荀广财
辽宁省葫芦岛市南票区农业发展服务中心,辽宁葫芦岛125027
仔猪黄痢是由大肠杆菌作为病原体,感染7日龄内的仔猪的一种以下痢为主要症状的传染病。大肠杆菌有很多种,造成仔猪黄痢的主要是肠毒性大肠杆菌,这种大肠杆菌依靠释放肠毒素和菌毛黏附素降低仔猪的消化道动力、破坏体内水分和电解质的平衡,一旦水分平衡被打破则会引起肠道中的水分增加,引起下痢。
大肠杆菌在动物机体内普遍存在,不过一般情况下动物体内的大肠杆菌为非致病性大肠杆菌,而引起仔猪黄痢的大肠杆菌往往是致病性的。有研究表明,仔猪黄痢病原体的菌体抗原有173 种之多,鞭毛抗原有56 种,黏附素抗原80 种,这也就对本病的预防形成了阻碍[1]。该病的传播分为垂直传播和水平传播,新生仔猪可以通过母体感染致病性大肠杆菌,也可以通过同圈的病猪或被病菌污染的环境感染此病菌。一旦感染死亡率接近100%,少数仔猪耐过后生长发育也不会正常,成为僵猪,不能作为育肥猪培育或留作种用。
一般在仔猪出生后12~24 h 突然发病,饲养管理不规范的猪场甚至还没发现仔猪发病就已经死亡,饲养管理较好的猪场也很难通过抢救治愈仔猪。发病仔猪会出现肛门失禁,排稀粪,粪便呈腥臭味且含有小气泡,阴门、肛门及腹下表现为红色。此外,发病仔猪常伴有全身症状,精神颓废,出现眼球下陷等脱水症状[2]。剖检可见胃内有酸臭味的块状物,一般呈黄色或白色,胃底黏膜变红,小肠各段黏膜也出现充血或水肿,肝脏质脆,肾脏表面出现出血点,肺水肿。
在基层工作中一般以该病的流行病学特征、发病仔猪症状以及剖检后的症状来确诊。有条件的兽医应进行病毒的分离培养,用病猪的肝、肠黏膜等病料进行涂片,再对涂片进行革兰氏染色,显微镜下可见革兰氏阴性的小杆菌,或将病猪的病料接种在琼脂培养基上进行培养,1 d 后可以看到灰色的有光泽的小菌落,如果在麦康凯培养基或ss 培养基上进行培养可以看到红色的菌落,有些是中心为红色的菌落。有必要时再进行M.R.试验,结果呈阳性,或进行V-P 试验,结果为阴性[3]。
仔猪黄痢是由大肠杆菌感染引起,最好的治疗方法是对致病的大肠杆菌进行分离培养后做药敏试验,确定最佳的治疗药物。但现实中仔猪黄痢的病程一般很短,有的甚至不超过1 d,而细菌培养最少也需要1 d 的时间,不符合实际要求。所以利用大肠杆菌较为敏感的抗生素进行治疗也能取得很好的成效。磺胺类药物、庆大霉素以及奎诺酮药物均可以作为治疗仔猪黄痢的药物。目前也有很多学者致力于中草药治疗仔猪黄痢的研究,白头翁加龙胆研成粉末后加水灌服,可以起到治疗仔猪黄痢的效果。板蓝根、连翘和败酱草配制成复方汤药对病猪进行灌服也可以达到良好的治疗效果[4]。
预防仔猪黄痢首先应选择合适的疫苗,母猪在产仔前1 个月和产仔前半个月应各注射1 次疫苗,由于大肠杆菌的抗原类型较多,应选择发病率较高的抗原类型进行免疫,如k88 型或k99 型,也可以直接注射2 种抗原的双价疫苗,预防效果更加显著。目前,市面上还能够买到大肠杆菌的三价灭活疫苗,也可以在母猪产仔前1 个半月和产仔前半个月各进行1 次免疫。这2 种方法均可以帮助怀孕母猪产生高水平的大肠杆菌抗体,也为仔猪提供了充足的抵抗仔猪黄痢的抵抗力。另外,在母乳中抗体的水平也会很高,仔猪通过母乳进行了被动免疫,也可以大大减少仔猪黄痢的发生。
除了定期进行免疫外,还应注重饲养管理,在怀孕母猪进入产房前应进行彻底的消毒,避免母猪感染大肠杆菌后引起仔猪患病,当母猪进入产房后如果停留时间较长也应进行定期消毒。新生仔猪出生后要注意产房的保温工作,切断脐带时要将脐带彻底封闭,避免环境中的大肠杆菌通过脐带进入仔猪体内,断脐后可用高锰酸钾等消毒剂进行消毒,在防止感染的同时能够起到一定的止血效果。
仔猪黄痢的病程较短,死亡率又接近100%,所以该病在治疗方面较为困难。此病的防治主要还是以预防为主,加强饲养管理,让环境中尽量不存在致病性的大肠杆菌病菌的同时制定合理的免疫程序,可以选择灭活疫苗、基因工程疫苗和亚单位疫苗等,但灭活疫苗的副反应较多,建议养殖户选择较为安全的基因工程苗以及亚单位疫苗。在仔猪黄痢治疗的过程中,要本着早发现、早治疗的原则,避免仔猪大批量死亡,造成不必要的经济损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