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敏
我们今天身处的世界依旧纷繁复杂,当经济全球化和多边贸易体制受到进一步挑战时,有人选择筑起防护的“高墙”,也有人选择推开“开放”的大门。虽然多哈回合谈判目前没能给我们一个答案,但区域经济一体化正日渐成为推动贸易投资自由化、便利化的重要方式,各经济体商谈自由贸易区的积极性大幅提升,多个具有影响力的多双边自贸协定相继达成,为世界经济发展注入了些许暖流。
而中国—东盟自贸区作为中国对外商谈的第一个自贸区,也是东盟作为整体对外商谈的首个自贸区,2020年将迎来其全面建成的10周年。
从20年前的一个倡议到10年前的全面建成,再到5年前的成功升级,中国—东盟自贸区一路纵深发展,可以说既是中国—东盟支持自由贸易的一份郑重宣誓,也是在逆全球化趋势下对开放的一种坚守。当我们在今天回顾它的成长、细数它的成就、探讨它的未来,无疑更能让世界汇聚一份来自中国—东盟的开放能量。
诞生:从倡议到实践
2000年,不少身处千禧之交的人们带着一丝迷茫与期待迈入了新世纪。说迷茫,是因为1997年亚洲金融风暴的阴云尚未彻底驱散,深受影响的东盟多国迫切需要借助外部力量寻求内部的发展及经济的复苏。说期待,是改革开放大潮下即将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的中国,正在释放巨大的市场潜力和合作需求。而自建立对话关系以来,中国—东盟日益紧密的关系,为区域合作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于是在中国加入WTO的前一年,也就是2000年11月,时任中国国务院总理朱镕基在第四次中国—东盟领导人会议上,首次提出了在WTO承诺的基础上建设中国—东盟自贸区的倡议,并建议成立中国—东盟经济合作专家组,就中国与东盟建立自由贸易关系进行可行性研究。
一年后,在文莱举行的第五次中国—东盟领导人会议上,中国拿出了更为充实的议案,双方最终确立了在10年内建成中国—东盟自贸区的目标。
随着2002年11月4日,双方签署《中国与东盟全面经济合作框架协议》,中国—东盟自贸区的建设得以正式启动。在循序渐进的建设过程中,中国—东盟不仅优先实施了“早期收获计划”,让双方尽早享受到自贸区建设的好处,树立建设中国—东盟自贸区的信心,还陆续签署了《货物贸易协议》《争端解决机制协议》《服务贸易协议》以及《投资协议》,为中国—东盟自贸区的建设提供机制保障。
伙伴精诚所至,十载金石为开。2010年1月1日,拥有近20亿人口、GDP逾6万亿美元、世界最大的自由贸易区——中国—东盟自贸区全面建成。
成果:不止“零关税”而已
许多普通人对于中国—东盟自贸区建设红利的感知,或许都来自于日常消费中东南亚进口产品的实惠。特别是一些受益于“早期收获计划”的农产品,以更优惠的价格、更多样的品种为老百姓带来了“看得见、用得着”的好处。而如今中国—东盟自贸区的“零关税”已经覆盖双方90%~95%税目的产品。
在日常消费之外,许多做进出口贸易的企业也得到了实实在在的税收让利。根据中国海关总署统计,截至2019年,通过中国—东盟自贸区,企业累计享惠进口4139亿美元,稅款减让2670亿元人民币。海关共签发中国—东盟自贸区原产地证书1152万份,涉及货值5164亿美元。
“中国—东盟自贸区建设所取得的成绩是非常巨大的。”泰国正大管理学院国际学院院长兼中国—东盟研究中心主任汤之敏教授在接受东博社采访时介绍道,“在中国—东盟自贸区的推动下,中国—东盟双边贸易额已从2002年的548亿美元增长至2018年的5878亿美元,增长10倍多;双向投资从2003年的33.7亿美元增长至2018年的158亿美元,增长近5倍,累计双向投资超过2300亿美元。中国已经连续10年成为东盟最大的贸易伙伴,而东盟则在2019年新晋为中国第二大贸易伙伴。”
