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 敏,曹善宇,耿晓明,黄苏宁,王梅花,甄 峰
(1.南京市秦淮河河道管理处,江苏 南京 210012;2.江苏省水利工程科技咨询股份有限公司,江苏 南京 210029)
2020年长江流域大水,中下游干流全线超警,长江下关水位最高达10.39 m。江苏省遭遇超长梅雨,共发生10轮强降雨,梅雨量是常年的2.5倍多,沿江河湖防汛形势紧张。秦淮河作为南京市的母亲河,又是全国第一历史名河,在2020年汛期成为全市乃至全国的关注重点。为确保秦淮河安全度汛,南京市秦淮河河道管理处在汛期认真巡查河道、积极研判河道隐患,将问题有重点有选择地上报南京市防指,较好地控制了汛期河道隐患,使秦淮河(东山桥以下河段)在整个汛期无重大险情、无重大损失。
秦淮河流域位于长江下游南岸,流域面积2 631 km2,梅雨和台风是造成本地区洪涝灾害的主要气候原因。流域上游支流多为山丘型河道,河谷浅,蓄水能力低,暴雨时洪水呈扇形向干流汇集,源短流急,汇流迅速,洪水涨幅大,洪峰高,容易成灾,且流域出口汇入长江,洪水位受长江洪水顶托影响。秦淮河分别发源于句容市宝华山和溧水县东庐山,发源于宝华山的支流称句容河,发源于东庐山的支流称溧水河,2条主要支流在江宁区西北村汇合,流域出口分别为秦淮河入江口和秦淮新河入江口。受南京市水务局委托,秦淮河河道管理处主要管辖范围为:东山桥以下河段,即秦淮河东山桥(0+000)至下关大桥(23+200)河道长22.2 km(不含武定门节制闸管理范围);秦淮河新老河口(0+000)至秦淮新河节制闸(15+130)河道长15.13 km。
为确保管辖范围内37.33 km河道、74.66 km堤防安全度汛,根据省厅、市局的相关文件精神,在汛前、汛中积极学习河道堤防巡查抢险的相关知识,认真落实各项防汛巡查任务。
编制了《2020年秦淮河河道管理处防汛工作手册》,结合河道具体情况制定了秦淮河河道网格化巡查人员分工表。于2020年3月初开始对河道全线进行了汛前检查,重点检查历年险工险段、在建涉河工程以及防汛物资储存情况。根据第一轮汛前检查结果,针对发现的主要问题,发文要求相关单位进行整改并多次回头检查,杜绝一切汛前检查疏漏可能导致的防汛隐患。
响应上级部门号召,制定了秦淮河(东山以下河段)防汛预案并进行了预案演练,在演练情景设定时,充分考虑了河道的具体情况和流域、区域可能出现的水情雨情,科学合理设定巡查、险情处置的模拟情景。从河道防汛抢险以沿线各区为主、管理处主要工作为河道巡查的实际出发,预案演练参加人员除了管理处的全体干部职工之外,还请养护单位的骨干工作人员参加。汛期巡查工作量大点细,养护单位是管理处网格巡查的重要补充,对他们进行防汛知识培训可以提高防汛巡查队伍的综合实力,是河道安全度汛的重要保障[1]。
2.2.1 全员落实防汛责任,组建多层次巡查队伍
进入主汛期后,根据河道不同堤段的具体情况和管理处能调用的人员情况,重新进行了河道巡查分工,制定了3级巡查制度。组建了河道网格巡查、养护巡查、技术巡查3级巡查队伍,不间断无死角地对堤防进行巡查,力争将各类隐患查小查早。网格巡查作为基础巡查,每日上午、下午各1次,拉网式排查河道隐患;养护巡查为补充,全面掌握河道防汛隐患情况;技术巡查对信息进行把关,重点掌握对堤防威胁较大的隐患,并向市防指上报的相关情况。
2.2.2 及时整理巡查信息,提前预判隐患趋势
在秦淮河高水位期间,每日下午召开防汛巡查例会,各级巡查队员汇报当日新发现隐患和前期发现隐患点的变化情况,对隐患点逐一分析,按照堤身渗水、挡墙沉降缝渗水、挡墙墙面渗水、地势低洼区域积水、堤顶高程不达标漫水等类型归纳整理隐患点;并结合各隐患点的类型及天气情况详细分析隐患原因,主要分为:堤身回填土密实度不达标、防洪工程老化、防洪标准降低等原因。提前预判隐患发展趋势,对可能进一步扩大造成险情的隐患及时上报市防指并采取措施,如大陡门泵站挡墙在2020年汛期出现沉降缝和墙面渗水,考虑到河道水位进一步上涨的可能及泵站处挡墙墙身高、出险威胁大的特点,及时上报市防指;定淮门桥下挡墙背水侧渗水,考虑到该处渗水点严重影响周边居民生活安全和出行,容易造成不良的社会影响,发现隐患后及时上报市防指并采取相应措施。细致巡查与认真分析研判隐患趋势,为上级部门方案决策提供了详实的信息和基础。
