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先勇
江苏省泰兴市古溪镇畜牧兽医站,江苏泰兴225417
以前,传统的生猪养殖是每家每户都在进行的,养殖者大多以青壮年劳动力为主,养殖生猪也是发家致富的主要手段。但由于时代的进步、物质水平的不断提高,劳动力就业有着广阔的市场,农民工的工资有了保障,导致有的人不愿继续从事又脏又臭的养猪行业,不愿承担养殖带来的经济风险,从根本上动摇了养殖户的养殖信心,大批人员涌入就业市场从事别的行业,严重浪费了现有的养猪资源[1]。
过去猪场的建设缺少合理的规划,不符合动物防疫审核条件。有的为了能够养更多的猪,利用自家屋前屋后空余地乱搭乱建猪舍,更有甚者直接将猪舍建在居民区中、骨干河道的两旁,没有配套与养殖规模相适应的粪污处理设施,不少不法分子偷排、直排、乱排粪便,造成严重的环境污染,夏天一到,臭味刺鼻、苍蝇蚊子乱飞,严重影响了居民的正常生活[2]。从2017年起,按照国家、省市禁养和“六位一体”的要求,对养殖环境进行专项治理,对不符合规划要求,在禁养区范围内或污染严重的猪场采取分批过渡、拆一补一的办法坚决予以关停。
饲养成本和苗猪价格的增加是直接影响猪场收入的因素之一。当前,随着母猪落后产能的淘汰,苗猪市场出现了短暂的供不应求,导致苗猪价格飙升,甚至是有价无市,直接影响了养殖户补栏的积极性[3]。同时规范了生猪饲养投入品的使用,禁用餐厨垃圾等违规喂猪也直接导致玉米等原料成本的提高,养殖户利润相应减少,有的甚至还出现亏损状态,几年的汗水化为零,主动放弃不养。
现在的猪病日趋复杂,难以治疗,以传统青霉素、链霉素一针定天下的时代已结束。发病快、传染快、治疗难、死亡率高是现在疫病主要的特点,特别是近2年来生猪的违规调运导致非洲猪瘟疫情来势凶猛,给养殖业带来了毁灭性的打击,有的养殖户赔得血本无归,到了谈猪色变的地步,无疫苗预防,是导致部分规模场一直空栏的主要原因,生猪存栏出现断崖式下降。
国家恢复生猪生产、稳产保供政策的执行是生猪恢复生产的重要保障。基层畜牧兽医站要切实将政策学懂、学透、落实到位,可以通过宣传车、座谈会、讲座的形式将奖补政策宣传到每一个养猪企业,建立工作群,方便相互之间的交流,第一时间了解政策的更新。建议将奖补资金重点用在新建(改扩建)标准化规模猪场、粪污资源化利用处理设施、车辆洗消中心建设上来,增加生猪政策性保险的赔付比例,建立猪场“绿名单”贷款制度,对符合条件的猪场优先贷款、给予利息贴息扶持,缓解资金压力,稳定生猪产能。
政策的执行关键在于基层畜牧兽医工作者。要培养一支拉得出、打得响的高素质兽医队伍。创新工作方法,稳中求进,将生猪恢复生产、稳产保供和疫情防控工作作为第一要务,细化任务,制定考核细则,敢于担当,以考核助力政策的落实,以考核推动生猪恢复生产的步伐[4]。
农村生猪养殖主要以中小规模户为主,抵御风险能力小。要充分发挥政府、龙头企业的帮扶带头作用,引进大型生猪养殖企业盘活现有的空闲猪场。当地政府对新建生猪养殖企业要简化土地、环保等审批手续,多部门同时现场办公,限时办结。全面推行粪污资源化利用项目的实施,引进第三方参与,对中小规模养猪场的粪污集中处理,变废为宝,解决后顾之忧。养殖户可以探索通过企业+农户、农户代养或成立生猪合作社的模式来运转,由公司或合作社统一提供苗猪、疫苗、饲料、药品和技术指导,并负责销售给大型屠宰企业,建立长远的合作协议,也可由公司统一供猪苗给养殖户代养,养殖户只需按要求提供猪舍,封闭式驻场饲养,按照母猪产仔率、肥猪出栏头数给予养殖户相应的代养费用,养殖风险由公司承担。
规范生猪补栏、严格产地检疫是控制疫情发生的主要途径。必须要充分认识疫情的流行特点,落实最严格的防控措施和各个环节的主体责任,猪场必须实行封闭式饲养管理,按程序防疫,勤消毒,管控场内的“人流、车流、物流”,场外建装猪中转台和车辆洗消中心,运输车辆实行备案和消毒制度,实现点对点调运,加强非洲猪瘟等疫情的监测和风险预警,督促指导各地政府实行网格化管理,责任到人,随时掌握每天进出栏等情况,严格执行生物安全制度,规范病死猪无害化处理,切断传播途径,控制新疫病发生,增强养殖户信心。
养猪既难也易,政策的宣传与落实是生猪恢复生产、稳产保供的第一步,科学的饲养和疫情的防控是关键所在,只有做细做实,才能稳步推进生猪的复产与保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