邢丽君
(河北省沧州中西医结合医院 脑病二科,河北 沧州 061000)
神经内科患者多为危重症患者,需长期输液,四肢血管条件不佳,尤其是脑卒中患者,在早期静脉输液治疗中需输入甘露醇等高渗液体[1]。为避免高渗药物对血管刺激引起静脉留置针并发症,尽早使健侧肢体及辅助患侧肢体进行主、被动康复训练顺利完成[2,3],选择合适的留置针部位对危重脑卒中患者意义重大。颈外静脉置管为神内科常用穿刺技术,该技术难度低,治疗费用低,保留时间长,感染发生率低,不影响颈部活动,远期通畅率好[4,5]。本研究观察护理干预对我院2018年8月至2019年8月收治的120例颈外静脉置管的脑卒中患者治疗效果、并发症的影响,数据汇总如下。
受试对象为我院2018年8月至2019年8月收治的120例行颈外静脉置管的脑卒中患者,均经颅脑CT/MRI检查证实。120例患者均需长时间输液,四肢血管条件不佳。根据护理方法不同分为对照组(60例)与观察组(60例)。对照组男38例,女22例;年龄50~82岁,平均(65.79±8.05)岁。疾病类型:脑出血31例,脑梗死29例。观察组男34例,女26例;年龄52~85岁,平均(68.27±8.18)岁。疾病类型:脑出血34例,脑梗死26例。2组一般资料水平一致,可比性良好。
两组均接受颈外静脉置管。选择单腔或双腔导管,常规备皮、消毒铺巾,穿刺点局部麻醉后,以穿刺针进行穿刺,留置导管后,以肝素帽连接管尾,并固定于皮肤上。对照组置管后接受常规护理。
观察组置管过程中采用综合性护理干预,具体如下:①穿刺前准备。患者入院后仔细评估患者的经济水平、心理状况、疾病严重程度、血管情况,有针对性地做好穿刺前健康教育。置管前,完成对病房的深度消毒工作,根据患者血管情况选择适宜的导管型号、置管部位,并协助患者摆放合适的穿刺体位。②穿刺时常见问题处理。因穿刺技术、凝血功能等的差异,脑卒中患者颈外静脉置管易出现血管损伤,护理人员应反复练习穿刺技术,减少穿刺出血、血肿的发生。③穿刺后并发症的防治。封管技术不熟练可导致导管堵塞,尤其在输注血液制品、高营养药物时堵塞更为严重。输注血制品、高浓度药物时,应以生理盐水冲管,冲洗量5 mL以上。对出现导管脱出、移位者,置管后打双结缝皮固定,穿刺点以敷贴固定,穿刺点周围5 cm处以胶布固定。
①比较两组置管成功率。观察并记录两组患者一次置管成功率、二次置管成功率、三次置管成功率。②比较两组并发症发生情况。观察两组患者住院期间局部感染、导管堵塞、导管误入动脉、导管脱落等并发症发生情况。③比较两组导管使用时间。记录两组导管使用时间。
统计学软件为SAS 9.3,一次置管成功率、并发症发生率等计数资料以例数/百分比描述,采用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观察组一次置管成功率高于对照组(96.67%,73.33%,P<0.05),见表1。
表1 两组导管留置情况比较
观察组出现1例局部感染,1例导管堵塞,总并发症发生率为3.33%,对照组出现3例局部感染,4例导管堵塞,1例误入动脉,4例导管脱落,总发生率为20.00%,观察组总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
观察组导管使用时间(5.82±0.63)个月,对照组导管使用时间(2.87±0.52)个月。观察组导管使用时间长于对照组(P<0.05)。
脑卒中患者需长时间输液,且脑卒中患者年龄大、外周血管弹性差、脆性大,采用深静脉置管可减少患者治疗过程中反复穿刺的痛苦,既可有效保护患者的血管,也减轻了护士的工作量[6,7],有效提高护理服务质量。颈外静脉置管为常见的深静脉置管方法,长期的临床应用发现[8],部分护理人员对置管操作不熟练,基本功不扎实,在颈外静脉置管时易出现穿刺失败,或出现穿刺部位血管损伤、血肿形成。对置管后导管堵塞、脱出、移位、局部感染等并发症的处理不当,使置管时间缩短,增加了患者的痛苦,也不利于构建和谐的护患关系。
本研究中,笔者在颈外静脉穿刺前做好穿刺前准备,通过评估患者血管情况、置管前病房消毒,选择合适的导管及置管部位,使患者做好置管前各项准备工作,生理、心理均达置管理想状态,最大程度减少穿刺并发症的发生[9,10]。穿刺过程中,避免损伤血管,及时处理凝血功能不佳的置管患者,避免穿刺失败的发生。穿刺后,注意观察导管堵塞、导管脱出、移位等的发生情况,做到及时发现、及时纠正,避免完全堵塞、完全脱出导致需再次置管的发生。穿刺操作时严格遵循无菌操作原则,勤换敷贴,注意保持置管部位清洁、干燥。对怀疑置管相关败血症者,尽早给予血培养早期诊断、早期处理,以减少不良结局的发生率。经上述护理后,观察组一次置管成功率高于对照组,观察组总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观察组导管使用时间4个月、6个月以上比例高于对照组。说明观察组护理方案可保护患者血管,减少长期输液并发症的发生,延长导管使用时间。
综上所述,颈外静脉置管后给予综合性护理,可显著提高一次置管成功率,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延长导管使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