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文化对中学生品德养成的影响研究

2020-02-16 14:49秦国志
教书育人·校长参考 2020年1期
关键词:中学生

秦国志

[摘 要] 家庭是中学生接受品德教育的第一场所,是学生成长阶段的避风港。要科学有效地借助家庭文化,发挥品德教育的作用尤为重要。基于此,本文对家庭文化对中学生品德养成的影响进行了分析,以供参考。

[关键词] 家庭文化;中学生;品德养成

随着教育体制的不断变革,中学生品德教育问题受到了教育界的普遍关注和重视。家庭作为学生成长阶段的重要场所之一,家庭文化氛围对学生品德养成具有重要的作用,对学生学习生活及未来更好的发展影响深远。

一、家庭文化对中学生品德养成的积极影响

1.高素质家长提升了孩子的文明素养

首先,家长的素质水平与他们受教育的程度联系十分密切。父母的文化程度会给孩子的教育带来影响,若是家长受教育的程度比较高,那么他们所具备的教育思想理念、所采用的教育手段都会受影响,从而给孩子的品德教育带来影响。调查发现,现在处在初中以下文化程度的家长所占比例比较少,接受过高等教育的父母数量增多。其次,父母的职业会影响孩子的成长,职业不同所体现出的价值也不同,这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也会显现出来。最后,父母的为人处事风格也会潜移默化的影响孩子,尽管有些行为是父母无意识的举动,但孩子们会在无形中受到影响,所以有时,孩子们会出现超出他们年龄的一些举动。

2.良好的家庭文化氛围利于孩子乐观心态的养成

家庭氛围会对孩子人格品质的形成产生一定程度的影响。和谐的家庭文化氛围对孩子坚强、正直天性的培养有积极影响。父母理性、耐心的指导会在孩子们心中发芽。家庭不只是孩子们的居住场所,更是心灵的寄托处。人的品性、兴趣等都会从这里开始。通过调查我们发现有如下几种家庭状态:一种是家庭氛围十分和谐,家庭各成员常常一起出游、探亲访友,在共同活动中,增进了他们间的感情,使他们共同成长。第二种是家庭成员间互相尊重,极少出现矛盾问题,一般不会轻易发生争吵,更不会通过暴力手段来解决问题,而是平心静气的交流、沟通。这样会让孩子感受到快乐、温馨,让家庭氛围十分融洽。第三种是家庭各成员相互帮助、共同进步,当然,这种帮助更多地体现在精神层面,当孩子情绪低落时,父母会耐心的开导、指引,让孩子从消极情绪中走出来。

二、家庭文化对中学生品德养成的消极影响

1.不合理的教育方式对孩子良好品质的形成造成了影响

家庭教育方式不合理体现在:部分家长不清楚品德教育应采用哪种方式,方式单一,无法将家庭品德教育的作用体现出来。虽然现在很多家长也越来越重视科学品德教育方式的应用,但是“身教重于言教”的思想观念依然存在,品德教育发挥不了实际作用。经调查发现,90%的家长会专门对孩子进行品德教育;50%的家长一般都是与孩子讲道理,让他们明白良好品德养成的重要性;12%的家长会发挥带头作用,树立榜样;25%的家长会在平常的生活中去引导、熏陶,让孩子潜移默化的受到影响。数据表明,一大部分家长对孩子的品德教育只是停留在言语说教上,只有极少数家长会以身作则。若是家长不严格要求自己,却对孩子严格要求,就无法发挥榜样作用,让孩子以自己为榜样,形成良好的品德素质。在实际教育中,我们可以采用榜样示范、情感熏陶、奖惩法等。若是家长在平时生活中可以采取多种品德教育方式,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家庭冷暴力行为危害孩子的身心健康

家庭冷暴力行为的存在会对孩子的身心健康造成很大的影响。从心理学角度看,教育中的冷暴力属于精神层面的虐待。比较常见的有如下几种形式:一种是父母对孩子疏忽,整天都在处理自己的事情,将孩子交给自己的父母或者是放在家里;第二种是父母总喜欢过度批评孩子,对他们全盘否定,或者是对他们期望过高,给予他们太大的压力;第三种是,说话常常带有威胁、恐吓字眼,如:考试考不好不准出去玩,再考不好就天天上补习班等。这些冷暴力的存在会对孩子的性格发展产生严重的影响,甚至会导致孩子出现消极情绪,性情暴躁、极端等。这对孩子的成长发展是非常不利的。

中学阶段是学生良好品德形成的关键阶段,尽管学校是教书育人的重要场所,但是家庭文化教育的作用也不容小觑。家庭是孩子们的第一所学校,父母是孩子们的第一任老师,良好的家庭文化氛围就像夏日里的一阵微风,沁人心脾。积极开发有利的家庭文化资源可以提升中学生品德教育的全面性,更是推进学校品德教育有效开展的重要条件。

参考文献:

[1]张韶华.如何做好中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J].思想政治课教学,2017(1):27-30.

(責任编辑:刘洁)

猜你喜欢
中学生
中学生原创作文精选
中学生原创作文精选
中学生原创作文精选
中学生原创作文精选
中学生原创作文精选
中学生原创作文精选
中学生原创作文精选
中学生原创作文精选
中学生原创作文精选
欢迎来到《中学生博览》大型团购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