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创新创业与乡村振兴融合发展路径探索

2020-02-16 14:46王萍蒙榴
现代营销·信息版 2020年1期
关键词:大学生发展学生

王萍 蒙榴

摘  要:大学生创新创业与乡村振兴融合能有效缓解就业问题和三农发展问题,可以在资源上进行互补,用最新的理念和最有朝气的建设力量去发展三农事业。我国乡村市场蕴含着巨大的发展潜力,能够给大学生创业提供广阔空间,因此应重点探究融合战略的发展路径。本文首先分析了乡村振兴战略的内涵,进而研究了融合发展的战略意义以及大学生创新创业中存在的优势与劣势,最后研究了融合发展的有效路径,以此供相关人士交流。

关键词:大学生创业;乡村振兴

课题项目:区级B级项目: 旅游新业态的人才预测与培养对策——基于中国经济新常态下的旅游业变化机理研究(2016JGB418)。

十九大提出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并制定了乡村振兴战略的“三步走”时间表,将乡村振兴作为我国未来发展中的重要任务。《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提出“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发展新要求,说明三农发展必须与时俱进,要在不同的发展阶段树立新的目标。大学生作为社会新型人才具有良好的钻研精神和拼搏精神,要鼓励大学生投身到乡村发展中来,利用现代化人才能力促进我国乡村的多方面发展。

一、乡村振兴战略内涵

乡村是集自然环境、社会环境和人员于一体的地域综合体,在社会发展中有促进生产、促进文化和推动经济的诸多功能,我国有十分广大的乡村地域。乡村与城镇之间的关系是相辅相成的,要提高我国的综合国力就必须重视对乡村振兴的发展,要努力挖掘我国乡村资源,将现有技术优势、人才优势投入到乡村振兴中,促进我国社会的综合发展。乡村振兴是我国社会发展中的一个重要范畴,需要从经济、人才、技术、民生、文明等多方面进行振兴,需要引入先进的管理理念和高素质人才。我国大学生队伍的发展需求和自身特点与乡村振兴的发展战略相符,通过建立“乡村+政府+社会+高校+学生”的模式能有效推动乡村振兴战略。

二、大学生创新创业与乡村振兴融合的战略意义

随着我国社会就业压力不断增加,社会转型化阶段的到来,创新创业成为高校学生毕业后一种重要的职业选择。教育部数据显示2019年我国的普通高校毕业生人数达到834万,是最近10年的毕业人数新高,比2018年上升14万人,可见毕业生的择业压力较大,找到符合学生期望值的工作难度更大。在此背景下,应该拓宽基层就业岗位空间,扩宽视野打开新的就业渠道,要积极开发创新与创业的新功能,使学生提高自身竞争力,实现就业的同时开拓新的就业渠道。乡村振兴战略受到我国政府政策上的扶持,确定了未来三农产业的发展目标,为大学生创新创业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大学生创业与乡村振兴融合对于学生就业和发展与乡村发展都有十分积极的作用,是具有积极战略意义的长远规划。一方面大学生的投入能给乡村振兴带来大量高素质人才和先进的技术与理念,能有效推动乡村振兴带来更多就业机会;另一方面也能有效缓解学生择业问题,缓解城镇与乡村的社会矛盾,给大学生一片新的发展空间,让人才有更大作为。推出融合战略符合时代发展要求,与我国社会实际发展情况相符,也有助于构建现代化的农业体系,是有利于发展和稳定的重要战略。

三、大学生乡村创业面临的优势与劣势

(一)优势

1、技术和知识优势。毕业大学生具有较强的学习能力和一定的文化水平、创新能力,深入乡村后大学生的优势得以体现,能有效促进农村生产和生活的现代化,可以将城市中的生活经验带入乡村,为互联网等现代技术在乡村的普及起到很好的推广作用。

2、创新创业精神优势。目前大中型城市的就业压力较大,在城市生活的压力比乡村更大,学生了解大城市的生活节奏,可以在返乡后将快节奏的工作效率带入到乡村振兴中,发挥积极的创业精神有效推动乡村快速发展。由于缺少年轻企业,乡村的工作节奏慢、效率低,不利于企业的快速成长。毕业生有强大的干劲和冲劲,可以在农村创业中投入更大的精力,能有效带动企业发展。

