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靖斌
(鼎和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广西分公司 广西南宁 530001)
我国工程保险制度发展的时间比较晚,可以追溯到20世纪80年代,工程保险的保障以安全、质量以及财产保障为主,尚未形成完整的险种保障体系。在保险功能与服务方面,传统保险主要发挥事后保险赔偿的作用,处于基础性保障水平,难以达到现代化建筑风险管理的需求,需推动工程保险的发展和完善。
工程保险与工程施工管理相辅相成,引入工程保险能提高施工管理水平,减少工程损失;强化施工管理,实现对风险的有效把控,能够增加工程保险的效益。传统的工程管理模式下,由于缺少风险管理意识,管理工作不到位,出现问题时极易造成很大损失。例如,某公司承接一35kV线路架设项目,某日上午7时,一员工在检查现场工器具时,不慎将一段钢筋掉落于境内,随后下井拾取,过了十几分钟后,另一员工喊其不答应,下井救助,最终两人因为井下中毒导致当场死亡。究其原因,存在侥幸心理疏忽大意;救助方法不当;管理不到位等。对于此事故,从风险的防范角度来说,若采取了工程保险手段,为员工投保意外险,事故发生后,能够为家属赔偿,减少一定的损失。除此之外,能够避免事故的发生。通过工程保险风险的分析,例如:出险时间、出险原因等数据分析出该工程施工管理上存在的漏洞,通过工程保险风险数据的分析,提供可靠的数据支撑,提供给管控项目相关各单位对施工管理进行完善和查缺补漏。
从工程风险管理角度来说,工程保险的应用,能够分散或者转移各类工程建设风险,强化对风险的管理。通常来说,工程参建各方会选择最为经济合理的手段,减少或者规避风险事件,比如购买工程保险来转移工程风险,由保险公司引入独立工程保险机构,实施风险管控。近年来,我国越来越重视保险业在工程建设领域的作用,工程保险得到快速发展,体现在险种的研发和险种功能的拓展。对风险实施全方位管理,需要参建各方在履行风险监管以及主体责任时,要掌握各类风险管理技术手段,比如风险识别和风险估计以及风险评价等。
从建设工作的推进角度来说,工程参建各方都面临着各类安全质量风险,在完工后工程进入使用环节,业主或者建筑使用者同样也会面临很多潜质量缺陷风险。基于全面风险管理理念,采取动态化风险管理,实施系统化控制,进而减少不确定因素。目前来说,工程建设领域的风险管理,还处于低水平状态,要进行全面优化与升级。
现阶段,工程领域快速发展,建造模式发生了很大变化,使得质量与安全等的产生形式与原因更加复杂多样,若想发挥工程保险的应用价值,需要完善保险功能与服务。实践中,要进行险种的研发与创新,结合当前工程风险特点以及工程保险存在的不足,进行保险垂直细分。对于保险功能以及服务,要加大拓展应用力度,除了基础性投保理赔之外,还要注重险种的风险管理服务,探索搭建信息化系统平台,不断优化保险服务[1]。
从工程保险在工程风险管理的应用发展角度来说,最初以建筑工程一切险+安装工程一切险+建筑工程意外伤害险+工程质量保险为基本体系。随着工程风险管理的要求和需求不断提高,带动着工程保险险种体系的垂直细化,体系不断完善。具体如下:①综合性工程财险保障。基于原来的建筑工程一切险以及安装工程一切险,进行了附加险种的研发,形成综合性财险保障体系,切实提高了工程保险的应用水平。②安全生产保险保障[2]。工程风险管理中,工程保险的应用,早期工程意外伤害保险为主要险种,当前已经发展为相对成熟的险种,不过保障对象以项目人员为主,没有实现对企业雇主的保障。随着此险种的不断完善和优化,险种功能日益完善,已经形成相对完善的安全生产领域保险保障体系。③IDI工程质量潜在缺陷保险。在发展的驱动下,工程质量保险日益完善。目前已经出现了IDI工程质量潜在缺陷保险,保险的明确性和针对性更加突出。④其他险种。随着险种的细化,出现了工程机械保险以及巨灾保险等。
