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理论逻辑和现实路径

2020-02-17 10:40董振华张晓晨
新湘评论·上半月 2020年2期
关键词:弘扬中华中华民族

董振华 张晓晨

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强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植根中国大地、具有深厚中华文化根基、深得人民拥护的制度和治理体系。充分认识中华文化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关系和把握传承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的基本原则,对实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都有着重要意义。

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逻辑必然

习近平总书记说:“我们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不是偶然的,是我国历史传承和文化传统决定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植根于中华文化沃土、反映中国人民意愿、适应中国和时代发展的进步要求,有着深厚历史渊源和广泛基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而是从中华民族五千多年的文化传统中生长出来,具有民族特色、时代特色和实践特色的中国道路和中国制度。割裂了文化传统,我们就不可能真正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化底蕴,也就不可能真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历史是作为过程发展的。历史的发展是一个过程,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指出:“历史不外是各个世代的依次交替。每一代都利用以前各代遗留下来的材料、资金和生产力;由于这个缘故,每一代一方面在完全改变了的环境下继续从事所继承的活动,另一方面又通过完全改变了的活动来变更旧的环境。”当代人的发展离不开他所依据的历史,过往历史发展的结果为当代人实现新的发展奠定基础,历史正是在这样的过程中实现了自身的进步。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在中华民族几千年历史中凝结出的文化精华,是我们当代人继续进行文化创新发展的依据和条件。正是在这样的历史自觉基础之上,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成为我们当代人推动文化创造的必然要求。任何一种文化进行创新和发展都不能“另起炉灶”,不能割裂自身的文化传统,而这种文化传统正来源于自身的历史进程。文化在历史进程中形成了独特的表达形式,演绎了特定的文化内容,彰显了明确的民族风格,而这些正是我们在当代进行文化创新创造的基本遵循。

文化是人的存在方式,是一个民族安身立命的根本。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每一个民族都有其独特的文化标识,不同的文化成为了区分不同民族的显著标志。究其原因,就在于文化是对“我是谁”这一终极问题的回答,文化是人的存在方式。人的存在是一种自由的存在,所谓自由的存在就是人可以在把握必然性的基础上实现创造,而不仅仅是被规律所制约。文化正是人的自由本质的外化表现,文化是一种创造性活动,人创造了文化,同时又在这种创造性活动中不断实现自身和丰富自身,人也因此成为一种文化的存在。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在5000多年文明发展中孕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党和人民伟大斗争中孕育的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正是中国人的存在方式,如果不能有效地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那么我们就会失去存在的文化根基,就丢失了民族之“魂”。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不仅对于传承文化本身具有重要意义,更关键的是对中华民族薪火相传具有重要意义。只有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培养和熏陶之下的中华民族才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和凝聚力,中华民族的永续发展需要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提供强大精神保障,因此必须坚持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中国共产党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坚定继承者和发展者。中国共产党一经成立,就把实现国家解放、人民幸福和民族复兴作为自己的历史使命,义无反顾地投身到社会主义革命、建设、改革的进程中去,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谱写了一曲曲英雄赞歌、一篇篇壮丽史诗。经过长期努力,中国共产党成为了社会主义中国的执政党,成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不论是在哪一个历史时期,中国共产党都始终重视和关注中华传统文化,成为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者和发展者,在实践中逐步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正如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的那样:“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源自于中华民族五千多年文明历史所孕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熔铸于党领导人民在革命、建设、改革中创造的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植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

新时代以来,我们党提出了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激发全民族文化创新创造活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目标。这一目标正是我们党坚守中华文化立场,立足当代中国现实,结合当今时代条件发展社会主义文化的表现。在中国共产党的努力下,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早已融入了中华民族文化之中,成为了中华传统文化在当代中国的生动体现。中国共产党作为当代中国的领导核心,能够始终重视文化建设,这就为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提供了最坚实的保障。

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基本原则

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在新的时代条件下,要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实现其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必须处理好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当代文化、传统文化以及外来文化的关系。