3、政策优势。乡村振兴战略也为广大的毕业生提供了良好的发展机会,大学生可以将在校期间的创业设想付之行动。毕业学生的创业行为基本都是零资金,启动资金和運转资金是学生创新创业中的重大难题,在政府扶持下,很多地区的政府都为学生创业群体提供了无息贷款,使学生的创新创业拥有强大的政策支持。学生在乡村环境中可以充分利用互联网将农产品、农业技术进行互联,发挥“互联网+”的影响力,借助诸多优势开展农村项目创业:

(二)劣势

1、来自学生自身的挑战。乡村虽然有广阔的发展空间但却并非一片坦途,对大学生而言也有较大的挑战性。大学生缺乏充足的管理经验和农村农业相关的知识,对于农村市场环境并不熟悉,还需要投入到乡村后进行深入调研,自己去发掘乡村中的创业机会。部分大学生长年生活在城市,习惯了城市中的优渥生活换到乡村环境中很难适应,乡村生活与城市生活的差异性可能导致一部分学生创业精神受挫,使一些缺乏吃苦耐劳精神的学生打退堂鼓,难以在乡村创业中坚持下去。

2、来自乡村环境的挑战。随着互联网和信息技术的普及,一部分的乡村农民也逐渐产生了创业意识,部分农民选择返乡寻找创业机会。这些返乡农民了解乡村生活,本身具备一定的农村生产生活经验,因此在接受了先进思想的洗礼后,本身也具备较强的发展优势,给大学生形成一定的竞争压力。

四、大学生创新创业与乡村振兴融合发展的有效路径

(一)探寻创新创业机会

1、电子商务在乡村的发展。与乡村农民相比,大学生在应用互联网技术和电子商务方面有更大的优势,大学生可以利用农村的资源和农产品实现电子商务创业,不仅实现了个人价值还能提高农民收益,促进乡村振兴。近些年我国的电子商务如火如荼,但主要营销市场仍是面对大中型城市,消费主力人群也在城市中。随着城市市场的逐渐饱和,开发乡村市场成为电子商务发展的重要方向,大学生可以利用自身优势与可靠的电商企业联系,搭建销售农产品的互联网渠道。目前我国大型电商平台淘宝、京东都有专门营销农产品的项目,大学生群体的加入能有效推动乡村电子商务的快速前进,可以挖掘出更多有价值的农村资源,促进乡村振兴。

2、打造创意乡村产业。大学生了解青年人的喜好,对时代的发展有敏锐的观察力,可以利用自身的学识和观点打造创意农村产业,增加农产品、农业资源的附加值,给农民带来种植农作物以外的收获。比如可以打造婚纱摄影基地、开心农场、度假村、野外拓展等多种产业,将新的创意理念与农村现有资源相融合,带活农村的发展思想和经济水平,使农业产业更加多元化、更有现代化气息。乡村产业的多元化可以有效提升农民的抗风险能力,使农民的经济收入不再紧贴农产品的收成,让乡村经济多条腿走路,使创新文化与乡村农业相融合。

3、创新乡村旅游产业。乡村有丰富的旅游资源,近些年随着我国旅游产业不断发展,一些乡村的旅游业已成为当地的支柱产业。但随着时代快速发展,部分地区的旅游业出现明显滞后的现象,在服务设施、游览体验、饮食、服务、住宿等方面都亟待提升。高校学生头脑灵活视野开阔,对于创新旅游业有较强的优势。学生可以将大中型城市中的旅游服务和管理策略转移到乡村旅游业中,提高当地的服务水平和档次,给乡村旅游注入现代化的思想,吸引更多的人流。

(二)整合高校创新创业资源

为促进大学生创新创业,各高校应整合人才资源,安排不同专业的学生组建创业团队,成员知识实现互补,在乡村创业中发挥各自力量。学校也应该从多方面给予支援,努力帮助学生实现创业目标。高校应为创业学生提供丰富的资源,包括知识资源、管理资源、人脉资源,做到全力推动大学生创业。高校资源的引入能提高大学生创业的成功概率,可极大鼓舞学生的创新创业信心,也能从专业角度给予建议,对创新创业有重要帮助。不同专业的大学生组成团队后,可以共同思考创业面临的问题,学生能各展所长,达到众人拾柴火焰高的效果,适合缺乏创业经验的学生群体。《国务院关于促进乡村产业振兴的指导意见》中提到:“要推进质量兴农绿色兴农,增强乡村产业持续增长力”。国家对乡村振兴的发展提出了明确的方向,要健全目前我国农村的产品的绿色标准体系,提高我国农产品的生产质量,推进农产品的标准化和品牌化。为此,一些农业专业毕业的学生有机会将理论知识与乡村农业生产现状结合,研究如何创新农业生产,改善目前的产品质量,打造生态农业。会计、电子商务、计算机、物流等专业的学生也都可以在创新创业大潮中实现个人价值。大学生可以凭借善于学习的优势帮助乡村振兴,推进绿色生产、节能环保的发展,减少农业生产中的水资源浪费、面源污染等问题,使农业生产趋向于科学化、规模化,实现农业创新发展。

