疵较少、加工性能良好的特征,虽与全球高档蓝宝石(A级品)相比略差,但比国内所产的蓝宝石高一个档次。该区具有找A级品的条件,具有一定的开发价值。

3.3 简明性

中文摘要的字数据地质科技论文的内容与体裁而定。中文摘要少则几十字,多则几百字。中文摘要尽量少分段。在一般情况下,中文摘要不列式,无图表。

要实现简明,必须淡化研究背景、基础理论、基本技术的描述,突出地质科技论文的创新点、地质报告的核心内容。

中文摘要应简明,它的详细程度取决于文献的内容。地质科技论文的中文摘要字数有较明确的规定。GB6447-1986[1]规定:报道性中文摘要和报道/指示性中文摘要一般以400字为宜,指示性中文摘要一般以200字左右为宜。GB7713-1987[9]规定:中文摘要一般不宜超过200~300字;外文中文摘要不宜超过250个实词。报道性中文摘要的字数可稍长一些,篇幅一般为正文的3%~5%。地质报告可参照报道性中文摘要,字数一般为正文的3%~5%。

例6:《滇西北独龙江花岗岩中浆混包体特征》(李向东等,2005)[10]中,报道性中文摘要不足260字,简明扼要地提供论文的主要信息。

经1∶250 000区域地质调查,位于班公湖-东巧-怒江结合带(南段)西侧的独龙江花岗岩可划分为2个序列。早期序列(龙岗不若序列)富含混杂包体、混成包体。前者包括(石英)辉长苏长岩、辉长岩及辉长辉绿(玢)岩,后者由闪长岩、石英闪长玢岩、安山岩、安山玄武岩组成。从地球化学特征看,这些岩石由同源岩浆分异,并与生成寄主岩石的酸性岩浆混合而成。经地球化学图解判别,浆混包体属钙碱性玄武岩系列,形成于岛弧环境,与寄主岩石——龙岗不若序列的生成环境一致。该类包体的存在,进一步证明了独龙江花岗岩早期序列(龙岗不若序列)由壳幔混源岩浆形成。

对于使用外文(英、俄、德、日、法)书写的一次文献,中文摘要可以适当详细一些。为了利于评审,学位地质科技论文可写成变异式中文摘要,不受字数的限制。

3.4 客观性

地质科技论文中文摘要一般应写成报道性文摘,简明扼要地提供全文重点信息。中文摘要应从第三人称的角度撰写,一般不要使用“本文”“笔者”等主语。中文摘要中不得带有第一人称意愿的任何评论和解释[2]。

例7:《断层面上迹线产状及总断距的确定》中,分3个自然段用第一人称编写论文中文摘要,并进行了不必要的评论与解释。

……本文中数学计算方法是对前人方法的补充,精度可高达分、秒。介绍的产状网虽属估测,但制作简便。

求解断层两盘相对运动和总断距等方法,美国的毕令斯的画法几何,前苏联有莫尔恰诺夫和瓦依涅尔曼的图解分析法。本文的迹线计算法避免了繁杂的作图过程,而所得结果和美、苏方法相同。

文章还对断层擦痕、牵引褶皱及断层旁侧派生的节理能否指示相对运动,提出新见。

3.5 可检索性

中文摘要检索是“短文式”的检索。通过检索,可以获得地质科技论文的全部信息。中文摘要的独立性、全息性、简明性、客观性,是可检索性的基础。

高烽(2005)[2]认为:题名、关键词、中文摘要的检索是3个不同层次的检索:题名的检索是“标签式”检索,关键词的检索是“条目式”检索,中文摘要的检索是“短文式”检索。

高烽(2005)[2]认为:中文摘要的独立性、全息性、简明性、客观性是可检索的基本保证;只要把地质科技论文中的重要信息,简明、客观地组合成独立的短文,就是一篇高质量的中文摘要;这样的中文摘要必然具有可检索性。

