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地建筑施工难点分析与对策

2020-02-18 09:22:39张胜然
建材与装饰 2020年31期
关键词:筏板挡墙山地

张胜然

(江门市高新建筑工程有限公司,广东江门 529000)

0 引言

随着人们对“生态绿色居住、回归自然、健康休闲”的生活向往和追求,山地住宅越来越受人们的青睐和热爱。山地建筑有着高绿化率、良好的通风采光、丰富的景观层次三大先天优势,能营造静谧的氛围、错落有致的生活空间;加上目前地价高昂、平地资源紧缺下,大量房企开发山地建筑成为一个新的热点,在此对于建筑施工企业既是机遇,更是挑战。山地建筑施工有着多方面的施工难点,主要体现在测量、施工组织、施工条件、截排水及支护、场地地质等方面。

1 案例项目概况

本案项目位于广东省江门市白虎岭、大水井山地块,山体场区平整高程为35.2~65.3m,主要地质土层为强、中风化的粉砂岩、泥灰岩。一期项目拟建5 幢26/-2F 高层住宅楼及多幢商业建筑、别墅群等,其中高层住宅楼为剪力墙结构,采用天然地基厚筏板基础,局部设旋挖混凝土灌注桩,地下车库范围采用天然地基薄筏板基础加柱下墩基础加厚;商业建筑、别墅群采用天然独立基础。因项目存在多个施工台地和高陡坡,设计支护形式有多级放坡喷面、土钉墙、格构式喷锚挡墙、扶壁式挡墙等。

2 施工难点分析

山地建筑两大因素:地形条件和地质条件。地形条件影响施工平面规划布置,主要表现为难以形成环状道路、施工材料堆放与运输困难、大量边坡支护和截排水;而复杂的地质条件则影响基础工程施工,主要表现为土石方开挖困难、建基面处理复杂、基础形式多样、基础施工质量要求高。

另外由于山地建筑依山而建、随地形高低错落布置,各建筑物之间的标高变化多,标高关系复杂是山地建筑的一个特点,这使工程标高控制成为难点。

2.1 场地平整、标高测量

本案项目采用天然地基筏板基础,持力层土层为硬质片岩或碎石、粉砂,需要先大型机械破凿再用风镐等小型设备和大量人手进行整平,为避免超挖和尺寸偏差,需频繁测量标高和位置;而大量的支护边坡需精确控制边坡坡率、坡顶线、坡脚线位置,对测量工作要求较高。因多层台地复杂的标高及控制网、视野受限、标桩及参照点设置、多点引测、山地潮湿气候等影响测量误差,需要利用GPS 测量设备和技术,且对测量人员的体力和测量水平提出更高的要求。

2.2 施工组织安排

由于山地高差变化大及施工工作面狭窄、零碎,场地平面规划和布置需要经常动态调整。其中临时道路设置、材料运输及堆放的问题对施工组织工作影响较大,是山地建筑施工的主要难点;而场地围蔽、临边防护、临时设施、用水用电、抗风防雷等方面与平地建筑施工有所差异,主要体现在:围栏围蔽随台阶和斜坡面装设困难且易倾覆;临边防护数量多且需经常装拆;临时设施、机械设备要充分考虑抗风、防雷接地措施;用水要加压和大扬程、用电要自行发电或高压变配电敷设,且用水用电管线布置复杂。

2.3 边坡支护与截排水

建设场地山体开挖后必然破坏原始地貌,边坡土体暴露造成水土流失,地势坡度大时易发生山体滑坡等地质灾害。本案例有超10m 的高陡坡,且楼体与边坡间距离短,既要保留筏板基础原土又要进行扶壁式挡墙施工,难度相当大,其他3~8m 高的临时护坡采用多级放坡喷面、土钉墙、格构式喷锚挡墙等支护形式,对坡面开挖坡度控制、坡面平整度控制要求高。且由于大量边坡支护工作与基础施工交叉作业,存在较大的安全隐患。

项目地处亚热带气候地区,夏季雨水充沛,在场区内雨水汇聚成流后,易对现场造成严重影响,为减少雨水对场地的冲刷和确保筏板土层不积水受浸影响地基质量和承载力,场内截排水工作尤为关键。故地势低的施工台地,需要在其坡顶位置设截水沟及挡水坎、在坡脚位置设集水明(暗)渠和沉砂井,组成临时排水系统。

2.4 地质处理及基础质量

山体土石方工程往往需要大型机械破凿,加上山地建筑的标高复杂,对机械指挥人员的技术质素要求较高。本项目采用多种基础形式,其中天然地基筏板基础对原土保护、控制超挖、整平夯实及硬化、垫层质量等工作要求较高;而旋挖灌注桩需确保成桩质量。其中因施工操作面、土方超挖、测量偏差等原因造成基础回填和地质处理的换填,需严格控制土层压密实度。为确保地基和基础的施工质量,还需制定多方面的检测方案,如地基压板试验、桩声测及抽芯试验等。

2.5 施工成本控制

山地建筑施工成本控制困难,导致成本超支的因素较多且不可预计,如多次调整场地布置造成的安全文明措施费增加;材料小批量采购、市场价格浮动造成的采购成本增加,场内二次搬运费、保管费和材料受潮、生锈损失的费用;因施工组织和气候造成的施工降效费用、停工窝工导致的人工费及机械费增加;其他如土方及基础工程的土方、混凝土超量费用等。

