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好普通话,也别遗忘方言

2020-02-16 14:49白毅鹏
关键词:江浙沪普及语言文字

白毅鹏

“我们老师的东北话贼顺溜贼好听”,你没听错,这是学生对东北话方言课的评价。几年前,黑龙江穆棱的语文教师安柏林开设了东北方言课。在她看来,现在学生虽生在东北长在东北,但普通话的普及、推广,让孩子们早已淡忘东北话,她希望这个课能将家乡方言传承下去。

而在武汉大学“方言与中国文化”课上,方言配音版《小猪佩奇》的视频也在网上走红。该课教师说,希望青年朋友不要嫌弃方言,方言是情感的纽带。

使用方言的人越来越少,和普通话的普及有直接关系。

1956年2月6日,国务院发布《关于推广普通话的指示》,在全国范围内推广普通话。

2000年,全国人大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确认普通话和规范汉字“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法定地位。

2017年,教育部、国家语委印发《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普及攻坚工程实施方案》,该工程总体目标是确保“到2020年,在全国范围内基本普及国家通用语言文字”,要求全国普通话普及率平均达到80%以上。

在政策推动下,普通话的应用场景越来越多。普通话水平还是教师、公共服务、影视表演等行业的从业门槛,不论国家政策、社会氛围,还是细分的行业,都在推动普通话逐渐替代方言,成为人们的常用语言。

方言使用范围渐窄、人群渐少,是普通话推广背景下的大趋势。但不同方言遭遇的现实也有不同。普通话是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以北方话(官话)为基础方言,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为语法规范的通用语,著名的普通话之乡在河北承德滦平县。

由于北方方言与普通话较为接近,北方地区推广普通话的阻力相对较小,而方言受到的冲击也相对较轻。黑龙江教师针对东北话淡忘现象开设方言课,但东北方言和普通话同属北方话,哪怕是在公共传播领域,东北方言也仍有旺盛的生命力。

从全国范围看,在南方地区,尤其是江浙沪地区的方言失落,则显得更为急迫,甚至网上有文章指出江浙沪地区方言快被“团灭”。

普通话的推广有利于现代经济发展,而现代化的进程,诸如商贸、交通的发展,也会从外部拓展普通话应用场景,导致方言衰落。不过,江浙沪地区方言衰落,并非普通话推广所致,而与方言传承乏力有关。

江浙沪的方言失落现象,启发我们从其他角度思考。比如,激发青少年的方言认同感,使其在使用中传承方言。

让方言重新焕发生命力,还需要做好方言保护工作。著名主持人汪涵主持节目时,常常以恰到好处、生动活泼的方言,衔接串场节目,让人领略方言的文化之美。2015年以来,我国启动中国语言资源保护工程,通过语言和方言调查、“地方普通话”调查等手段,采用在线采录、文献典藏等方法,从而绘制中国的“语言地图”。

此外,国家还通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形式保护方言,比如通过保护地方戏曲等载体,留住濒危的方言。

语言能够保存、传递文化,相对于文字书写而言,语言的传承更能实现社会文化的保存。如果方言传承发生断裂,不仅意味方言的式微,与其相联结的文化也会随之消逝。

【素材解读】

对传统文化而言,方言從来都是其重要的部分,以方言为载体的区域特色文化,体现着不同地区的风土人情,是生动鲜明的文化地理坐标。有了方言,我们想到的南方姑娘,可以说着絮絮绵绵的吴语,而不只是撑着油纸伞的单薄形象。也正是方言,让走南闯北的人们,在觥筹交错间,因一句乡音,而泪湿满襟,痛抒乡愁。

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正如汪涵所说:“说家乡话吧,它会让你记住你从哪里来。”普通话和方言应是共生共荣的和谐关系,重新发现、学习、保护、传承方言,恰恰是拾起失落的文化传统、人文情结。

【适用话题】

普通话与方言;传统文化……

猜你喜欢
江浙沪普及语言文字
语言文字运用题的变与不变
小题精练(四) 语言文字运用
小题精练(三) 语言文字运用
江浙沪的十道风味
5G手机打响“普及战”
江浙沪儿童面临塑化剂暴露风险
语言文字
江浙沪鲁粤四省一市技术创新效率比较研究
2011江浙沪民营建筑企业高层论坛在沪成功召开
引导发展 推广普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