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朔
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提出,要完善党委领导、政府负责、民主协商、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科技支撑的社会治理体系。铜梁区委、区政府对标对表中央和市委市政府的要求,将小区治理作为提升居民幸福指数最基本的治理单元,走出了一条独特的社区治理新路。2018年,铜梁被确定为中组部基层党建联系点。2019年,全国党建研究会到铜梁专题调研,就铜梁通过党建引领基层社会治理创新工作进行系统的梳理和总结。
| 高位推动乱象治理 |
一段时间以来,铜梁区小区乱象频发、信访矛盾突出。业主恶意拖欠物业费,非法搭建、占用公共绿化,物业公司违规调整收费标准等乱象时有发生。
重构社区秩序、创新社区治理,迅速成为铜梁区委、区政府的思想共识和决策共识,将基层党建引领社会治理创新作为重要改革任务加以推进。区委书记亲自出题、解题、破题,带动各级“一把手”直接抓、具体抓。区委书记唐小平多次组织召开会议,研究部署小区乱象治理工作,要求优先治理小区乱象,建立和谐共生的社区新秩序。
位于铜梁老城区的阳光水岸小区人员结构较为复杂,业主和物业公司的矛盾十分突出,集体上访事件多有发生。区委政法委抓住主要矛盾点,将阳光水岸小区作为重构社区新秩序的突破点,从而带动城市社区的变革求新。
为弄清阳光水岸小区的乱象之源,区委政法委多次实地把脉问诊,专题研究小区乱象治理解决方案。经过接访走访,共梳理出业主拒交物业费、业主违法搭建、私挖车库、占用公共绿地、物业管理服务缺失等7大类共25个方面的问题。找准病根之后,立即组织相关部门商讨整治方案,细化整治内容、整治期限、责任单位和责任清单等,要求各责任单位严格按照责任清单进行清零式整治。
对问题比较集中、诉求比较具体的事项,由接访领导和责任部门到现场释法说理,答疑解惑,引导业主和物管公司对自身违法违规行为自行纠正,督促违法违章业主限期修复整改。
对限期内没有整改纠正的的棘手问题,制定违法建筑强拆预案和风险评估报告,由区委政法委组织相关单位严格按照法定程序和法定方式依法治理。对聚众闹事、妨碍执法的予以行政拘留,強制拆除违法搭建6起,恢复私占公共绿地2块,回填私挖车库5个,对拒交物业费的业主由法院按程序强制执行。
全方位的系统整治,让阳光水岸小区实现了脱胎换骨的改变。整治前,2058户业主中仅有800余户缴纳物业费。整治后,绝大部分业主已主动缴纳物业费。物业公司对小区车库进行升级改造,并规划安装了电瓶车充电桩。业主车辆被归置停放到地下车库和公共停车场。物业公司配强服务人员,安保人员24小时轮岗,确保业主生命财产安全。并对物业费和小区收入情况进行公示,做到收支透明。目前,小区各项工作井然有序,业主和物业公司的矛盾得到彻底缓解。
阳光水岸小区乱象治理的成功案例,迅速拉开了铜梁社区乱象治理的大幕。由区委政法委牵头、区级职能部门组成的“联合战队”,随即对全区10多个乱象较为突出的小区开展全方位的整治,将一个个乱象突出的小区变成了社区治理的典范。
| 社区治理扎桩结网 |
党建扎桩、治理结网,是铜梁社区治理的核心秘笈。区委组织部和区委政法委经过反复研究,形成以党组织为核心、以网格为基础、以治理中心为支撑的基层社会治理路径,已成为社区治理中具有标本价值的典型样本。
按照“地域相邻、构成相似、规模适度、方便管理”原则,铜梁将社区中原有的综治、城管、食药监等300余个网格整合为131个社会治理网格,将区域内的人、地、物、情、事、组织等要素全部纳入网格管理,形成“上面千条线、下面一张网”的城市社区治理格局。
在人员配置方面,按照“一格四员”标准,充分考虑政治素质、履职能力、年龄结构、文化水平等因素,整合兼职网格员、城管协管员、综治巡逻员三支队伍,重新配置城市社区治理网格员343名,吸纳3176名兼职网格员,不仅实现了网格管理的队伍瘦身、能力提质,也避免了人力资源的重复配置。
过去,各类网格员各干各的活、各说各的话。在对社区治理事项进行系统梳理后,铜梁重新确定了“10+N”的网格工作职能职责清单,即采集上报信息、代办公共服务事项、宣传政策法规、排查化解矛盾纠纷等10项主要职责和N项社区党委交办事项,让各类社区治理事项在网格“打结”,一网办理。