2.2.3 积极利用平台信息,做好与河道相关单位的沟通
为有效与沿河各街道沟通,提高河道整条线的防汛巡查能力,管理处组建了河道网格化群,沿河各街道负责防汛巡查的联络员可以随时进行互动。整个汛期,积极关注南京水务调度的水情信息,每天在河道网格化群中向各街道联络员通报长江和秦淮河水位情况,并适时通知流域、区域水情的发展趋势,使街道随时掌握河道水情信息提前部署防汛相关工作。对各个隐患点,及时与所在街道联系,对威胁较大的隐患点,街道安排值守人员24 h值守,与管理处河道巡查互相补充。积极与各区、街道水务部门共商处置方案,共享工程信息,饮马桥下挡墙渗水,主要由于地铁一号线施工时对原有挡墙扰动所致。管理处第一时间发现渗水,及时与秦淮区水务局联系,安排专人值守,消除周边居民的疑虑[2-3]。
2.2.4 积极关注流域汛情变化,适时调整工作重点
每日关注长江流域自上游至中下游的天气情况、长江洪水情况和三峡水库泄流,重点关注大通流量,同时借助长江水文网、江苏省水利厅、江苏省水文局等行业部门网站了解各种气象水文信息,积极收集长江流域尤其是中下游的水位信息,进一步预判秦淮河水位的变化趋势。同时结合各隐患点和不同段河段水位的变化情况,积极分析相关原因,7月11—26日期间,秦淮新河和秦淮河上的渗水点都处于稳定渗水状态,7月26后除秦淮河下游部分渗水点持续渗水之外,其他点基本停止渗水。结合长江水位、秦淮河水位的变化趋势和调用人手情况,将秦淮河下游段作为防汛巡查重点,对其他河段河道巡查的同时加大养护力度,同时兼顾防汛和河道环境的要求。
2.2.5 持续记录隐患信息,及时分析隐患原因
自入汛以来认真汇总河道巡查的所有信息,尤其对河道隐患点的信息实行全时段动态跟踪。以渗水类型隐患点为例,详细记录了开始渗水的时间及当日的长江下关水位、秦淮河东山水位、天气情况和结束渗水的时间及当日的长江下关水位、秦淮河东山水位、天气情况。专家组结合具体的隐患变化情况及时分析隐患原因,并与初次分析进行对比,力争准确抓住关键矛盾所在,为汛后消险工程制定方案提供第一手宝贵资料。
2020年汛期,在长江和秦淮河超警戒高水位长时间运行的情况下,秦淮河未出现大的险情,所有隐患点均被处置在萌芽状态,切实保障了河道安全度汛。
在南京市水务局的领导下,管理处根据自身的工作职责,汛前积极部署各项工作。汛前检查全面覆盖管理范围内的堤防、建筑物等,重点反复检查在建跨河建筑物,尽量减小人为度汛隐患。立足重点任务,全面落实河道巡查网格化,将河道堤防巡查责任具体到个人,有利于彻底排查河道隐患。管理处防办在汛前将河道重点险工险段与网格巡查相结合,采用化整为零的方式高效持续地监测河道度汛薄弱点,做到全时段全方位掌握汛期河道变化[4]。
2020年汛期,秦淮河遭遇超长梅雨和长江流域大水,自7月5日到8月12日连续38 d超警,其中2级响应持续22 d。管理处在此期间每日召开防汛巡查会议,技术巡查组同志24 h待命,对于危险程度较大的隐患点,带班领导和值班同志夜间增加巡查,杜绝一切小隐患自然扩大可能,全河道(东山以下河段)汛期累计发现17处渗水隐患点,全部在初期得到处理,没有造成大的损失。
管理处管辖范围内河道37.33 km、堤防74.66 km,考虑到管理处职工网格化巡查的局限,拓展了巡查队伍,将养护队员纳入巡查人员范围,制定了3级巡查制度,充分保障了河道巡查无死角。除了调动人力资源,在整个汛期还充分利用各种智能信息平台,积极通过南京市、江苏省、长江流域等相关网站和水情信息平台搜集水雨情信息,提前预判河道水位可能变化趋势,做到及时有效沉稳应对。
河道管理处作为河道的直接管理部门,要全面掌握河道堤防情况,防汛期间对薄弱环节要重点关注,充分发挥巡查作用,为河道安全度汛筑牢第一道防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