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化工安全生产转型升级背景下高职化工专业建设初探

2020-02-16 05:00:04徐玉兰范新亚
山东化工 2020年12期
关键词:化工升级课程体系

徐玉兰,范新亚

(1.烟台职业学院 食品与生化工程系,山东 烟台 264670;2.德州学院职业教育学院,山东 德州 253023)

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增长,高质量发展离不开大量基层技能型岗位人才。2019年国务院印发《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简称“职教二十条”)中明确提出:落实职业院校实施学历教育与培训并举的法定职责,按照育训结合、长短结合、内外结合的要求,面向在校学生和全体社会成员广泛开展职业培训,促进职业院校加强专业建设,全面提升教育教学质量。以服务区域经济发展为宗旨的高等职业教育自当作出适应经济发展的调整,职业教育的规模和专业设置要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需求[1]。

山东省作为化工大省,化工产业产值连续28年居全国同行业首位。“十三五”期间山东省实施了新旧动能转换重大工程的战略决策,全面推进化工产业安全生产转型升级专项行动,以实现绿色发展[2]。2017年6月21日中共山东省委山东省人民政府下发《鲁委〔 2017 〕503 号》文件成立山东省化工产业安全生产转型升级专项行动领导小组(简称鲁化转办),负责全省化工产业安全生产转型升级推进工作。安全生产转型升级的同时省政府还批准了一系列重大化工建设工程。山东省人民政府2020年2月10日下发的《鲁政字〔2020〕23号》文件,将裕龙岛2000万吨炼化一体项目、利华益利津炼化有限公司高性能 ABS树脂一体化项目,列入省内重大建设工程名单,预计从业人员达十万多人,存在巨大技能人才缺口。万华化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一期100万吨乙烯项目2020年内投产,二期120万吨乙烯项目随后开工建设,每年高职层面技能人才缺口1000多人。省内重大化工项目密集建设与投产,对化工专业高职层面技能型人才需求量巨大。

在安全生产转型升级背景下,化工行业发展离不开专业化、高技能、实用型基层技术人才支撑,离不开高职院校专业建设支撑。本文从以下七个方面展开安全生产转型升级背景下高职院校化工专业建设。

1 供给侧高职化工专业建设定位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产教融合的若干意见》(国办发[2017]95号)指出:推动学科专业建设与产业转型升级相适应,建立紧密对接产业链、创新的学科专业体系。专业建设要紧扣产业发展,确保专业与产业同步,研究产业转型升级发展过程中人才需求的变化[3]。

当前山东省正在进行的全省化工产业安全生产转型升级,以提升化工企业员工技能素质、提高化工企业本质安全水平为载体,以促进化工产业安全生产转型升级为目标,山东化工产业发展这一现状就是当下山东高职院校化工专业建设最大背景。在此背景下,高素质员工队伍供给侧的高职院校在建设化工专业时,一方面深度对接区域化工企业需求,为企业“定制化”培养在校高职学生成长为急需人才,有效缓解区域高职层次化工人才的供需矛盾;另一方面,高职院校积极探索全新培训区域化工从业人员模式,以院校化工专业建设为桥梁和纽带,通过培训和职业技能鉴定全面提升员工素质,为区域化工产业转型升级提供支持。

2 培养目标人员建设

化工产业安全生产转型升级背景下,基于专业建设目标培养方向将专业培养目标人员分为两类:一是在校高职院校学生,另一类是接受培训的行业从业人员。

2.1 在校学生建设

在校学生的建设是高职院校化工专业常规建设,在产业转型背景下,针对产业基础技能人才需求量大的问题,应从三方面入手开展建设工作:

2.1.1 招生方面,在近几年的高等教育发展过程中,化工相关专业招生困难、总体招生数量减少问题[4],困扰着大多数高职院校。解决这个问题一方面需要从招生入口找解决办法,即做多元化生源扩大招收;另一方面通过紧抓教学质量和毕业学生质量,提高学生就业数量与质量,从而提高专业社会认可度和招生宣传影响。

2.1.2 学生在校成长,通过专业教学、专业社团活动、1+X证书培训与鉴定等日常在校活动,提高在校学生的专业知识、技能及素养,并建立相应考评机制以促进相应活动质量持续提升。

