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旧社区街道景观微更新实践

2020-02-15 01:01
江西建材 2020年5期
关键词:卢沟桥旧址新四军

中信建筑设计研究总院有限公司,湖北 武汉 430012

1 “微更新”的提出

城市更新是城市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是城市“新陈代谢”的过程。党的十九大对城乡规划提出了新思路,要求把城市规划和建设从“摊大饼”的模式向内部挖潜转型,这样的一个思路转型对城市建设的模式提出新的要求。

“微更新”的概念是2012 年2 月中国建设部副部长仇保兴先生在“国际城市创新发展大会”上首次提出的,主要是引导大家树立“小而美,小就是生态”的观念,倡导告别大拆大建的建设模式,通过微小的改造,使环境呈现出焕然一新的活力。

2 设计实践

2.1 项目概况

《江岸区“美丽街区、幸福社区”功能提升与景观优化工程—永清街·吉林片》项目位于以租界文化和主题商业为特色的永清街·吉林片区的东侧,自中山大道至沿江大道段全长约1000m,其沿线不仅分布有汉口新四军军部旧址,日本东京建物株式会社旧址等重要历史建筑,而且东侧紧邻武汉天地,是武汉市重要的旅游观光地段。

“卢沟桥路”的地名起源于“卢沟桥事变”,1946 年,即抗日战争胜利后的第二年,为表达抗日战争的胜利,当时的汉口市政府将此路由日本人定名的“大正路”更名为“卢沟桥路”。所以,卢沟桥路不仅见证了武汉的租界历史,而且反映了武汉商业文化底蕴。

2.2 现状分析

根据调研,卢沟桥路(中山大道至沿江大道段)沿线住宅建筑现状具有以下特点:

(1)建筑形象:和第二第三段建筑年代较新主要为居住建筑;第一段建筑年代较为久远并分布有一些历史底蕴深厚的建筑,整体建筑质量不高,局部地段建筑较为破败,与武汉天地建筑整体风格不协调。

(2)景观绿化:人行道地面材料老旧、道路不平整。花坛形式陈旧,缺乏反应街道历史文化的街道小品,景观绿地较为杂乱,缺少地被层植物的种植。

(3)环境设施:环境设施品质较低,建筑牌匾风格不协调,缺少灯光照明设施等。

(4)交通组织:被公共设施占用、通行与休憩空间冲突。缺乏舒适的社交空间。

2.3 改造策略及规划结构

设计以“突出历史氛围、改善交通环境、丰富步行体验”为主要目标,打造出“绿荫商街·文艺慢街”的生活氛围。

自项目开始,设计遵循的原则是通过规划设计最大限度的保护现状景观要素,对于建筑外立面的改造采用最小干预原则,尽量保留现状植物。景观通过铺装材料和标识反应场地的租界文化、红色历史以及当今社会价值取向。

依据卢沟桥路两侧建筑功能业态,提出“一轴·三段·多节点“的规划结构。

一轴:道路串联而成的绿化景观轴。

三段:根据现状建筑功能业态的不同而形成不同功能主题的景观段。

(1)公共活力段(中山大道——胜利街段):重点打造节点1 处的公共空间,满足市民游憩休闲的需求的同时反映当今社会精神,吸引人气、营造满活力的街头公共空间。

(2)历史人文段(胜利街——临江苑小区出入口):重点打造节点2、3 处的景观形象,分别对汉口新四军军部旧址纪念馆、龙源美术馆入口的景观进行改造。

(3)生态宜居段(临江苑小区——沿江大道段):结合临江苑入口处的景观绿地,体现景观生态美学,打造生态宜居的自然景观。

多节点:(1)卢沟桥路与中山大道交叉口节点;(2)汉口新四军军部旧址纪念馆节点;(3)龙源美术馆入口节点;(4)怡景花园入口节点。

2.4 节点景观设计及细部设计

2.4.1 卢沟桥路与中山大道交叉口节点改造设计

保留现状广玉兰和桂花,清理杂乱植被,设置功能活动空间,增加休闲设施,为居民创造休憩交流空间。在游园中部设置主题雕塑,展现中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彰显红色精神,体现商业街区文化氛围。

2.4.2 汉口新四军旧址节点改造设计

(1)现状问题:汉口新四军旧址原为日租界的一处日本侨民的住宅,七七事变后被政府没收。1938 年10 月沦陷后,军部也随之转移,此处成为普通居民的住宅,而如今成为了一座旧址纪念馆。平日这里很少引起路人的关注,现状环境脏乱,植被杂乱,又缺少高大乔木的遮荫,而现状出入口所带来的历史感知性也甚为微弱。

(2)改造设计:设置展现抗日主题的地面浮雕,并将围墙连续到卢沟桥路上,围墙转角处镌刻新四军的发展历程、新四军的创建以及战斗史历史的说明。梳理现状植被,补植彩叶植物,增强视觉吸引力。

通过这种简单的设计让人们去主动感知历史空间的存在,强化历史建筑的场所精神。

2.4.3 龙源艺术馆节点改造设计

(1)现状问题:现状植被杂乱,缺少高大乔木及彩叶类植物,铺装材料破旧,电瓶车随意停放。现状出入口缺乏艺术氛围。

(2)改造设计:设计在尽量保留现状景观要素,梳理现状植被,补植刚竹、红枫等植物增强艺术氛围,入口旁边增设休闲设施,为居民提供休憩交流空间。

2.4.4 临江苑出入口节点改造设计

(1)现状问题:现状植被杂乱、单调,花坛破旧,缺少排水设施和休息设施。

(2)改造设计:通过地形的营造收集周围区域地标径流,以绿色的方式处理城市雨水,借助栽种多种植物形成集雨水收集、滞留、净化、渗透等功能于一体的生态处理系统,营造自然优美的生态街道空间,改善城市环境。

2.5 标识系统与铺装设计

在主要交叉口处设置景观标识,可以与人行铺装结合起来设置;保持标识系统与景观小品风格统一,采用不锈钢材料,外刷红色油漆,字体镂空,彰显红色精神,体现街道文化氛围。

人行道的地砖采用了不同规格的花岗岩,局部采用地雕的形式,体现主题特色。靠近车行道一侧采用100×100×50芝麻黑马蹄石,不仅有利于雨水渗透到土壤中,也决定了树池和花池位置的灵活布局,与古朴的建筑、茂盛的悬铃木融为一体。

3 结语

本文通过对卢沟桥路现状的调研和思考,结合场地本身的历史文化的因素和生态要素,提出对场地内景观进行微更新的策略,实现老旧社区在后续城市建设过程中的健康发展。

猜你喜欢
卢沟桥旧址新四军
新民学会成立会旧址:觉醒青年发出“建党先声”
守卫卢沟桥
东方县旧址修复一期工程已完工
走马观花东北边业银行旧址
卢沟桥醒狮越野跑活动书画展
游卢沟桥
新四军的两个英雄团
《新四军发展史》评介
《新四军简史》出版
八路军、新四军拥有哪些武器装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