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多层螺旋CT 多平面重建对肺部弥漫性病变的诊断价值

2020-02-15 20:54:00高佟琴刘敏海通讯作者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 2020年11期
关键词:弥漫性螺旋影像学

高佟琴,刘敏海( 通讯作者)

(1 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常州中医医院放射科 江苏 常州 213000)

(2 江苏大学附属武进人民医院放射科<徐州医科大学武进临床学院> 江苏 常州 213000)

肺部弥漫性病变是指患者肺部疾病严重,累及整个肺部,主要表现为主要表现为患者出现咳嗽、胸闷、喘息等呼吸障碍症状,严重者出现呼吸困难情况,影响患者生存质量[1]。但肺部弥漫性病变种类较多,针对不同疾病临床影像学图上显示情况不同,因此,临床需有效诊断患者肺部病变情况,并给予对应治疗措施,从而改善患者生存质量[2]。本次研究,分析了肺部弥漫性病变患者采用多层螺旋CT 多平面重建诊断的应用价值,具体报道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选择本院于2017 年11 月—2019 年10 月收治的肺部弥漫性病变患者106 例作为研究对象,患者均行病理组织检查和多层螺旋CT 检查。包括男62 例,女44 例,年龄为21 ~76 岁,平均年龄(58.14±8.21)岁,纳入标准:(1)患者均出现咳嗽,胸闷,喘息等症状时间≥3 个月;(2)患者检查依从性高,自愿参与本次研究内容,并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1)患者存在精神疾病或其他严重器官疾病,(2)患者有其他器官组织恶性肿瘤疾病。

1.2 方法

所有患者均采用多层螺旋CT 检查方式,本次研究选择西门子Definition AS 128 层螺旋CT 检测仪,检测时指导患者取仰卧位,扫描范围为颌部到肺部,设置检查电流为26mA,螺距为1.1,电压140kV,检查时间5 ~6s,检查时患者需保持屏息状态,将扫描数据传输到计算机中,按照标准算法行三维重建,间隔为1.0mm,层厚为1.0mm。

1.3 疗效标准

收集分析患者检查结果,并与患者肺部病理组织对比,分析其诊断效果。(1)诊断结果,根据影像学图像内容,可分为肺大泡影及肺气肿影、线样影和肺部高密度影,由放射科专业医师进行阅片和诊断,得出患者肺部弥漫性病变良恶性情况,便于临床给予对应治疗;(2)图像质量由本院放射科专业医师共同制定影像学图像质量细则进行评价,包括图像清晰度、图像干扰情况、临床诊断效果等方面,总分100 分,分数越高影像学诊断技术越好。同时收集患者的检查满意度评分,采用本院自制的影像学检查满意度自评表评价,总分0 ~100 分,分数越高患者临床检查满意度越高。

2 结果

2.1 患者经多层螺旋CT 检查结果

患者经多层螺旋CT 检查结果显示:肺大泡影40 例,占比37.73%、肺气肿影29 例,占比27.36%、线样影23 例,占比21.70%、肺部高密度影14 例,占比13.21%,疾病诊出率100%。

2.2 患者检查结果图像质量情况和满意度情况

通过收集分析显示,患者平均图像质量评分(94.47±1.85),患者平均满意度评分为(92.62±2.15)。

3 讨论

肺部弥漫性病变是一种破坏性肺部疾病,随着病情发展会直接累积患者全部肺部,威胁患者生命。同时肺部弥漫性病变种类较多,临床多采用影像学检查方法,能够有效降低对患者机体伤害,提高临床诊断结果。但传统的超声检查、X线检查方法,并不能有效反应患者肺部病灶情况,无法检测肺部具体病变情,具有一定的漏诊情况,容易耽误患者最佳治疗时间,影响患者治疗效果[3]。因此临床针对肺部弥漫性病变患者的影像学检查措施也越来越关注。

多层螺旋CT 是具有多排宽探测器,结构球管一次曝光,可获得多层面的成像系统。针对肺部弥漫性病变患者来说,多层螺旋CT 检查数据采集通道更多,患者检查时间短,扫描范围更大[4]。同时患者检查时需在屏息状态下,一次成像,检查时间约为5 ~6s,患者治疗依从性较高,检查数据传输到计算机中,采用计算机系统进行多平面重建,能够准确显示出患者肺部微小病灶组织,可从不同方向观察患者支气管组织形态和病灶情况,还能选择临床不同角度进行观察,从而掌握患者支气管早期病灶情况。同时,采用多层螺旋CT 检查方式,还能够有效降低呼吸伪影、噪声、移动伪影情况,提高图像质量,有利于肺部弥漫性病变诊断[5]。本次研究结果显示,106 例患者经多层螺旋CT 检查显示,肺大泡影40 例、肺气肿影29 例、线样影23 例、肺部高密度影14 例,疾病诊出率100%,平均图像质量评分为(94.47±1.85),患者平均满意度评分为(92.62±2.15)。说明针对肺部弥漫性病变患者,采用多层螺旋CT 多平面重建诊断,能够有效诊断患者肺部具体疾病,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综上所述,针对肺部弥漫性病变患者,临床采用多层螺旋CT 多平面重建诊断,能够有效提高影像学图像质量,提高临床病变诊出率,值得临床广泛应用。

猜你喜欢
弥漫性螺旋影像学
GM1神经节苷脂贮积症影像学表现及随访研究
64排CT在脑梗死早期诊断中的应用及影像学特征分析
特殊部位结核影像学表现
羊水栓塞和弥漫性血管内凝血是如何发生的
支气管镜技术在弥漫性肺疾病中的应用进展
颅内原发性Rosai-Dorfman病1例影像学诊断
旋风“螺旋丸”
螺旋变变变
依达拉奉治疗弥漫性轴索损伤疗效观察
山东医药(2015年16期)2016-01-12 00:40:07
奇妙的螺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