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杨信诚 配图>>>王娟
上世纪50年代,广播喇叭是乡镇、工厂的口舌,也是人们接收信息的主要来源。
1955年,我到大西北某军工厂工作,兼任广播站组长,每天定时转播中央台新闻。厂内各科室及车间的好人好事、生产进度、技术革新、文化生活等等都能从喇叭里听到。那时候,只要喇叭一响,职工就习惯地停下,直到播音结束。
在我的记忆中,大喇叭曾在关键时刻发挥过作用:
某日,有几百吨散装水泥运到我们军工厂,堆放在铁路专用线两侧。当夜,天气突变,我们的大喇叭在上半夜把职工叫醒,请他们赶到铁路专用线搬运水泥。上千名职工齐上阵,把散装水泥运进仓库,避免了国家财产的损失。
“文革”期间,怀孕待产的唐女士情况危急,急需转到西安大医院进行手术,但那时厂里停产闹革命,找不到合适的司机。妇科刘医师就叫我在大喇叭里寻找汽车司机。我用大喇叭广播了一阵,有一个好心的葛司机开了一辆大客车应召前来,准备送孕妇去西安。行车途中,患者呼吸不畅,极为危险,于是葛司机把车开到咸阳人民医院,医院当即进行剖宫产,挽救了大人孩子的生命。……
改革开放后,随着收音机、电视机的普及,大喇叭完成了它的历史使命。但大喇叭见证了我们这代人支援三线建设,用汗水献身国防、报效祖国的无悔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