4 写作方法

中文摘要的编写应该客观、真实,切忌掺杂作者的主观见解、解释、评论。如果发现一次文献有原则性错误,可加注“摘者注”。

中文摘要的编写要求详细见《文摘编写规则》(GB6447-1986)[1]。编写中文摘要时,应注意如下10个问题。

(1)中文摘要中应排除本学科领域已成为常识的内容,切忌把引言中出现的内容写入中文摘要,一般也不要对地质科技论文内容作诠释和评论。特别是不要进行自我评价。

例8:《澜沧江南段景洪猛龙深海红色放射虫硅质岩的发现及其意义》中强调“澜沧江南段(景洪)洋壳蛇绿岩套的发现,是近年来对澜沧江缝合带研究的重大进展之一。”论文中没有必要对蛇绿岩套的发现进行自我评价。

(2)不得简单重复题名中已有的信息。

例9:地质科技论文的题名是《独龙江花岗岩的岩石成因与岩浆作用特征》[11],中文摘要的开头就不要再写:“为了……,对独龙江花岗岩的岩石成因与岩浆作用特征进行研究”。

(3)结构严谨,表达简明,语义确切。中文摘要中要按逻辑顺序来安排编写内容。句子之间要上下连贯,互相呼应。中文摘要慎用长句,句型应力求简单。每句话要表意明白,无空泛、笼统、含混之词。中文摘要毕竟是一篇完整的短文,电报式的写法亦不足取。

例10:《滇西三江地区新生代主要走滑断裂性质及特征》中,走滑断裂是论文的主题,但对其叙述有些空泛、笼统。

滇西三江地区,新生代主要活动断裂以左行走滑为主,走滑作用均发生于新生代古新世之后。部分断裂在第四纪表现为右行走滑。这些走滑断裂控制了滇西三江地区新生代地块边界,是滇西新生代陆内变形的重要组成部分。

例11:《澜沧江南段景洪猛龙深海红色放射虫硅质岩的发现及其意义》中,选用句型极为复杂,使人有不通顺的感觉。

……澜沧江南段(景洪)洋壳蛇绿岩套的重要组分——红色放射虫硅质岩和枕状玄武岩。并与蛇绿岩套的另一端员组分——发育于南联山、三达山之超基性、基性岩体-M型花岗岩类,共同组成蛇绿岩套。

(4)用第三人称编写中文摘要。建议采用“对……进行了研究”“报告了……现状”“进行了……调查”等记述方法标明一次文献的性质和文献主题,一般不要用“本文”“作者”作为主语。

例12:《澜沧江南段景洪猛龙深海红色放射虫硅质岩的发现及其意义》中,没有必要以笔者为主语,强调作者什么时间什么地点发现了什么现象。

笔者于1969年5月发现澜沧江南段(景洪)洋壳蛇绿岩套的重要组分——红色放射虫硅质岩和枕状玄武岩。

(5)使用规范化的名词术语,不用非公知公用的符号和术语。新术语尚无合适的中文术语译名,可用原文或译出后加括号注明原文。

(6)一般不用数学公式和化学结构式,不出现插图、表格。

(7)不用引文,除非该文献证实或否定了他人已出版的科技文献。

(8)缩略语、略称、代号在首次出现时必须加以说明,以便相邻专业的读者也能清楚理解者除外。

(9)不得使用一次文献中列出的章节号、图号、表号、公式号以及参考文献号等,造成内容重复和编号混乱。

(10)必要提及的古生物、商品名称应加注学名。

5 结论

综上所述,可得出如下结论。

(1)中文摘要的类型划分为报道性中文摘要、指示性中文摘要、报道指示性中文摘要。

(2)中文摘要的基本要素包括:目的、对象、方法、结果或结论。

(3)中文摘要具有独立性、全息性、简明性、客观性、可检索性,拥有与文献等量的主要信息。

(4)中文摘要的编写应该客观、真实,切忌掺杂作者的主观见解、解释、评论。

猜你喜欢
检索论文科技
科技助我来看云
科技在线
科技在线
专利检索中“语义”的表现
科技在线
下期论文摘要预登
下期论文摘要预登
下期论文摘要预登
2013年5—12月最佳论文
国际标准检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