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昌鹏
(安徽省预算评审中心 安徽合肥 230000)
作为建筑工程管理的重要内容之一,加强工程造价管控可以在确保建筑工程施工质量满足设计要求的前提下,使得人力、物力、财力得到科学有效的分配,进而使得工程造价得到有效的控制。因而,对于造价管理人员来说,要重点做好决策、设计以及施工、竣工验收等阶段的资金管控,避免工程造价超预算等问题的发生。
一方面,工程造价控制期间,主要以工程预算作为开始,这一过程中需要经历造价计算、评价以及文件编制等环节。对于编制完成的建筑工程预算,要得到有关部门的批准与许可,之后才能进行工程投资计划文件的编制,并将其作为施工单位合同签订的重要依据,因而工程预算有着较强的科学性、规范性。另一方面,通过做好工程预算,可以为后续施工过程中的材料采购、资金运作、贷款等工作提供依据,进而确保施工工作的有序开展。
在开展施工图预算设计编制工作时,需要对预期的工程项目成本做出全面的计算、评估。这一过程中,既要参考我国建筑法规对于建筑工程量的规定,考虑到工程造价的要求,同时还要对获得审批的施工图进行工程量的核算。之后,再将各个预算定额作为重要基础,对工程所需的直接、间接费用等进行统计与计算,最终获得工程预算成本。
就工程造价控制而言,需要将工程预算作为重要基础,并以施工图纸作为基本依据,从而实现对工程建设期间各项费用的有效控制。在进行预算过程中,需要对工程建设过程中施工单位所需消耗的材料、设备以及劳动力等各项费用进行全面的计算,进而确保成本预算的针对性、准确性。通过做好工程预算工作,能够为工程造价的管理与控制奠定坚实的基础。
由于工程预算编制的方法存在一定的滞后性,因而经常出现造价超预算的问题。首先,在进行预算编制期间,要针对拟建项目的具体特点开展工程项目的实地调查,并针对工程具体建设情况进行预算编制。这样一来,才能尽可能减少预算中存在的漏洞。但是,就当前的预算编制而言很难做到这一点,因而就无法对工程建设过程中各项实际花费情况进行全面的反映。其次,为了确保工程的施工进度与质量,即便工程建设期间出现了造价超预算的问题,施工单位也不得不按照超预算方式继续开展施工建设工作,最终导致工程建设成本急剧增大。
在建筑工程的整个建设周期内,都应加强工程造价的管控。尤其在工程施工期间,如果不能将预算和造价控制有机的结合在一起,就容易造成造价超预算的问题。另外,造价管理人员不注重施工全过程每个细节的预算控制,由于受到施工期间各项不确定性因素的影响,也将导致造价超预算的问题。
一方面,造价预算管理有着较强的专业性,不仅需要造价预算人员具备全面的专业知识,同时还要求造价预算人员具有一定的工作经验,进而确保工程造价预算的准确性,避免后期施工中出现超预算的问题。但是,目前很多从事于造价预算的人员并没有较强的业务能力和专业素养,并且在开展预算工作时经常出现麻痹大意的问题。另一方面,预算编制期间不能对施工现场进行详细的勘察与了解,仅凭借一些规范与书面材料开展预算,这也将导致造假超预算问题的发生。
由于建筑项目的体量相对较大,工程建设期间需要用到大量的钢筋、混凝土、砂石等建材。施工过程中,经常受到国际建材市场价格波动的影响,进而造成造价超预算的问题。此外,在受到建材市场供求机制的影响下,建材价格预测难度较大,因而在开展预算编制工作时很难对各类建材价格做出精确的预测。
首先,在进行预算编制工作时,应准备好地形测量图、标准图等资料,同时还要对工程现场的勘探调研报告进行收集。随后,要开展地质、水文环境的现场勘探与调研,并结合相关的理论知识与工程经验,优选出最可行、最科学的施工方案。其次,要对当地的市场需求与趋向做出了解,并对建材预算费用以及相关的收费标准进行掌握,以此提高造价预算编制的科学性与准确性。此外,对于施工单位而言,要切实做好设计图纸与工程预算的查阅与审核。在确保建筑使用功能不改变的前提下,对施工技术与施工方案等细节问题进行优化。一般而言,建筑材料与施工设备费用将占到工程总造价的60%~70%左右,因而预算编制人员要将工作重点放在建筑材料和设施方面,重点就材料的种类、力学性能、价格以及设备的性能进行了解,尽可能降低市场价格波动对预算控制产生的不利影响,进而避免造价超预算等问题的发生。
通过对工程预算进行强有力的监督与审核,才能有效提高工程预算的规范性、合理性,进而使得工程预算的作用得到全面的发挥。一方面,在进行工程预算审核工作时,要明确预算审核的重点,并对审核程序以及审核工作的规章制度进行完善。这一过程中,要重点明确承包方、发包方的责任,同时还要明确贷款银行的职能与职责状况。另一方面,建筑企业要加强对超预算、虚假预算等问题的审核,重点做好套价、取费以及建材差价、工程量等诸多方面的审核。比如,要检查施工图是否与工程量保持一致,套价是否存在错套以及漏套等问题。此外,还要对材料价格的调整状况做出检查,并检查取费标准是否与最新标准保持一致。
首先,由于建筑工程的建设规模相对较大,工程施工周期较长,因而施工、设计期间经常存在着材料、设备费用大幅度变动的情况,因而造价预算控制过程中应深入市场,了解材料、设备费用的价格变动状况与规律,根据工程施工期间的具体需求,合理才有施工所需的各类建材与设备,并在造价预算编制过程中保留相应的价格变动空间。其次,施工过程中要加强预算管理。尤其对于施工单位而言,要专门安排造价管理人员对施工全过程进行造价管控与监督,避免贪腐、谋私等问题的发生。此外,要丰富预算监督形式,采取定期抽查、随机检查相结合的方式,提高预算管控效果,避免造价超预算等问题的发生。另外,在项目实施的全过程中,还要加强对设计阶段、投标阶段以及施工、竣工期间的成本管控,确保各个阶段的造价得到有效的控制。
一方面,要对建筑项目的工程量进行精确的计算。具体计算期间,首先要结合工程的计算规格,对工程量进行细致的计算。计算时可以采取“自下而上、从内到外”的计算原则,在进行分部工程量的计算过程中,应当先对混凝土的工程量做出计算。同时,计算期间还要根据不同的计算项目对工程量进行分类计算,并切实做好工程量的校核。另一方面,通过校对之后,如果发现工程量计算无误,那么应当对定额项目以及计量单位进行熟悉与掌握。在允许换算的情况下,可以根据定额换算方法进行相应的换算。如果工程和定额内容不相同,并且在不能换算的情况下,就要严格根据定额去执行。另外,要加强预算人员的培训,提高预算人员的综合素养,降低造价超预算问题的发生概率。作为预算人员,首选应当掌握设计、采购、工艺以及投资控制等方面的理论知识。同时,造价人员应当深入一线,提高资料收集的能力。
通过加强工程造价管控质量,可以在确保工程质量的前提下降低工程造价,并确保各项建设工作的有序开展。因而,当前应加强对造价管理与控制的研究,并重点加强对决策、设计、施工等阶段的造价管控,进而为企业创造更大的经济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