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工程项目质量管理与控制

2020-02-15 09:15王豪
建材与装饰 2020年22期
关键词:架构项目管理管控

王豪

(山西二建集团有限公司,山西太原 030031)

0 引言

近十几年我国建筑业市场发展迅猛,建筑行业已成为我国社会GDP 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我国经济发展、就业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但是,虽然我国的建筑市场已正逐步走向正规,然而通过在建筑多年的工作实践,在整个工程项目周期(是指一个工程项目由筹划立项开始,直到项目竣工投产,收回投资,达到预期投资目标的整个过程,这个过程对每个项目来说都是一次性的,而对于整体来说,则是依次连接,周而复始的进行,是一个循环过程)内,还存在诸多的问题,为此,我们学习到更加先进、科学、系统的项目质量管理经验,调整自我,提升自我、完善自我。本文拟从某一项目现场的质量管理,建筑实体的质量进行分析,以便能使建筑业的质量得到提升。

1 目前我们某些地区的建筑业质量管理与控制

现在我国建筑业的质量管理,就我所处的工作中,感觉还是处于一种粗放式的管理,虽然,我们也与多家兄弟单位间学习,可还是只学到的是面,而非质;当然,这与各地域、各企业间的底蕴有很大的关系,我们的管理、控制只是喊喊口号,没有从最高层传递到基层,没有测量就没有管理,没有反馈就没有目标;

2 与质量管理、控制相关的因素

工程施工中,通过对人工、材料,机械、方法等具体的质量管控来保证项目目标的实现,并通过大量的现场监测、加强操作人员素质责任技能的提升,再选用合适的施工工艺方法,正确功效合理的机械及性能质量满足施工要求的材料,实现工程质量的长进。

2.1 工程项目的组织管理(方法因素)

建筑工程项目管理组织模式的合理选择是工程项目管理目标得以实现的前提和基本保证,工程项目过程管理中的资源科学配置则是项目管理目标最大化与最优化实现的根本保障。

从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层面理解,项目管理组织架构形式与项目总的配置方式可以说是项目生产关系形成的最重要支撑。由于生产关系必须适应生产力,合理的项目组织架构与科学的资源配置是适应项目生产力、实现项目生产力最大化的关键前提条件所在。同时,由于生产力状况决定生产关系,所谓组织架构的合理和资源配置的科学,并不是越多、越大或越高级就越好,而是对两者的合理性与科学性要强调其对应性与适应性。即项目的组织架构设置和资源配置要根据具体项目的管理目标、企业的管理能力和业主、社会的管理要求进行最恰当的设置与配置,组织既要职责清晰完整又要运行高效,资源既不欠缺也不浪费地恰到好处才是最高境界。

2.1.1 项目管理的组织架构

工程项目本身的管理组织结构设置,基于现代企业制度的一些管理理论与中国建筑市场发展的阶段,通常是以项目其一次性、涉及面广、工作较为复杂的特性。对于具体负责实施工程项目的项目经理部的组织架构设置,可以称之为优化型矩阵式”。这种组织架构模式整体基于两个方面的考量,①落实法人管项目要求,②落实管理标准化、信息化、精细化要求。一方面基于建筑工程项目特定的一次性、复杂性以及随项目进展,其机构、岗位设置必须具有一定灵活性的特点,形成公司对项目岗位设置的组织架构标准“矩阵式”——项目经理部对各岗位进行直线管理,同时项目岗位也接受分/子公司不同业务部门的专业指导和管控。特别是项目总工程师、项目商务经理、项目物资设备主管与财会会计等岗位,其工作规则与工作成果必须为公司的业务部门和分管业务領导所管控和认可。这既是“矩阵式”管理组织架构的基本特点,也是建筑工程企业落实法人管项目要求在组织形式上的体现。但同时,为有效解决“矩阵式”组织架构中岗位人员因为岗位不稳定造成责任感不强的问题,企业基于项目“三个效益”划分的前提,通过项目管理“两个责任制的落实,有效地将项目岗位人员的考核与激励主动权有序、有度放到项目经理部层面。既充分体现法人管项目的要求,又比较成功地解决了传统矩阵式组织架构的缺陷。

企业按项目建筑面积、项目合同额及项目的月均产值额大小三个指标相结合的识别标准,对相应项目的项目经理部人员总数、项目班子人员数、项目岗位任职条件、项目岗位职责和项目岗位工作检查考核标准进行了全面梳理统一,包括项目岗位的名称都进行了标准化规定。同时还对项目不同阶段基本岗位与机动岗位设置、过程中的岗位调整、岗位兼职、岗位不相容分立等也作出了相当精细化的要求。使项目组织架构设置在标准化、精细化以及相应的信息化管理水平达到了业内领先层级。为此,我们要选择合理的优化组织结构,使其充分灵活,以将各岗位人员能动性发挥到最大化,做到人员之间的协同作业。