2.1.3 加强毕业生持续跟踪,通过对毕业生跟踪调查及研究,可以反向提高在校师生教学质量,毕业生质量跟踪是专业建设不断提升必要保证。

2.2 行业从业学员建设

随着山东省产业转型升级步伐持续加快,高端化工建设加强,化工行业高质量发展[5]。在行业从业人员中,高职院校针对的培训目标人员多是一线岗位基础技能从业人员,通过深入企业行业调查研究这些从业人员的新知识、技能提升的培训需求,从而建立相应培训体系及考核机制。

3 人才培养方案建设

精准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是高质量技能人才培养的基石,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修订和发布,离不开对培养目标的精准确立,离不开校企深度合作,离不开产教研高度融合。

3.1 在校学生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建设

通过校企“订单培养”精准制定人才培养模式[6],通过成立包含校、企、行业专家在内的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指导人才培养方案制定,通过成立专业职教集团指导制定人才培养方案。通过订单合作企业全程参与专业建设,通过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定期交流指导,通过毕业生质量跟踪调查反馈,通过各类,通过建立专业建设质量考评机制验证并修订人才培养方案。

3.2 从业人员职业能力提升培养方案建设

区别于在校学生,从业人员基础参差不齐,新入职人员、调换岗位人1+X证书职业水平、职业资格鉴定考核员与晋升上级职位人员职业能力培训无论是从内容还是形式上都存在巨大差别,培养方案均需量身定制,需要在企业、行业中进行大量细致、有效的调研,并在实施过程和绩效反馈中不断修订提升,以顺应需求。

4 课程体系建设

专业教学课程体系是实现高质量技能人才培养目标的载体,体现学校专业办学的定位,是学校教育及教学的指导性纲领[7]。无论是在校学生培养角度,还是从业人员培训角度,在化工安全生产转型升级背景下,课程体系的建设必须与行业、企业人才需求相匹配,才能达到人才培养目标。高职化工专业课程体系的构建当以岗位职业能力培养为向导,以职业标准为辅助。课程体系建设相对应的评价体系也需同时建立,以提高课程体系对职业能力提升的适用性。

从业人员培训课程体系的构建还当与行业、企业紧密合作,以项目化课程资源为载体,以岗位职业能力提升为导向,以有效降低安全生产事故发生率为终极目标,辅以相应评价体系,以此构建适应安全生产转型升级需求的培训课程体系。

5 师资队伍建设

师资队伍是实现高质量技能人才培养目标的保障,要适应高质量职业培训要求,必须一方面有计划的、长期的对专职教师进行培养与建设,另一方面引入企业高技能行家里手、社会优秀职业培训师资作为兼职教师参与。高素质师资队伍建设不是一蹴而就的,要建立健全专职教师培养机制,建立健全兼职教师管理机制,通过提高专职教师专业素质、强化他们的职业实践能力[8]。另外高素质师资队伍建设离不开科学有效的评价体系建设,通过评价体系的反馈不断提升师资队伍建设质量水平。

6 教学条件建设

优良的实践教学条件是实现高质量技能人才培养的基础和前提,要达到育训结合的目标,地方高职院校化工专业需立足行业发展,建设集育训、考评一体的实践教学基地,同时建立相应运行管理机制、评价反馈体系。

7 教学管理机制建设

在安全生产转型升级背景下,高质量基础技能人才的培养是高等职业教育的社会职责担当,精细化的教学管理为高质量教学保驾护航。专业教学质量的不断提升离不开教学管理机制的实施与不断完善,离不开清晰的教学目标确定、制度化教学管理、精细化过程管理、科学有效管理评价、及时准确的绩效反馈这一系列机制[9],离不开教学质量保证的程序、结构和人员保证[10]。

综上所述,高职院校化工专业广泛开展职业培训是新时代发展的必然要求,是实施学历教育与培训并举的法定职责。切实建设好高职院校化工专业,为更好的服务地方经济转型升级做出应有贡献。

猜你喜欢
化工升级课程体系
《化工管理》征稿简则
化工管理(2022年30期)2022-11-15 05:05:10
《化工管理》征稿简则
化工管理(2022年15期)2022-11-15 04:12:20
一起化工安全事故的警示
小投入,大升级 Polk Audio Monitor XT系列
幸福,在“家门口”升级
金桥(2020年12期)2020-04-13 05:51:14
回暖与升级
以创新课程体系引领学生发展
辅导员(2017年18期)2017-10-16 01:14:48
民法课程体系的改进和完善思路*——以中国政法大学的民法课程体系为例
加强青少年中医传统文化教育的必要性及其课程体系构建
应用化工第43卷(1~12期)目次
应用化工(2014年12期)2014-08-16 13:10: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