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与坚守中华文化立场相统一。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和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不冲突的。马克思主义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指导思想,是带领中华民族走出深重苦难,实现从站起来到富起来再到强起来的强大思想武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二者不是非此即彼的关系。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确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长期以来我们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足以说明,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与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可以相得益彰。在当今时代,我们应该始終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培养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坚持不忘本来与放眼未来相统一。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不忘本来才能开辟未来,善于继承才能更好创新。”通过5000多年的传承和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形成了丰富内涵,产生了深远影响。很多人认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停留在过去的,当代发展的是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这种观点割裂了传统与现代、历史与现实。其实,中华文化是在实践过程中不断发展、不断创新的,必须不断根据时代特点的变化为自己增添新的因素,要“以古人之规矩,开自己之生面”,实现中华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当然,对待传统文化不能毫无鉴别地全盘接收,应在把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精神核心的基础上,针对不断出现的新形势、新问题,通过与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有机结合,实现自身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从而为自身赋予新的活力,真正成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精神动力。

坚持不忘本来与吸收外来相结合。当前中国早已深深融入世界历史的发展进程中,越来越多的外来文化进入中国,在一定程度上冲击了人们的文化心理和行为规范,甚至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人们在文化心理上的迷失,一些人逐渐以西方的文化、价值体系作为行为的评价标准。对此,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如果‘以洋为尊‘以洋为美‘唯洋是从……热衷于‘去思想化‘去价值化‘去历史化‘去中国化‘去主流化那一套,绝对是没有前途的!”面对外来文化尤其是西方文化,我们要有坚定的文化自信,这份自信既源于中华优秀文化的丰富内涵和悠久历史,也源于传统文化所展现的道义性和人类性。同时,也不能盲目自大,故步自封,只有在坚持中华文化的精神内涵的基础上,善于发现外来文化的积极因素并合理吸收,做到洋为中用,辩证取舍、推陈出新,摒弃消极因素,继承积极思想,夯实中华民族的文化根基。这样,才能在日趋激烈的国际竞争中凝聚中国力量,在解决现实问题中展现中华智慧。

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实践路径

马克思有一句经典名言:“哲学家们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释世界,问题在于改变世界。”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不能停留在脑海里和口头上,必须要有实际的行动。要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跳出“故纸堆”,在新的时代条件下焕发生机和活力,首先要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其次要以新的传播理念和方式进行有效的传播,最后还要形成完善的文化制度,这些是弘扬和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有效路径。

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当今世界,要说哪个政党、哪个国家、哪个民族能够自信的话,那中国共产党、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华民族是最有理由自信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一脉相承,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当代中国的生动展示,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就要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中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须不断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以更加自觉、更加积极的姿态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

创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播方式。要更好地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必须在方式方法上有所创新。首先,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不能仅仅是说教式的阐述,而是要让中华文化融入到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内化为人们的行为准则,以“润物细无声”的方式达到“日用而不觉”。其次,在对外宣传上,要讲好中国故事,就不能单纯以国人传统的思维方式来演绎来说话,而要理解传播对象的文化逻辑,选取合适的角度与文化符号进行传播。再次,在互联网快速发展的今天,传播平台如雨后春笋般出现,不能仅局限于传统的传播平台,而要多平台、全方位、立体化地进行传播。

形成完善的文化制度。文化领域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才能确保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我国正处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关键时期,面对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必须站在彰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势、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战略高度,坚持和完善繁荣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制度,为确保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为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保障人民文化权益、坚持正确导向的舆论引导提供充分的制度保证,更好构筑中国精神、中国价值、中国力量。

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我们保持自身独立性的重要方式,这样才能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展示好中国形象。要继续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推动中华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广泛凝聚起人民精神力量,巩固全体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礎,为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提供强大文化力量。

(作者单位: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

猜你喜欢
弘扬中华中华民族
哪项世界遗产被 誉为“中华民族不 屈的脊梁”
弘扬中国传统文化——二十四节气
做人美德
On the Application of CLT in Teaching of Listening & Speaking in Rural Middle Schools of China
季札挂剑
弘扬国学文化 畅游艺术天地
Satiric Art in Gulliver’s Travels
An Analysis of "The Open Boat"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Naturalism
On the Images of Araby and Their Symbolic Meaning
A Study of the Feminism in Mary Shelly`s Frankenste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