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经济背景下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模式研究

2020-02-16 04:21李岩壁于沛南阳职业学院
营销界 2020年43期
关键词:素质时代大学生

李岩壁 于沛(南阳职业学院)

引言

随着社会经济的高质量发展和产业结构的不断优化升级,在新时代背景下,我国各领域对创新创业型人才的需求逐渐上升到更高境界层次,在新时代经济视角下,培养具有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的复合型人才逐渐成为各大高等院校教育改革的聚集点,因此,如何保证在新时代经济背景下构建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模式是当前所研究的重点。现阶段,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逐渐演变成了各大院校的办学理念及教学实践的重要组成部分,具体表现为能够显著提高我国的整体教育水平,亦全面增强学生的就业创业能力,从而进一步提高学生的核心竞争力,进而达到整体性促进高等教育的可持续发展[1]。从某种意义上讲,构建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模式也是新时代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内在需求,只有不断勇于探索、积极创新,才能实现经济发展和创新创业能力培养模式有机融合的目的。

在高等院校进行素质教育实践过程中,国家政策和院校对此必须高度重视,同时,教师在实际教学中必须将多种创新创业组建要素不断融入到课堂教学中,确保与教育教学目标无缝衔接。现阶段,基于新时代经济背景下,我国高等院校在构建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模式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效及阶段性成果,但也面临着诸多不确定因素及严峻考验,比如,学生就业能力水平低、创新就业意识差、挖掘潜力程度不深及难以在错综复杂的社会中准确定位自我等弊端日渐凸显。基于此,如何高效构建学生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是当前首要解决的问题。

构建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模式的价值体现

总体上讲,基于新时代经济背景下,高等院校大学生是创业受众群体的重要组成部分,归根结底于新时代大学生专业素质、实践技能更加趋向于过硬化,同时,伴随着我国各产业的竞争日渐加剧,从而使大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培养显得尤为重要,鉴于此,本研究所阐述的价值体现主要从学生自我价值、综合素质及就业现状等三方面入手[2],具体如下:

从学生自我价值实现角度进行分析,当前,实现学生自我价值是人生理念的重要体现,每位大学生均希望通过系统学习能够将自己潜在价值充分被发掘,进而实现人才不同阶段的所有目标。换而言之,新时代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是社会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内在需求,进而全面推动国家综合发展,进一步提高核心竞争力。与此同时,现阶段大学生在创新创业思维和行为举止培养实践过程中面临着诸多困境,若不进行有效把控,很容易陷入就业或创业失败的困境,因此,高校应该对此高度重视,积极营造浓厚的创新创业氛围,针对性鼓励学生进行创新创业,确保与新时代潮流发展保持协调统一。

从培养学生综合素质角度进行分析,基于新时代经济背景下,培养学生综合素质有利于提高其创新创业能力,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并最大限度上满足其心理感知和情感诉求,有效拓展及延伸了学生就业渠道,全面激发了学生对于创新创业的激情。与此同时,构建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模式,还有效实现了提高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独立创新能力,进而树立正确的价值导向和人生追求。

从改善就业现状角度进行分析,当前,随着新时代经济结构不断转型升级,对大学生的专业素质和实践技能提出了更高层次的要求,随着时间的流失,就业难问题越来越突出,这也是各大高等院校急需解决的难题。对于学生自我发展而言,全面提升创新创业能力必将会为后续职业生涯奠定坚实的基础,并确保熟练掌握创新创业各种构成信息要素。

构建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模式所面临困境

(一)缺乏创新创业意识

基于新时代经济背景下,当前,在探索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模式过程中受各方面因素制约,导致学生对于创新创业意识的缺失,归根结底于理论知识储备不足,很多创新领域未能更深层次进行深入,因此,高校在创新创业教学过程中,要将相关创新要素不断融入到实践教学当中,积极鼓励大学生要勇于探索。

