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原市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山西 太原 030002
当今社会,大数据、云计算等现代科技正成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改变人类生产生活的强大引擎[1]。国家高度重视发展大数据、云计算等现代科技应用,将其上升为国家战略。轨道交通引领城市发展已成为全社会共识[2-3]。发展轨道交通能有效推动当地经济社会发展,对城市的土地利用、功能完善、产业布局以及人口合理分布起到积极导向作用,对促进城市经济健康发展和生态环境的持续改善,增强城市功能品质、拓展城市发展空间、提升城市辐射带动能力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如能借助手机信令数据、轨道交通数据、地面交通数据、公交线网数据、公共自行车信息、公交 IC 卡刷卡信息、土地利用现状数据、城市规划数据等多源大数据共助轨道交通站点与城市融合发展将使轨道站点建设更科学、更亲民[4-5]。
一是轨道与城市发展相融合。将研究城市规划用地布局与轨道交通线网、站点之间的关系,明确轨道交通对于城市空间结构的优化引导作用,分站点、类别研究城市空间与轨道交通站点的耦合机制。研究轨道交通站点周边设施配套、用地布局、用地开发策略建议。根据人、接驳、用地衔接、客流预测等研究成果综合分析,从而确定站点及周边地上、地下用地开发策略。指导轨道交通站点周边用地布局以及基础设施的配置,实现轨道交通站点与城市的融合发展。
二是轨道与市民生活相协调。研究轨道交通站点周边人口构成及其活动特征。通过多源数据发掘太原市轨道交通站点可能影响范围内的居民结构特征,建立出行活动特征等人口基本信息数据库。对居民出行活动的总量、出行时间、出行时耗及出行空间分布等进行详细分析,以揭示居民时空活动在不同站点区位下的差异。科学合理的公交接驳换乘体系使我们能够有足够弹性地应对人流高度密集所引发的突发事件,保障居民快捷安全出行。
三是轨道与城市交通设施相接驳。太原市轨道交通站点周边交通接驳特征预判研究。通过对“步行+地铁”、“骑行+地铁”、“公交+地铁”等接驳组合方式分析,发现出站点周边路网系统与交通接驳方式存在的不足及并提出应对策略,以充分发挥地铁大运量、快速、准时的优势,促进各种交通方式的合理分工使用。
四是客流预测。轨道交通站点初期运营客流预测研究。初期客流预测结果与轨道交通的车辆配置、运营组织、财务测算等直接相关。对站点初期运营客流预测的结果可以指导站点周边用地布局与开发,对于客流量与预期不相符的站点,提出规划建议,通过调整周边用地性质来预期客流量、确定不同时间段客流高峰波动系数,为站点提供客流容量的弹性空间,提高轨道交通客流预测结果合理性。
一是为轨道交通信息管理平台建立及政府相关决策提供依据。轨道交通多源数据库的建立为轨道交通信息管理平台建立提供了数据基础和工作基底。同时依托数据支持辅助上位决策,在科学合理化的前提下把轨道交通建设项目作为今后较长时期城市基础设施建设重大项目,优先安排建设计划,优先保证建设资金。
二是为城市管理提供可靠依据。通过多源数据深度挖掘分析,为城市综合数据采集分析、城市各项信息定位提供准确可靠的依据。与卫生健康、应急管理、人民防空等部门数据对接,同时实现急救设备、物资储备、人防设施等数据共建共享,强化协调联动和应急指挥,增强对突发病患及洪涝、火灾、地震、战争等各类事件的应急处置能力,提升城市整体安全防护效能,以此改善城市管理协调联动能力。
三是为财政支出分析提供数据支撑。通过多源数据深度挖掘与科学的模型推导,对站点与周边地块地上、地下用地开发项目进行测评分析,对站点与周边设施配套、轨道交通沿线用地及产业布局合理性分析提供科学依据,进而明确财政资金的投入方向,提升投入产出比,实现城市设施的保值增值,增添城市活力和内生动力,从而促进全市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更加有效地促进资源整合,实现资源共享,提高城市管理整体效能。
四是为轨道沿线城市发展提供数据指引。为轨道沿线及周边、线上线下一体化设计提供科学依据,进一步完善城市功能,提升城市整体形象,为推进国家可持续发展议程创新示范区建设、打造全国一流省会城市作出积极贡献。采用定性及定量分析手段尽早发现并解决轨道交通站点与城市空间发展存在的潜在矛盾,实现城市资源最优配置,促进城市服务体系均衡化,引导城市全面发展。
海量、动态、细粒度的个体时空行为数据带领城市规划建设管理进入了大数据时代。在大数据时代,充分利用精细海量数据助力轨道交通站点与城市融合发展将会使我们的轨道交通建设的更加符合人民群众实际需求,让人民群众更加有获得感和幸福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