院士是学术界最高荣誉称号。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制度始于1955 年(1994 年改称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制度始于1994 年。据统计,截至2019年,水利学科中国科学院院士(含学部委员〉24人,中国工程院院士44 人,双院士3 人(张光斗,严恺,潘家铮),共计71 人[1-3]。本文对院士的籍贯、所属的水利分支学科、本科就读院校、留学国家进行统计分析。现简述如下。
1 籍贯
江苏:18 人,浙江:11 人,湖南:6 人,福建:5人,湖北、河南、上海:各4 人,山西、江西、陝西:各3 人,辽宁、广东、河北:各2 人,重庆、北京、安徽、天津:各1 人。江苏籍占总数的25.3%,浙江籍占15.5%,两者合计占总数的40.8%。这是小样本的统计结果。《中国现代水利人物志》人才总数3610 人,江苏籍占总数的14%,浙江籍占10%,两者合计占总数的24%[4]。这是大样本的统计结果。再次证实江浙出人才,江浙一带是“全国水利人才分布最为密集的区域”[4]的结论。
2 所属水利分支学科
工程力学、岩土力学、工程结构及材料分支学科:14 人,水工建筑物分支学科:9 人,水力学、河流及海岸动力学分支学科,水利工程勘测分支学科:各7 人,水文与水资源分支学科,水利工程施工分支学科:各6 人,灌溉与排水分支学科,航道与港口分支学科:各5 人,水力发电分支学科:3人,水利管理,城乡供水与排水分支学科,水土保持分支学科,环境水利分支学科:各2 人,防洪分支学科:1 人。7 人以上分支学科有3 个属基础分支学科,1 个属核心分支学科。水利规划,水利经济,水利史3 个分支学科暂无院士。
3 本科就读院校
清华大学:13 人,华东水利学院:8 人,上海交通大学:7 人,中央大学:5 人,交通大学唐山工学院、武汉水利电力学院:各4 人,浙江大学:3 人,西北大学、北京地质学院、哈尔滨建筑工程学院:各2 人,武汉大学、苏联列宁格勒水运学院、上海中法工学院、苏联莫斯科动力学院、苏联敖德萨建筑工程学院、新疆农业大学、苏联莫斯科地质学院、长春地质学院、长安工学院、南京大学、河海工程专门学校、复旦大学、江西工业大学、上海大同大学、北京大学、西北农学院、华中理工大学、天津工商学院、大连工学院、哈尔滨工业大学:各1 人。1985 年,华东水利学院恢复河海大学校名,建校历史追溯到中央大学水利系乃至河海工程专门学校,据此,河海大学院士共有13 人(汪胡桢,黄文熙,汪闻韶,钱宁,文伏波,沈珠江,张建云,吴中如,钮新强,郑守仁,陆佑楣,茆智,王超)。武汉水利电力学院改名为武汉水利电力大学后并入武汉大学,据此,武汉大学院士增至5 人。
4 留学国家
苏联:9 人,美国:7 人,荷兰、比利时、加拿大、爱尔兰、日本:各1 人,共21 人,占总数的29.6%。说明2/3 以上的院士是国内培养的。院士留学时间,上世纪20 年代:1 人,30 年代:5 人,40年代:3 人,50 年代:8 人,60 年代:1 人,80 年代:3 人。集中在上世纪30 和50 年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