怒江大峡谷西岸高黎贡山山梁上有个石月亮,那是傈僳族人民祈福的圣地。怒江东岸碧罗雪山下有位怒族乡村医生邓前堆,多年来奔波在怒江两岸,在石月亮的注视和陪伴下,走在乡村出诊的路上。
“689009”是一串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数字,但在石月亮乡拉马底村却是家喻户晓、童叟皆知,在拉马底村民们看来就是“120”,因为它就是乡村医生邓前堆的电话短号。
1983年,初中毕业不久的邓前堆得了痢疾,被村医友尚叶治好。此后,他跟着友尚叶学医,到乡卫生院培训,成为了一名村医。拉马底村有一半多人生活在怒江西岸,当时江上没有桥,两岸群众只能滑溜索过江。邓前堆每月全村巡诊一次,到江对岸出诊五次,每月他至少在怒江上空滑10次溜索,风雨无阻。
怒江江水湍急,掉进江中一般无生还可能。邓前堆就在怒江上空的溜索上穿行了20多年,因此他被媒体报道为“溜索醫生”。他积极向有关部门呼吁修桥,直到2010年,两座被称为“连心桥”的人行吊桥和公路吊桥终于横跨拉马底怒江两岸,乡亲们终于告别了溜索的日子。
邓前堆同志不畏艰险,一心为民,救治群众的感人故事不胜枚举。他默默奉献,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了不平凡的业绩。他累计出诊5000多次,步行约10万公里,为农村卫生医疗工作做出了突出的贡献。多年的艰辛付出,从经济上来说,得到的是微薄的报酬。做了这么多年的乡村医生,为大家看病无数,也遇到欠费无数。他说:“乡亲们只要手里宽裕,是不会欠我的。所以我从不开口去向他们讨债。倘若他们不主动来还,也就算了。”当问及这些年乡亲们欠了他多少医药费时,他回答:“从前欠的那些,就不了了之了。我只是从执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以来才开始记账,做了一个账本。”2010年乡亲们欠他的医药费累计为25000元(经查实:此欠款已于2011年1月6日,由石月亮乡民政办医疗救助款中解决)。邓前堆说:“近几年国家实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政策,凡来就诊的农民,都可以按规定报销。”
拉马底村卫生室坐落于怒江东岸,这里的驻村村医就是邓前堆,他每天在拉马底村卫生室坐诊,一旦接到病人的求助电话,就立即背上药箱、带上溜邦出发。往来于沿江两岸和崇山峻岭之间,由于地势险要路途遥远,有时候他出诊一次一个来回就得花上一天多的时间,有时如遇到深夜出诊,他还要独自过溜索,打着手电筒攀爬大山,即便是堂堂汉子,在荒野大山之中也不免越走越怕,毛骨悚然。作为一名最基层的医疗工作者,一名乡村医生,收入微薄,工作强度大,但他几十年如一日,一直奋战在人民群众医护战线的最前沿。有的时候病人是可以直接到村里的卫生室去看病取药的,但邓前堆考虑到他们带病出行极不方便,有的病人年事已高,出门看病路途遥远,存在不安全因素,所以很多时候,只要自己手中的工作能够完成,他都会带上溜邦横渡怒江亲自前往村民家中为村民看病。在从医的这些年中,他为村民看了大病小病无数次,排解顽疾无数,事事亲力亲为,身体力行,一直深受乡亲们的尊敬和爱戴。
邓医生的感人事迹受到全国人民的关注后,一系列的荣誉接踵而至,村里人都说:“阿邓医生,你现在是名人了,不用像以前那样累了。”邓前堆笑着说:“是这块土地养育了我,我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父老乡亲们的身体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