3 采取的对策和建议

鉴于山地建筑独特于平地建筑施工的难点,针对其在施工组织安排、进度、安全、质量、成本等方面的不良影响,结合项目案例中的一些施工经验,总结以下几点对策和建议。

3.1 土方平衡和测量控制

现场测量施工重点是确保各建筑物标高测设准确,同时为场区土方平衡提供规划依据。为此施工前应先制定详细的土方施工方案,并将场地划分为若干工作面,并结合图纸编制详细的台地标高图。为提高测量的精确度,可采用加密方格网测量,把测量控制网加密到各台阶地块,控制桩点应选择在安全且易于保护的地点布置;并及时分析测量数据,对现场土方量进行实时控制,有条件项目可采用GPS 测量和航拍技术进行高空拍摄,结合软件计算确定土方开挖的已完工作量及剩余工作量。

3.2 施工组织安排

对于山地建筑施工,存在大量塔吊覆盖不到、施工道路无法通达的区域,材料水平及垂直运输问题就尤其突出。因此施工场地布置时应结合场地地形条件和施工顺序、进度目标等进行统筹规划:①合理布置塔吊机械数量,争取场内范围全覆盖和施工各阶段有足够运输能力;②施工道路网采取正式道路和临时道路相结合,可利用拟建永久道路路基作临时主道路,分支道路尽可能依山地等高线设置,并应兼顾多幢建筑和材料堆场;③尽量优化场内外材料堆场的位置,并利用临近建筑场地作为材料堆场;④合理划分施工片区,并均衡各幢楼施工顺序和进度,道路难以通达的地块应考虑优先施工。

3.3 边坡支护及场地排水

边坡支护应结合工程总体布局、楼栋主体结构、边坡挡墙结构、室外景观等因素进行通盘考虑。为形成可建房的台地和保证边坡安全,永久挡墙应先于建筑基础施工,高陡坡施工可采用反压跳段施工法进行;而其他临时边坡支护应随进度及时做好坡顶及斜坡面的喷锚硬化、设泄水孔等工作,防止雨水下渗造成塌方、滑坡的安全事故。在熟悉图纸的情况下,可结合现场情况提前完成部分永久管道管线或套管的预埋,避免日后重新开挖困难或破坏挡墙支护。

场区外可利用自然地形排水,而场内排水应采取有组织排水系统,如地形条件允许可收集雨水再利用,达到节约用水的效果。为减少雨水下排时对场地的冲刷影响,降低对地势低部位造成的危害,需按要求设置坡顶截水沟、坡脚明(暗)沟、沉沙井并接入排水系统;有条件的项目可提前完成部分正式排水系统,达到正式排水和临时排水相结合。另需协调场地内排水系统与各阶段施工的关系,密切注意场地内土方、挡墙、主体及管线交叉施工对临时排水系统的破坏。

3.4 基础质量

土石方工程应做好挖填平衡工作,地质处理时换填需保证填土压密实度、地基承载力均符合设计要求。天然地基筏板和独立基础应根据压板试验和设计持力层土质要求,明确基础验槽标准,随挖随浇筑垫层。开挖时应严格做好原土保护、控制超挖,并保证基础尺寸和位置偏差、基础平整度等符合要求;大面筏板平整时应合理划分施工段,控制分区分段的施工面积。采用混凝土桩基础需确保有效桩长、桩径和单桩承载力,施工过程中注意桩底沉渣、桩身完整度等符合要求。同时要求施工人员和测量人员应熟悉图纸,确保模板、钢筋、混凝土的施工质量,其中筏板基础应制定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方案。

3.5 成本节约

施工前应编制详细的施工组织设计方案和场地布置图,合理规划场地道路、塔吊机械、堆场、防排洪等措施,减少文明措施费和二次搬运等费用。做好材料采购和保管工作,降低价格浮动影响、材料损失费用。密切关注气候情况,制定应急处理方案,减少施工降效及窝停工费用、灾后修复费用。利用山地资源就地取材,如采用破凿出来的碎石进行临时道路铺筑,收集山间地表水用作绿化等,达到成本节约的目的。

4 结语

山地建筑项目由于地形的复杂程度和特殊性有别于平地项目,需要施工单位转变平时的惯性思维和传统经验。通过开工前总体策划,结合地形地质条件、建筑施工图纸、支护设计、气候信息等进行施工设计,从总平布置、工序安排、施工技术等方面着手,因地制宜、重点突破道路设置及防洪截排等难点。在施工过程中应加强监督和管理,严把进度、质量、安全、成本管控关。在后期总结经验和教训,形成一套完整的山地建筑管理体系。

猜你喜欢
筏板挡墙山地
山地草甸
青海草业(2022年2期)2022-07-23 09:34:58
筏板基础大体积混凝土的质量控制
超高层筏板钢筋采用型钢支撑施工技术探究
中华建设(2019年7期)2019-08-27 00:50:14
穿越火线之山地作战
山地之旅
乡村地理(2018年3期)2018-11-06 06:50:54
浅析高层建筑筏板基础大体积混凝土施工
江西建材(2018年1期)2018-04-04 05:26:06
山地之美——雨补鲁
乡村地理(2018年4期)2018-03-23 01:53:48
河道生态挡墙的计算分析及实际应用
220kV GIS筏板基础设计研究
机电信息(2015年6期)2015-02-27 15:55:17
浆砌石挡墙排水体的具体运用
河南科技(2014年1期)2014-02-27 14:04: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