(二)课程体系不完善

现阶段,我国素质教育更加强调学生的应用创新能力,但我国部分高等院校现有的课程理论体系和实训平台不完善,无法满足社会经济高质量发展对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的个性化要求,换而言之,就是课程体系无法与创新创业能力培养模式有机融合[2]。对于大部分学生来说,创新思维并不是天生就具备的,主要是通过后期的培养构建,这就要求高校在创建人才培养机制过程中对创新意识、创业能力的培养要更加重视。与此同时,还存在一部分院校的课程设置未能与新时代经济社会的属性保持协调发展,严重制约着大学生创新创业整体质量和能力提升。

基于新时代经济背景下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模式策略探究

(一)积极完善创新创业教学体系

随着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和教育改革的持续推进,形成系统的创新创业教学体系是全面提升大学生专业素质和实践水平的重要保证,进而为创新创业素质教育打下良好的基础,为此,高校应高度重视此模式相关课程体系构建,从而形成高效的教学体系[3]。众所周知,高等院校所设置的专业具有显著差异性,导致其教学模式和策略各异,因此,要充分结合学生的实际现状及本区域的优势特色进行有关创新创业活动,与此同时,还要有效保证理论知识和实践教学的融合发展,为后期学生步入社会奠定坚实的基础。其次,从学校角度进行分析,其尽可能制定有效地教学模式和融合机制,定期对大学生进行考核。在教学实践过程中,最大限度上避免传统的教学模式,比如灌输式讲课方式、复杂多样的教学内容,将新时代多种创新创业培养属性因子融入到课程教学中,积极营造浓厚的创新氛围,进而实现新时代经济和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机制并举的目的,同时,构建高效的创新创业教育制度,积极运用新时代各创新元素,进一步提升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充分保障学生专业素质的进一步提升。

(二)切实加强学生的创新创业思维

基于新时代背景下,全面加强学生创新创业思维已成为高等院校教育改革的主流方向,因此,构建系统的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机制必须将学生思维放在首要位置。首先,高校大学生应积极主动意识到创新思维的重要性,对相关知识体系和模式有充分的认知,进一步提升自我专业素质。其次,站在高等院校宏观角度,频繁性地组织相关主题活动、专家讲座及线上宣传,使得学生能够对本行业最前沿动态有所熟知,更加深刻意识到创新创业的内在含义和价值体现。与此同时,立足于学生学习过程中所面临困境,同时以就业创业为切合点,让广大学生群体充分认知到创新创业思维培养对于其未来发展方向及整体职业发展规划的重要程度,进而促进素质教育整体质量进一步提升。对于国家宏观政策而言,积极鼓励高校大学生进行创业,并制定相关的政策导向,从而实现社会经济的转型升级、产业结构优化调整的目的。

(三)摒弃创新创业教育脱离专业教育弊端

现阶段,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的核心就是全面提升其专业素质和实践能力,基础性专业教育是创新创业模式创建的必然要求,也是新时代教育未来发展趋势。当前,部分高等院校的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严重脱离基础性专业教育,办学理念、教学模式及管理制度等内容浮于表面,未能更深层次研究,导致缺失全面性、针对性及系统性,这种弊端必然在教学改革中持续放大,这也直接说明了脱离专业教育的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机制必将失去实际意义[4]。因此,以基础专业教育为出发点,立足于学生的核心素质培养,着眼于未来,聚集创新创业意识培养,坚持以困境和社会需求为导向,积极优化现有创新创业模式,进而为社会输送更多优质人才。

结语

综上所述,基于新时代经济背景下,我国高等院校的学生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还需进行长时间探索研究,并非短时间内一蹴而就。为进一步提升学生的创新思维和专业素质,必须立足于学生的实际现状及自身发展特点,坚持以教育改革为导向,积极构建新时代大学生创新创业人才培养融合机制,与此同时,要积极探索,勇于创新,科学规划,通过多种渠道全面激发学生的创新创业思维,进而为社会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新的血液和思路。

猜你喜欢
素质时代大学生
工艺美术教育审美素质的培养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高铁乘务员的素质要求及其养成
大学生之歌
e时代
e时代
e时代
提高自身综合素质,用好“变”的态度
让大学生梦想成真
他把孤儿院办成大学生摇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