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光武 李 群 蒙良柱
(南宁职业技术学院,广西 南宁 530008)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民群众文化水平提高,不再单纯追求物质享乐,对精神需求提出更高的要求,传统的模式单一的乡村建筑设计已经满足不了人们的精神文明需求。在此基础上,更加灵活地与更能呈现当地民族特色的当代乡村建筑应运而生。
当代乡村建筑利用本地多余空闲的建筑资源,结合其特色的自然景观环境、人文资源、历史文化资源、生态环境,为居民提供舒适个性的生活空间场所。当代乡村建筑既有别于传统的乡村建筑,又深度结合当地的特色民族特色,体验完全不同的生活方式习惯。当代乡村建筑并非偶然产生,目前在世界各地都可以看到大同小异的乡村建筑,各个地区因为社会经济、自然环境、文化生活的不同,对于当代乡村建筑的定义也会有所差异。当代乡村建筑集中的地方,往往有比较优质的自然风光、民族特色资源、历史人文旅游资源,这些资源是民族区域特色的一部分,从而对当代乡村建筑设计中的民族特色文化融合提出了潜在的要求。
当代乡村建筑的特色资源特点可以按类型分为以下几类。
1.景观型当代乡村建筑:依托于优美自然资源景观环境。
2.民族聚居型当代乡村建筑:部落聚居文化资源保留相对完整,民族特色风情浓郁。
3.风光田园型当代乡村建筑:依托传统农业观光及劳作体验,茶园、菜园采摘劳作体验,海滨水产、传统畜牧业体验等方式。
4.温泉资源型当代乡村建筑:以地热、温泉自然资源为依托,如四重溪、苗栗泰安、台东知本、乌来、礁溪、庐山等温泉当代乡村建筑。
5.传统民族民居型当代乡村建筑:以优质的民族传统建筑群文化遗产为依托。
6.民间手工艺型当代乡村建筑:依托于比较集中的民族特色手工艺产业。
“在中国当代建筑文化中,民族特色建筑文化最具中国精神,最具创造性和现代性。”[1]很大一部分当代乡村建筑空间设计中都带有一定的民族特色特征,这些民族特色元素是区域文明发展的见证者,是这个民族特色与历史特征的载体。民族特色元素在当代乡村建筑空间设计中加以运用,可以让当代乡村建筑空间设计独具特色,同时促进了民族特色的传承与创新。
民族特色的定义是在特定区域范围之内独具特色、渊远流长,传承至今仍具有重要影响的文化传统,是本区域的民俗、生态、传统、习惯等文明的集中体现。民族特色在特定的区域范围内与环境相互交融,具有深刻的民族特色烙印,从而展现出其独特性。在民族特色之中,“民族”这个词,重点指的是指其文化生成的独特背景和环境,背景环境的范围大小不一。“文化”可能为单要素的,也可能是多种要素的文化的交融。民族特色是不停地发展的,时刻都在变化,民族特色的形成产生是一个漫长的过程。然而民族特色一旦形成,则在一定的时间范围之内具有相对的稳定性特征。《北京宪章》提出“文化是历史的积淀,存留于建筑间,融汇在生活里,对城市的营造和市民的行为起着潜移默化的影响,是城市和建筑的灵魂。”[2]民族特色是特定地区的劳动人民在生产劳动过程中,通过世世代代的创造、创新、提炼和总结,所积累的的物质文明成果、精神文明成果的综合。同时民族特色的形成离不开区域范围的自然生态、地理环境、气候环境,当地的劳动力发展水平、社会经济发展水平、价值观念、生活习惯等因素对民族特色的形成产生重要的影响。受这些因素的影响,不同的区域产生不一样的民族特色,并且每个地区的民族特色都具有鲜明的特色。
抽象性是民族特色的一个重要特征,也就是说民族特色是一个抽象概念,民族特色的展现,往往依附于本地区的特定物质载体,例如民居建筑、民族服饰、民族艺术等都可以成为民族特色的物质载体,我们可以通过对这些物质载体的研究,对民族特色进行分析解读,了解并接受民族特色,并通过这种形式对人们的行为、生活习惯、宗教信仰等方面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
