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津市山前倾斜区的水利建设及发展对策

2020-02-16 11:47李瑞英
山西水利 2020年5期
关键词:水法清水洪水

李瑞英

(河津市水利局,山西 河津043300)

1 山前倾斜区概况

1.1 社会经济概况

河津市山前倾斜区位于吕梁山南麓,属禹门口提水工程尚未完全灌溉的边山地带。东至张吴、阎家洞、琵琶垣、北午芹、南午芹;西至魏家院、韩家院、西磑口、上寨和张家岭一带,2个乡镇共17个村,总人口3.1万人,总耕地面积0.1万hm2,人均耕地不足0.033 hm2。小麦、玉米为主要农作物,复播面积占小麦面积的90%以上。粮食亩产从解放前的190 kg,逐步提高到现在的1 000 kg以上,是河津市的主要骨干农业产地之一。

吕梁山前矿产资源丰富,乡镇企业、个体企业如雨后春笋般的涌现。沿山一带的西磑、干涧、北午芹等村的百万元规模企业就有10余家;50万元规模的企业随处可见,大多数以生产耐火材料、水泥、焦炭为主。乡镇企业的不断发展壮大,增强了村办水利工程的能力;个体企业的兴起,加大了农业的再投入。

1.2 地形地貎

山前倾斜区地势北高南低。北部为吕梁山基岩山区和土石山区,属侵蚀、剥蚀、断块中低山,山体为前震旦纪的变质岩和寒武纪、奥陶纪的石灰岩,基岩裸露,山势陡峻,坡度在50°~60°,“V”字型沟谷发育,呈梳状排列,大的河沟有遮马峪、瓜峪和神峪,沟底有泉水流出;南部为山前洪积倾斜垣地,由第四纪坡积和冲洪积的亚砂土、砂砾石组成,海拔500~600 m。近山前地面坡度较大,远山地区较为平坦。遮马峪和瓜峪洪积扇较发育,呈裙带状,受水流侵蚀和冲沟切割(5~20 m)扇形不明显。遮马峪以西和瓜峪以东为小的洪积扇,地面坡度较陡,其上小的沟谷发育。受遮马峪洪水作用,西部形成一条北东—南西向的宽阔冲沟,即遮马峪大涧,涧河流经其间,至清涧湾注入黄河;东部有几条大沟上分下连,呈南北向,较长的一条即瓜峪天涧,过北里沟直通南部的汾河河谷。

2 水资源现状

山前倾斜区的水资源包括地表水和地下水,而地表水又分为泉水、地表径流。

2.1 泉水

区域后部为土石山区,岩层裂隙较大,降雨入渗力强,区域北部山麓有下淋泉出露。根据实测清水流量资料,丰水年最大清水流量为0.45 m3/s;平水年最大清水流量为0.27 m3/s;枯水年最大清水流量为0.21 m3/s。而目前最大清水流量仅0.07 m3/s。

2.2 年降雨径流量

根据58年实测降雨资料,丰水年(P=25%)降雨量为544.5 mm,年径流深为115 mm,年径流量为2 875万m3。

平水年(P=50%)年降雨量为475.5 mm,年径流深为79.4 mm,年径流量为1 985万m3。

中等干旱年(P=75%)年降雨量为409.8 mm,年径流深为50.2 mm,年径流量为1 255万m3。

2.3 地下水储量

根据山西省地下水资源分布图《山西省自然地图集》,本区域属富水区,水位埋深50~200 m,适宜中深层井,宜井深度50~200 m,单井出水量60~150 m3/h,年可开采量为15~35万m3/km2。区域面积按19 km2计,区域年可开采量为285~665万m3。

3 区域水利工程建设

3.1 洪水工程

1948年5月,原河津县政府在山前倾斜区设立了水利委员会,由受益村产生委员参加,制订了“自上而下”清水按亩分浇、洪水按当年轮流的分浇灌溉制度和“谁受益、谁负担”的投工原则。1957年11月至1958年5月,原县政府组织全部受益村在遮马峪油锅塘拦沟筑坝(高19.4 m),从东侧山的红石崖开渠(底宽10 m,长2.5 km)至干涧油房北与瓜峪西长涧汇合,当年发展洪溉面积0.39万hm2。

3.2 泉水工程

1963—1965年在“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方针指导下,区域各村在原县政府的领导下以节水高效为原则,进行了清洪水分家,用灰土砌石、砌砖,对5条清水干渠进行了防渗处理,支干渠防渗由受益村自己投资。当年节水200余万m3,对区域以外进行了扩浇。

