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亚明
李逵在梁山108好汉里,饭量应该排前三。他曾一顿吃9碗面,一顿吃3升米,外加牛肉、酒菜若干。
碗有大小,9碗面的食量不清楚。3升米,倒可以算算。
宋代一升米多重,说法有两种。一种认为,一宋斤等于现在0.64公斤,一石合92.5宋斤。一石米59.2公斤,一升为0.01石,宋代一升米则重0.592公斤,接近1.2斤。另一种认为,宋代一升约合现在670毫升,即0.67升。现在一升米约重1.25斤,宋代一升米约合0.84斤。
我们权取中间值,宋代一升米约等于今天一斤。李逵的饭量,是一顿能吃下3斤米,外加菜肴。一斤米,能煮1.5斤米饭,3斤米等于4.5斤米饭。我一家三口,每顿大概也就煮一斤米,每人3两左右。李逵确实比较牛,和9个普通饭量者搞吃饭比赛,他不输。
李逵的饭量在宋代,是不是很大?
有饭量较小,一餐半斤米左右的。比如范仲淹,发家富贵后,回老家苏州,办义庄,赡养族中穷人,标准是“日食米一升,岁衣丝一匹”。宋末,有个方回,在《续古今考》中说,东南地区的佃户,五口之家,每人每天吃一升米。再比如,朱熹在岳麓书院教课,学生的饮食标准是每天吃米1升4合,生活费60文。宋朝正餐是两餐制,一天1升或1升4合,每餐半斤到7两,穷人和学生的标准而已,没什么菜,没什么油水,很可能吃不饱。
有一餐一斤米的。宋朝也搞义务劳动,比如挖河筑堤,要调用民夫,按照老规矩,生活自理,到太祖朝,特批每人每天给米2升,此后成定制。北宋后期,运粮民夫也是这个量。范仲淹没发家前,在南京读书,每天煮粟米2升,熬成一锅粥,过一晚,粥冷却成块,他用刀切成四块,早晚各吃两块,每次加点蔬菜、醋汁、盐巴,再煨热吃,一吃三年。辛苦老范了。但按照庄绰的说法,“健啖者一饭不过于二升”,老范得算个大肚汉。按照淳熙三年,日本商船被大风吹到明州(今宁波),日本人没的吃,到杭州乞讨,朝廷抚恤外国难民,标准定得比较高,每天每人2升米,由此来看,老范的待遇并不低。
有一餐1.25—1.5斤米的。绍兴末年,为确保大散关边防前线战士不挨饿,保持战斗力,给米每人每天2.5升。招待外国僧人,标准是3升。熙宁五年,日本和尚成寻等8人到五台山参拜,每人每天米3升、面1.302宋斤、油0.198宋斤、盐0.102宋斤、醋3合等。元丰七年之前,值勤的保甲,每天口粮3升,另加菜盐钱10文。每天口粮2.5—3升,不一定吃得完,藏私的可能性比较大。
李逵除了3升白米,还吃其他酒菜,他的饭量,显然超过绝大多数民夫、士兵、青壮年男子,在大肚汉里,占有一席之地。
刨掉酒菜,李逵一顿米饭要吃掉多少钱呢?
宋代米价波动很大。北宋初期有1文、2文乃至10—30文一升;北宋末年有10—20文乃至100、150文一升。水滸故事背景在北宋末年,宋代梁山地区,属于西路,我们不妨以徽宗时期西路的米价来算。
徽宗朝宣和四年,榷货务向中央报告:“熙、丰以前,米石不过六七百。时盐价斤为钱六七十;今米价石两千五百至三千,而盐仍旧六十。”(《宋史·食货志》)这说明,,熙宁以前,全国的平均米价大约是每石600—700文,每升6—7文;第二,当时全国的平均米价大约是每石2贯500文至3贯,每升25—30文;第三,50多年间,价格增长率达到400%。
那么李逵一顿3升米,低价在75文,高价在90文。《水浒传》里,有个小梨贩子郓哥,说要“赚三五十钱,养活老爹”。三五十文,应该是郓哥和他老爸一天的生活费。
穷汉李逵,一顿就吃掉普通人家两天的生活费,为避免穷死饿死,聚众造反就成了他吃饱饭的快捷选择和必然理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