在铜梁,社会治理的人和事在哪里,党的建设就推进到哪里。依托社会治理网格,同步建立131个网格党支部、226个楼栋党小组。网格党支部在社区党委领导下,带领网格员开展全程代办、上门服务、小区办公、巡查走访等工作,从而实现了区委、街道、社区、网格、楼栋五级党组织的“一盘棋”联动。
“共驻共建”是铜梁小区治理的一大亮点。32个城市社区党委与238个驻社区单位签订“共驻共建”协议,辖区重点单位党员负责人兼任社区党委副书记,社区党委书记定期走访共驻共建单位。全区共组织1000余名机关党员干部到社区党委报到,协同开展社会治理活动。这样的机制构建,不仅实现了党建融合、组织共建、资源共享、党员共管、社区共治、事务共商,也打破了社区与驻区单位各自为政的机制障碍。
每天清早,家住巴川街道正街社区的老党员张桂芳就起床去给花花草草浇水施肥,在自己认领的小区绿地里精心培植三角梅、玉兰等。在铜梁,社区老党员、退休干部、网格员等纷纷认领小设施、小绿化、小场地等责任田,党员带头亮身份、亮承诺、亮实绩,带动群众认领社区形成了一股“党员干,群众赞,党员群众一起干”的良好氛围。大大激发了居民群众参与社区治理的内生动力,也推动“党建扎桩、治理结网”工程往深里走、往实里做。如今,社区党员群众形成了“社区共命运”的价值认同,将群众从“甩手掌柜”变成了社会治理主力军。
据南城街道龙城社区党委书记李霞介绍,龙城社区已形成以社区党组织为核心,社区自治组织为主导,社区居民为主体,社区社会组织、志愿服务组织和驻区单位等多元共治的社区治理新机制,使小区环境卫生得到有效整治、院内乱停车现象得到有效控制,居民的幸福指数不断攀升。
正是因为社区党委组织主导、驻社区单位协力配合、辖区党员共同参与的社会治理新机制,推动了铜梁社区由乱到治的完美蜕变,并凝聚成了社区治理的强大合力。
| 三级架构协同创新 |
衔接不畅、条块不统,曾是社区治理最大的症结所在。铜梁通过三级社会治理中心的成功构建,实现了社会治理的快速响应。
通过整合公安、应急、城管、民政等平台资源,组建正处级事业单位—社会治理创新中心,街道、社区同时建立指挥中心,形成权责明晰、上下贯通、层层推进的三级纵向治理架构。与之相适应,铜梁同步建立三级管理调度机制、分析研判机制和问题解决机制。区委常委会、基层党建引领社会治理领导小组定期研判社区治理工作,召开区级党建联席会,研究解决基层党建和社会治理工作中的具体问题。
为防止区级部门因工作不到位而将责任转嫁属地,铜梁区赋予街道四项职权。即区级职能部门派驻街道机构负责人的考核考察和选拔任用应征求街道党工委意见,城市规划实施中涉及街道内容应听取街道党工委意见,区级职能部门派驻街道工作人员由街道党工委统一指挥调度,街道享有对部门年度考核评分权。这一机制创新,让各部门在社区治理中不敢懈怠和敷衍,大大激发了职能部门参与社区治理的主观能动性。
社区治理智慧化,是铜梁与时俱进的社區治理理念。在线上,通过开发三级指挥中心信息系统,打通区、街道、社区三级“信息通道”。依托群工信息平台,为网格工作人员配备智能化手机终端,不断提升社会治理智能化水平。通过分层级组建微信群,建立问题发现、收集、解决快速响应机制。社情民意在网上了解、矛盾纠纷在网上解决、正能量在网上聚合,已成为铜梁社会治理的新常态。线下,织密织牢社会治安防控网络,打造人防物防技防结合、打防管控一体的社会治安防控新格局。全区3万多个视频监控实现互联互通,公安武警、社区治安巡逻队、网格员、村社干部等群防群治,在全区28个镇街背街小巷、城乡结合部、城中村进行“无死角、无遗漏”巡逻防范。并通过关口前移、重心下移,实现民调解、行政调解、司法调解“三调联动”和诉调、警调、访调衔接,确保各类问题快速响应、快速处置、快速反馈,从而实现社会治理的“一盘棋”“一股绳”和“一键通”。
“党建扎桩、治理结网”的创新实践,让铜梁社区治理有了党建引领的抓手载体、“一网揽尽”的组织架构、“上下联动”的职责边界、“共建共治”的参与平台,真正形成了党委领导、政府负责、民主协商、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科技支撑的社会治理体系。
图片/铜梁区委政法委员会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