2.1.2 项目资源配置

项目生产力最大化就是在项目管理过程实现各生产要素最优化配置,从而达到各项目管理目标最大化的实现。

工程项目管理的资源大体可分为两大方面,一方面是来自建筑工程企业内部为工程项目提供配置的人、财、物,我们可以称之为企业资源;另一方面是来自建筑工程企业以外的产业链上下游提供的分供、服务资源和社会其他相关方提供的监管、协助资源,我们可以统称为社会资源。站在生产力的角度理解,资源都是项目生产力的要素。企业资源主要形成项目生产力要素中的生产工具和管理活动,而社会资源则主要形成项目生产力要素中的劳务者与劳动对象,当然同时也提供相应的管理活动要素。

企业资源的配置主要体现在前述工程项目组织架构设置中建筑工程企业对项目岗位设置、人员配备方面的管控和对项目资金和自有工具设备的管控,公司根据工程的实际情况。对该项目的人、财、物进行合理分配,做到发挥资源最大化的优势。

2.2 人员因素

人员因素包括企业管理人员及操作面工人,此方面对于工程的质量把控最重要,我们在施工作业时,首先要提高作业人员的素质,包括技术水平、人员自身责任心,以及态度;技术水平每个人因实操水平有限,接受能力有限,会对同一项工作产生不同的实体效果,进而影响工程质量,近些年,由于人们意识形态及周围事物环境的影响,使人们的心态有了很大变化,与我们前辈对工作的态度大相径庭,现在人们基本就无责任心可谈,所有人只是考虑自己,只管自己,根本就没有相互协同作战的态度,尤其年轻的工作者,没有尊师重道,而且当面拒绝接受学习,如此的态度,怎能使企业得到发展。为此,质量管控一定要使所有人员的质量意识提升、思想上重视,将质量管控作为一种常态化、习惯化,对于在施工现场发现的质量问题,绝不姑息,从根源控制,不能操作层面质量有偏差,项目部就直接动用关系去帮助摆平,长此以往,操作层面上的人员就会有一种疲软的心态,他们会意识到,有问题也没有关系,因为有人会去解决,所以人在质量管控中占据重要一环。

施工企业审计人员的结构,应该要增设具有工程预结算、经济专业知识的人员,来成立高能力的审计部门,以此来改进审计团队的结构,让审计人员更加专业化。还要对工作人员进行培训,以此来提升审计工作人员在财务、审计技术等方面的专业知识,培养人员专业的洞察力,扩展知识面,来提升业务的能力,掌控全面的经济知识与管理知识,深入了解工作中可能存在的问题,提升对审计风险的预见性,为公司发挥助手的作用。增强对工作人员职责教育,提升审计人员的职业道德素养,在进行审计工作的时候,要客观反映问题,保持清正廉洁,避免与审计对象有利益关系。此外,施工企业应根据实际情况,进一步完善企业审计的管理制度,有奖罚分明的考核制度,合理提高人员的待遇,提升工作人员的积极性。应当加强对相关审计人员素质的培养,帮助相关工作人员树立正确的工作观念,在施工企业充分整合统计和审计的作用。

2.3 机械因素

施工设备及机具在使用过程中的质量控制问题,机械设备应设专人操作,经常保养维护,保证其在使用过程中能正常工作,保证施工生产平稳顺畅的进行,比如,泵车、振捣棒在浇筑混凝土过程中出现故障就会严重影响浇筑质量;施工放线时,使用仪器要妥善保管,定期检验,以确保准确性,为优质工程打下基础。

3 总结

总之,创造一个优良的工程,是多方面、全过程,非常复杂的过程,各专业、各工序都应以质量管控为中心进行全方位管理,从而使工程质量得到提升,并在施工前做到精益策划,各岗位层要明确知道企业、项目的目标,只有目标一致,再通过前期精细策划则可将质量管控做到完美。

猜你喜欢
架构项目管理管控
基于FPGA的RNN硬件加速架构
装配式EPC总承包项目管理
EyeCGas OGI在泄漏管控工作中的应用
基于大数据分析的集合式EPC总承包项目管理软件技术的应用
项目管理在科研项目管理中的应用
BIM技术在土建工程管控中的运用
EPC总承包项目的设计管控探讨
功能架构在电子电气架构开发中的应用和实践
基于云服务的图书馆IT架构
未来如何更高效地进行工程项目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