不断增长的数字背后,是中国—东盟自贸区带给中国—东盟进一步深化经贸合作的信心,目前,双方正在朝着2020年双边贸易额达到1万亿美元的目标积极迈进。
“就中国—东盟自贸区本身来讲,是推动东亚区域经济合作的一种经济机制,但对于中国—东盟双边关系的发展而言,也是‘以经促政的一种方式。”在中共成都市委党校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广西大学中国—东盟区域发展协同创新中心研究员李好博士看来,中国在中国—东盟自贸区建设的10年间,持续在东南亚地区公共经济领域投入资源、提供市场,并通过区域经济合作机制来推动中国—东盟形成经济利益共同体,此举有效地增进了双方的政治互信,进而助推彼此在更多领域实现了更为广泛、更有深度的合作,这也是中国—东盟自贸区建设的重要意义之一。
升级:高水平合作的必然选择
建立中国—东盟自贸区所取得的成果可谓有目共睹,但随着国际形势的变化,以及中国—东盟合作关系的逐步深化,中国与东盟都对这一经贸合作载体有了更多的期待。在2013年中国—东盟建立战略伙伴关系10周年之际,中国国务院总理李克强提出了打造中国—东盟自贸区升级版的倡议。
“我想中国提出升级中国—东盟自贸区的一个重要初衷,就是要形成中国—东盟由合作的‘黄金十年向‘钻石十年迈进的经济推动力,将中国—东盟自贸区的核心内容从货物贸易的关税减让向投资贸易自由化、便利化,以及鼓励服务贸易的发展上进行一些转变。”李好说,“现在来看,中国—东盟自贸区升级版是推动中国—东盟经贸合作迈向更高层次、更高水平的关键一步。”
显然,推动中国—东盟合作再上台阶已成为双方的共识。因此在中方提出升级中国—东盟自贸区的倡议后,东盟国家积极响应。仅两年后的2015年11月22日,中国—东盟就在马来西亚正式签署了中国—东盟自贸区升级《议定书》,并于2016年7月1日率先对中国和越南生效。随着东盟其他成员陆续完成升级《议定书》的国内核准程序,至2019年10月22日,升级《议定书》已对所有协定成员全面生效。
“自贸协定是各方根据自身合作意愿去推动开放的一个举措,其完成升级表明它并不是静态的,而是可以不断去改进,不断去满足各方发展需求的动态的。”中国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研究员周密在接受东博社采访时说。
具体来看,升级《议定书》涵盖货物贸易、服务贸易、投资、经济技术合作等领域,对原协定内容进行了丰富、完善和提升,关切到了各方促进本地区贸易投资自由化、便利化的需求。
在货物贸易方面,双方优化了原产地规则和贸易便利化措施,使域内企业将更大程度享受自贸区优惠政策,降低贸易成本。据汤之敏介绍,服务贸易作为这次升级的重点,中国在综合工程、建筑工程、证券、旅行社和旅游经营者等方面做出了改进承诺;而东盟各国在商业、通讯、建筑等8个方面约70个分部门向中国做出了更高水平的开放承诺。在促进投资方面则力求为投资者创造稳定和谐与透明公开的投资环境,简化原本复杂的投资报批程序。在经济技术合作领域,双方同意在农业、信息技术产业、中小企业等10多个领域开展合作,并为有关经济技术合作项目提供资金支持。
李好认为,中国—东盟自贸区升级《议定书》全面生效后,将加速推动中国与东盟双方的产业梯度转移,双方在数字经济、电子商务、智慧城市、5G等新领域的合作有望步入快车道,“富矿效应”将日益凸显。