(三)建设一体化互联网平台

为了有效将高校人才引入到乡村环境中,应努力建设一体化的互联网平台,将学校、乡村、学生、政府等多种资源结合到一起,促进乡村振兴。在一体化的网络平台中,学生可以看到国家对乡村振兴的政策扶持,了解乡村发展中的巨大潜力,为学生选择具体的就业环境奠定了基础。对于乡村而言,借助一体化的网络平台可以将自身情况进行公示,便于吸引优质人才,对促进本地农业产业发展十分有利。一体化的网络平台既是为乡村引入人才的平台,也是公示政策的展示平台,能使大学生了解国家对三农发展的重视,将投身到大城市发展的眼光转到乡村,为乡村振兴做出有效的宣传。为了使大学生对乡村环境加强了解,提高大学生对农村产业的管理能力,平台上可以提供多种学习资源,利用学生善于学习的优势向学生灌输先进的管理理念和正确的发展方向,促进大学生创新创业。

(四)鼓励大学生进基层创新创业

面对严峻的就业难问题,高校要转变学生就业观念,使学生对当前社会的就业压力有清楚的认识,一方面要做好毕业后的择业准备,另一方面也要鼓励大学生进基层创新创业,到广阔的乡村环境中实现自身价值。高校应引导学生客观分析当前乡村发展形势,使学生认识到乡村的发展比城市更具潜力,要鼓励学生群体中的创新创业精神。高校可以安排学生对乡村近些年的转变进行调研,可以是学生家乡或是指定乡村,要求学生调查近三年内某县的经济情况、农业产业发展情况、农民生活情况,让学生充分进行实地调研和互联网信息检索,使学生看到乡村环境中存在的创业机会,转变学生思维中对乡村环境的固有觀念。高校的就业指导课程应该细致地分析近些年国家对乡村振兴的政策扶持,使学生开阔眼界,重视到基层创新创业的发展机会。

五、结束语

乡村振兴有助于解决三农问题,也能有效缓解大学生的就业问题、减少社会矛盾,是党的十九大会议中提出的重要发展战略。在新的转型期,大学生可以凭借自身优势投身到乡村振兴中,用自己的知识与能力为农业发展做贡献,实现个人价值。各高校也应该积极锻炼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培养学生创业意识,转变传统的择业观念,促使学生有新思想、新创意,使融合发展解决学生创业与乡村发展的双问题。

参考文献:

[1]谷今.大学生创新创业与乡村振兴战略融合的实践探索[J].知识经济,2018(17):17-18.

[2]柴成华.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大学生创新创业研究[J].乡村科技,2018,200(32):30-31.

[3]李婧.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大学生农村创新创业实践研究[J].乡村科技,2018,201(33):52-54.

[4]吴忠权.基于乡村振兴的人力资本开发新要求与路径创新[J].理论与改革,2018,224(06):50-58.

[5]陈宇,周建鹏,康敏.乡村振兴视角下的农业类大学生创新创业多维模式研究——以南京农业大学为例[J].中国农业教育,2018,146(06):51-55+100-101.

[6]朱琪.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大学生返乡创业的机会与实现路径研究[J].乡村科技,2017(31):34-35.

作者简介:

王  萍(1970.8-),女,汉族,硕士学历,中级经济师,研究方向是思想政治教育、大学生创新创业、旅游经济、工商管理、微型企业、民营企业管理。

蒙  榴:专业:文艺学;研究方向:就业创业指导和教育。

猜你喜欢
大学生发展学生
迈上十四五发展“新跑道”,打好可持续发展的“未来牌”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砥砺奋进 共享发展
大学生之歌
改性沥青的应用与发展
学生写话
“会”与“展”引导再制造发展
让大学生梦想成真
他把孤儿院办成大学生摇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