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志军
改革开放41年来,在服务国家战略和首都发展大局的过程中,北京市海淀区充分发挥党委政府组织作用和服务优势,以区域治理的改革创新激发了蓬勃旺盛的城市活力,构建以創新合伙人为支撑的“创新雨林”生态体系,逐步形成“两新两高”发展战略,即以“挖掘文化科技融合新动力、构建新型城市形态”为总抓手,推动高质量发展、打造高品质城市,努力把海淀建设成为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学智慧之城、创新引领之城、人文活力之城、生态优美之城、和谐宜居之城。
根据北京市建设全国科技创新中心的总体部署,海淀作为“三城一区”主平台中的领头羊,围绕科技创新出发地、原始创新策源地、自主创新主阵地三大功能定位,强化创新策源地能力建设,坚持以基础研究为先导,优化高校院所科研组织形式,推进孵化器提质增效,促进创新要素深度融合,加强头部企业的带动作用,努力形成一批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原创成果、创新型领军企业,全力推进全国科技创新中心核心区建设。
从总量上看,海淀区对全市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引领和支撑作用更加稳固。海淀区拥有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总数超过1万家,约占全市47%。从结构上看,高精尖特征显著。全区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中高技术制造业产值占比71.5%,第三产业占比高达90.6%。从活力上看,创新创业活力持续迸发。2019年,驻区单位在基础前沿研究上更上一层楼,获得国家科技奖占全国26%;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超过350件;海淀区的GDP将突破7000亿元大关,增长7%,经济总量和贡献率继续保持在全市首位;高新技术企业总收入将达到2.6万亿以上,以科创板为新代表的上市企业迎来“井喷”之年,一年上市17家,目前境内外上市公司总数超过219家;以独角兽企业为代表的新兴企业不断涌现,总数持续保持全国20%以上占比。
成绩取得固然可喜,但是对标科技创新出发地、原始创新策源地、自主创新主阵地的定位,对标率先建成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学城的新期待,我们始终存在一些缺憾,特别是“将关键核心技术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的担当还不够,高精尖产业发展的爆发力还不够,高品质城市建设的腾挪空间日益受到约束,体制机制创新逐渐进入瓶颈期等等,这些都是我们未来要聚焦解决的“痛点”。
在这个背景下,我们思考,站在新的起点上,实现海淀新一轮区域创新和跨越式高质量发展,需要我们重新审视海淀所处的新方位,准确把握我们在科技创新、经济发展、城市形态、发展动力、城市治理等方面的阶段性特征,坚持规划引领城市发展,切实发挥规划的战略引领和刚性管控作用,将中关村科学城建设全面融入海淀跨越式高质量发展的各领域各环节,推动“两新两高”区域发展战略再深化再落实,一张蓝图干到底,努力把城市规划好、发展好、治理好,努力打造新时代创新驱动发展的海淀样板。
在科技创新方面,进入了创新层次和能级的全面提升期。要突出核心竞争力提升,实现科技创新从“跟跑”到“并跑”“领跑”的重大转变。
在经济发展方面,进入了发展质量效率动力的重大变革期。要突出创新生态构建和企业全生命周期服务体系建设,实现高质量高效率可持续性增长。
在城市形态方面,海淀进入了从园区运动到构建新型城市形态的深刻转变。要秉承“科学+城”探索园区发展与城市的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等要素有机融合的有效路径和机制。
在发展动力方面,进入了文化与科技深度融合的动力优势重塑期。要进一步发挥海淀丰富的文化资源优势,突出文化软实力对区域发展的硬支撑作用。
在城市治理方面,进入了率先向城市治理体系现代化迈进的关键突破期。要善于用科技创新为城市治理赋能,以智能化、信息化手段推动城市治理创新。
刚刚过去的2019年,北京市委市政府成立中关村科学城管理机构并交由海淀区代管,中关村科学城建设在聚焦中再启新篇章。聚焦中关村科学城,深化落实“两新两高”战略,我们希望在以下几方面进一步发力。
一是全面落实新版北京城市总规划,推动中关村科学城南北两区协同发展。南区将聚焦“腾笼换鸟、提质增效”,完善城市功能、优化产业结构、改善人居环境,建设精致城市;北区作为海淀发展纵深和战略腹地,将在突出、突破、融合上做文章,统筹生产、生活、生态空间,同步推进美丽乡村、特色小镇、产业园区、创新街区建设,补齐居住、教育、交通、医疗、商业、文化、体育、生态等配套服务短板,实现产业园区向功能复合、宜居宜业型科创社区和创新城区全面转型。
二是加快构建与中关村科学城高度匹配的“创新雨林”生态体系。我们提出“创新合伙人”的理念,就是希望全球范围内的优秀创新主体、高端创新要素在海淀进一步集聚,不断提高浓度,从基础前沿研究抓起,强化政产学研金等多元主体高水平融合互动的活跃度,增强“创新雨林”生生不息的活力。
三是加快构建与中关村科学城高度匹配的高精尖产业体系。对标国际一流,加强高精尖产业规划和空间布局,系统梳理重点领域技术图谱、产业链和重点企业、潜力企业,完善产业发展策略。紧抓5G带来的产业发展机遇,推进5G网络规模化部署,加强5G产业基带芯片、中高频器件等技术研发和产业化,建设5G+8K产业园。
四是加快构建与中关村科学城高度匹配的创新治理体系。在构建区域创新治理体系上开展新的探索,充分发挥地方党委政府组织优势和丰富、多元的创新主体优势,抓好特色鲜明的非公党建工作,推动形成多方协同共治的创新治理体系。要始终秉承创新基因,在创新需求的“深水区”“无人区”挖掘新的关键政策突破点,持续优化区域创新政策,不断巩固制度创新优势。
五是强化基础前沿和关键核心技术系统布局。为此,海淀区制定了《中关村科学城加强底层技术创新布局计划(2020)》,围绕底层关键核心技术持续加强创新布局,计划综合考虑战略竞争需要、前沿技术和产业发展动向,重点聚焦人工智能、集成电路设计、网络安全等十个领域开展研究。
“创新之道,唯在得人”,海淀的创新发展离不开各类人才的鼎力支持和大力推动。聚焦中关村科学城,深化落实“两新两高”战略,更需要院士专家人才给予高屋建瓴的指导,需要科学家、企业家为代表的所有创新主体共同参与。面向未来,海淀区委区政府将继续坚定不移实施“人才引领发展”战略,以党管人才为统领,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优化人才引进培育和评价激励机制,强化人才服务保障,建立健全与全国科技创新中心核心区相适应的人才工作体系和人才制度优势,打造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人才发展生态。在此,衷心希望院士专家人才与我们一道,在海淀这片干事创业的热土上,携手共绘蓝图、共享成果、共创辉煌,共同为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全国科技创新中心核心区、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
(作者系海淀区委常委、组织部部长、统战部部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