“对于东盟而言,中国—东盟自贸区升级版是其区域经济一体化的重要阶段性成果,对其内部的共同体建设及更好地融入全球价值链、供应链都有促进作用;而原产地规则优化后,东盟国家对华出口的机会增加,也意味着外部市场的进一步扩大。”李好说,“对于中国而言,中国—东盟自贸区升级版带来的机遇大于挑战,因为‘以开放倒逼改革,以改革促进发展是中国改革开放40多年来积累的宝贵经验,中国也正在通过建设18个自由贸易试验区进行压力测试和改革创新来迎接新的挑战,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周密也表示,开放带来的挑战始终是会存在的,但只要中国—东盟拥有合作的意愿,这些都不是不能解决的问题。他说:“我们要调整好心态去面对开放市场中的竞争与合作,因为开放是双向的,我们在面对更强竞争的同时,也正创造着更多的合作空间,而利用好自贸协定中的风险防控机制,将有利于在需要的时候保障企业的利益。”
开放:用行动坚守
在贸易保护主义沉渣泛起的今天,多位专家都在受访中表示,中国—东盟自贸区升级版的全面生效彰显了中国与东盟共同对逆全球化勇敢说“不”的意涵,以实际行动有力回击了单边主义、保护主义和贸易霸凌主义。而除了中国—东盟自贸区升级版,中国—东盟也积极通过推动《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谈判等实际行动,坚定地站在了开放的一边。
“因为中国—东盟都认为贸易的自由化是符合经济发展趋势的。这种经济全球化的浪潮让各方认为建立一种共同的秩序、规则体系,对于他们开展经贸合作、发挥本国优势、提高本国社会福利都是有益的。”周密认为,正是从不断升级完善的中国—东盟自贸区中受益,让中国与东盟有动力去推动更多自贸协定的达成,将自贸合作的优势进一步延展。
而汤之敏指出,2018年东盟整体外贸依存度(即进出口总额占GDP的比重)为95%,远高于中国的35%和美国的21%,东盟国家中的越南和新加坡甚至高达208%和217%,成为外贸立国的范例。“经济全球化和自由贸易对于东盟国家至关重要,逆全球化的做法在这里不得人心。”
可以说,积极开放、拥抱自由贸易是东盟国家的现实需要,也是中国全面深化改革、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的必然选择。而作为开放市场的重要实践,建立自由贸易区在中国甚至上升为了国家战略。
据中国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国际经济贸易学院教授、中国世界贸易组织研究会研究部主任崔凡介绍,2015 年 12 月 17 日,中国国務院发布了《关于加快实施自由贸易区战略的若干意见》,《意见》认为加快实施自由贸易区战略是中国新一轮对外开放的重要内容,并提出“逐步构筑起立足周边、辐射‘一带一路、面向全球的高标准自由贸易区网络”。这也是对中国现阶段自贸区战略最为精炼和准确的描述。
根据中国自由贸易区服务网公布的数据,目前,中国已同25个贸易伙伴签订了17个自贸协定,正在与 27 个国家进行12个自贸协定的谈判或升级谈判。而东盟作为中国的周边近邻以及“一带一路”建设的重要节点,中国与之商谈的自贸区重要性自然不言而喻。
汤之敏说:“中国也是在2013年提出建设‘一带一路倡议的,中国—东盟自贸区的升级与‘一带一路倡议在时间上相重合,在内容上,‘一带一路倡议为中国—东盟自贸区升级版注入了新活力、提出了新要求,而中国—东盟自贸区升级版则为中国—东盟在‘一带一路框架下开展经贸合作提供了新的制度保障。”
周密则表示,作为中国升级的第一个自贸协定,中国—东盟自贸区升级版让我们对其他自贸协定的发展有了更好的期待。
而从建成到升级,中国—东盟自贸区发展过程中探索的方式、积累的经验、形成的共识无疑都有着重要的推广价值,并能为其他自贸协定谈判提供借鉴。
不过,在经验的借鉴之外,我们更希望从中国—东盟自贸区建设的成效中汲取到一份推动区域经济一体化的信心,从中国—东盟携手推动中国—东盟自贸区升级的共识中汲取到一份应对逆全球化的勇气,从中国—东盟自贸区升级版全面生效的实践中汲取到一份扩大开放的新能量。
·联系编辑:313464302@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