实例:中国平安财产保险公司和广州绿龙房地产开发公司以及广州市启日房地产开发公司,签发了IDI,为广州市首个住宅项目建筑工程潜在责任保险,为质量保险。在IDI保险有效期内,当产生工程质量事故给房屋业主造成损失时,保险公司将会按照合同予以相应的赔偿。IDI的推行,完善了建设工程风险保障机制,促使工程质量水平得到提高,同时切实解决房屋所有权人利益。
在当前的发展背景下,工程风险管理中工程保险的应用,提供保险投保与理赔基础性保险服务,已经难以达到工程风险管理需求。为了适应风险管理服务发展变化,进一步完善保险投保以及理赔服务要求,在相关部门和保险机构积极进行工程险种的应用研究,围绕保险风险管理服务功能特点进行探索,力求不断完善保险功能服务,提高服务的质量。完善保险服务的措施:
(1)提高动态化和全过程服务水平。基于工程风险管理新形势,传统的保险理赔服务模式,对于风险事故的应对,具有静态以及被动特点,难以切实发挥工程保险的价值与作用。通过对保险风险管理服务的优化和提高,实现全过程动态化风险管理,提高事前风险风范水平,实现对工程风险的有效控制。实践中,整合各类技术资源和管理资源等,促使风险得到主动有效票的防范,增强风险管理意识,切实保障项目风险得到管控。近年来,受到国家政策的推动以及规范指导,IDI处于快速发展状态,推动着工程保险体系的完善与优化。
(2)搭建信息化系统平台。从工程保险服务的提供角度来说,搭建信息化系统平台,能够为保险销售提供优质渠道,同时能够提升保险功能服务质量。搭建信息化系统平台,实现风险管理服务的有效整合,即线上匹配专家或者机构、线下提供风险管理服务,提高服务的效率和质量。引入大数据技术和云计算技术等,辅助风险管理,搭建工程风险管理预测模型,围绕险种风险开展在线测评以及动态化管理。不断完善保险功能与服务,为工程质量与安全生产等提供风险管理保障[3]。
从工程风险管理实践来说,工程保险属于技术手段。采取的风险管理技术手段,主要包括勘察设计保险技术和招投标保险技术以及施工履约保险技术等,搭建了事前风险预防、事中风险控制、风险预警以及事后鉴定评估机制。工程保险在工程风险管理中应用,发挥着关键技术力量作用,可辅助浮动费率机制有效运转。结合投保企业以及项目的特点,进行风险因素分析,进而给出建议承保险费率。若风险过大,则可以拒绝承保。工程风险管理管理中,采用行政方法管理,能够实现对工程风险的有效控制,但若想全面管控风险,还要运用经济杠杆和技术力量。其中,经济杠杆的利用,能够制约、影响以及引导风险管理目标实现。采用技术力量,即工程保险,能够保障风险管理效率。将技术手段,同行政手段和经济手段结合运用,进而提高对工程风险的高效管控[4]。
若想发挥工程保险的应用作用,提高工程风险管理水平,要注重调动参建单位的力量,做好各个环节的风险点把控,积极探索有效的风险管理方法和措施,投保有关保险。保险公司一旦承保,要积极参与工程风险管理工作,通过和建设单位以及施工单位等进行有效配合,形成强大的力量,推进工程保险的发展。采用风险管理技术手段,结合工程项目的特点,做好承保前的各项风险勘查工作,同时落实现场安全检查以及隐患排查等各项管理措施。当出险后,进行勘察理赔,提供相应的保险服务。根据保险服务的实践,进行服务经验的积累,不断优化和提升保险服务水平,提高风险管理水平和效益[5]。
综上所述,工程保险在工程风险管理的应用,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当前工程保险还存在着不完善之处,影响着其自身价值的发挥,需要加以完善与优化。实践中,要完善工程保险服务,搭建信息化服务平台,采取全过程保险服务,切实保障工程保险作用的发挥,提高工程风险管理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