作为民族特色载体的建筑,因其区域不同而蕴含着不同的民族特色,每个地区的建筑所代表的民族特色也各有特色,存在巨大差异。在博大的民族特色背景的深刻影响下,不同地区的人对建筑空间的需求和审美也存在巨大的差异,从而产生了形态各异的民族建筑空间形式。民族建筑空间形式产生后,反过来对民族特色的传承起到一定的强化作用,相互影响,共生共存。民族特色依附于当地的建筑,民族特色与乡村建筑的完美结合,方便了当地人的生活,引起人们的审美共鸣,强化了人对于当地的特色文化、民俗风情和生活习惯认同感,这也是建筑具有审美和情感精神因素的重要原因。
建筑作为民族特色的载体,在形成和发展的过程中,受到多种民族特色因素的影响。当代乡村建筑在空间设计过程中,必定要结合典型民族元素,借鉴当地建筑空间形式特点,充分考虑民族的自然环境、气候特点、场地特点、民族材料、传统技艺、人文历史等因素。在此基础上对当代乡村建筑进行设计创作,以使当代乡村建筑空间在满足使用者的实用需求的基础上具有独特的民族特色,达到对民族特色传承创新的目的。
“同一建筑空间,它的意义要由居住者本身去体味,而这种体味和人的年龄、职位、地位、文化程度、社会经验、心情以及当时所处的环境等一系列因素有关。这些因素统称为文化。”[3]当代乡村建筑的产生,是社会经济和人的精神文明需求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体现。在当代乡村建筑空间设计中传承和创新民族特色文化,有其必然性。在进行当代乡村建筑型乡村建筑空间设计的过程中,必然会受到民族特色的影响,并以某种方式反映在建筑空间之中,不可能将当代乡村建筑建筑与当地的地理环境、气候环境、人文历史等因素完全割裂。
当代乡村建筑设计,应充分尊重当地的自然环境和人文地理环境,遵从既有的地形条件和建筑肌理,充分利用民族建筑空间形式和空间设计手法,借鉴当地的建造技术,利用民族地域材料,力争实现当代乡村建筑设计中民族特色的传承创新。实现当代乡村建筑设计中民族特色的传承创新,首先要学习新的设计理念和文化,并与传统建筑的理念和技术相结合,创造出既能反映现代技术又能体现民族特色特色的当代乡村建筑空间形式。
当代乡村建筑设计分现场考察、方案设计、施工设计等几个阶段,在设计的初级阶段要对当代乡村建筑的相关情况做全面的考察,了解项目的地理人文历史客户条件,对整个项目进行科学规划,确保设计施工顺利进行。
充分借鉴当地的建筑空间形式和施工技术条件,利用当地的建筑材料,选择实用经济安全的建筑结构形式,设计出实用经济的当代乡村建筑。
整体与局部的协调统一,是民俗乡村建筑空间设计的重要准则,设计师首先应该考虑建筑本身与环境的协调统一,还要重视建筑局部元素与建筑空间整体的协调统一。在对当代乡村建筑进行空间设计的过程中,应充分考虑到当代乡村建筑建筑空间同周边建筑环境肌理的关系,将当代乡村建筑建筑看作区域肌理的一部分,对当代乡村建筑建筑进行合理的空间分配,与区域空间环境相协调,对区域空间整体进行强化。当代乡村建筑局部可以通过对空间形式、建材、形态比例、肌理的设计语言处理运用使其与区域空间、建筑本身产生一定的联系,使其整体处于特定的民族环境之中。民族特色背景下的当代乡村建筑空间设计,应该是在大民族背景下的设计创造活动,充分运用民族设计语言元素,在对民族特色进行传承创新的基础上,创造出富有生命力的个性当代乡村建筑空间形式。
在旧民居建筑基础上改造而来的当代乡村建筑建筑,本身具有民族特色的传承性,具有民族特色印记。在进行当代乡村建筑设计过程中,应重点考虑其传统建筑空间形式、传统建筑元素的的保留,使其延续使用,将旧的元素赋予新的功能。
旧的乡村建筑的发展更新过程中,并非对其旧貌的简单复原,在当代乡村建筑空间改造的过程中,应尝试运用新的技术,加入新的空间形式和设计元素,做到旧与新的和谐共存,以当代乡村建筑为载体,实现民族特色的传承创新。
在当代乡村建筑空间设计中,要实现民族特色的传承与创新,需要比普通的空间设计更加复杂的设计手法和技术手段,在遵循传统民族特色,运用民族特色的建筑空间形式和建筑元素,适度运用新的技术手段和设计理念,通过设计师巧妙的设计手法,解决传统当代乡村建筑建筑空间中存在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