3.3 地下水利用

区域地下水属富水区,20世纪70~80年代,原河津县政府在该区域内打了10眼深井,通过北水南调扩浇下游耕地,解决下游缺水的困难。单井涌水量按60 m3/h计,每天开机时间按16 h计,日出水量为960 t,年采水按120 d计,年单井采水量为11.52万m3,目前区域共打井23眼,年总采水量为264.96万m3,小于区域年可开采量(285~665万m3),该区仍有可开采空间。

4 发展对策

4.1 保护好泉域

第一,打击乱开乱采。严禁在泉源500 m以内开山取石,以保证隔水层的完整性。对已经受到破坏的水资源要采取补救措施。

第二,大力宣传水法。水法是确保水利工程不受损害的法宝。要坚持学习、宣传。要使广大群众从思想上引起重视,自觉遵守水法,自愿和不法行为作斗争,只有这样,才能达到宣传水法、贯彻水法的目标。

第三,有法必依,违法必纠。有法必依,违法必纠是水行政执法的必要手段。只有把法作为行动指南,才能起到良好的社会治理效果。

4.2 建设节水工程

节水工程是增加水源,发展水地的一条重要途径。人类文明的不断进步,科学技术的高度发展,经济实力的逐步壮大,利用管道输水代替明渠防渗,减少渠道渗漏;用渗灌、喷灌、滴灌、畦灌等新型灌溉方式代替大水漫灌。

4.3 充分利用洪水资源

4.3.1 勤引多浇,以养地力

尹村过去有“金筷子银碗”之称。“金筷子”是指尹村村北有两条引洪渠,取水方便;“银碗”是说尹村的地蓄水量多、肥力大、产量高。俗语说“浇一次洪水,夺两年高产”。洪水挟山区之畜粪、腐植质而下,勤引多浇不但可以肥地力,同时还能改善土壤结构。

4.3.2 建库缓洪,延长泄洪时间,变害为利

汛期洪水一泻而下,堵塞渠道,冲毁大片良田与村庄。要变害为利关键是建库蓄水,削减洪峰,拉长洪水下泄时间,方便引水溉田。瓜峪口以上2 km处的锁子簧下及遮马峪口以上的梁头子底下,沟底只有1.5~2 m宽,其顶部不足3 m,岩石裸露,整体性好,沟深30~50 m,是较为理想的调洪水库坝址。缓洪库容量在150~200万m3,且能避免淹没损失。按20年一遇的洪水流量计,下泄水量控制在20~40 m3/h,可拉长泄洪时间约20 h。如能这样,洪水的利用率可达到70%以上。

4.3.3 引洪改铲

山前倾斜区人多地少,特别是近山各村人均耕地不足半亩。引洪改铲,增加耕地堪称千载之利。遮马峪西侧有一片石铲地名曰刮皮崖,五谷不能种,草木也难成。1965年上寨村民在遮马峪劈山开渠1 km,引洪淤地,50多年来已初具规模,淤地20余hm2,土层厚度1.5~3 m,亩产粮食500 kg,遮马峪西侧的固镇村现有石铲地一万余亩,若能实施引洪改铲工程,利民千秋。

4.4 沿山育林

山前倾斜区沟深壑多,一片荒凉。20世纪60年代,上寨、张家岭村在山前岭上栽杏树果树百余亩,已受益多年。北午芹村在山前梯田植果树百余亩;固镇村在沟内梯田桃树百余亩,已初具规模,大见成效。事实证明,在山前沟岭梯田种植经济林是可行的,宜大力推广。

5 结语

根据禹门口扬水工程管理处规划,将在河津受益区设两处小型扬水站,以补充河津北坡沿山地区的水源不足问题,现已在固镇村东沟建成一处,另一处设在遮马峪沟内西磑品段。如在近期内建成,可从根本上彻底解决山前倾斜区的用水问题。

猜你喜欢
水法清水洪水
只为清水润万家
洪水时遇到电线低垂或折断该怎么办
清水一盏可供莲
又见洪水(外二首)
探讨温肾化瘀利水法治疗慢性肾功能衰竭肾阳虚、瘀水互结型的有效性及安全性
一渠渠清水长又长
夏天了
该做的和不该做的
筑起堤坝,拦住洪水
荷兰新《水法》及其对我国的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