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动式逻辑课堂建构的现实迫切性

2020-02-14 08:43李爱菊
中学语文·教师版 2020年1期
关键词:逻辑解决问题思维

李爱菊

学生逻辑思维的培养是利于学生终身发展的,是一种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教师应该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为什么要注重逻辑思维构建?本文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阐述。

一、语文教育是逻辑思维型的教育

1.逻辑思维教育是语文教育的内在要求

從语文教育的角度来看,语文教育本身的特殊性要求我们不仅要关注语文知识学习,还要重视学生思维培养。首先,语文课的基本任务之一是训练学生思维。叶圣陶先生早在40年代就对语文教学中思维训练问题作了阐述,他指出:“语文课的主要任务是训练思维、训练语言。”其次,语言与思维的关系密不可分,学生语文能力提高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学生思维的提升。人们运用听说读写进行思想交流的过程,其实就是语言的理解和表达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我们既离不开语言,也离不开思维。在语言和思维的共同作用下所产生的思维结果要靠听说读写的方式来交际,而听说读写的内容即语言所承载着的思维结果总是表现着一定的思想,所以说,语文能力发展与思维发展有着很大关系。

2.逻辑思维教育是语文核心素养的要求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03年版)》将思维的发展直接列入了语文课程的培养目标,提到“增强思维的严密性、深刻性和批判性”,并在“阅读与鉴赏”中提到“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获得独特的感受和体验”,在“表达与交流”中提到“发展形象思维和逻辑思维,发展创造性思维”。《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中的学科素养中提出“思维的发展与提升”,课程目标中也明确提出“增强形象思维”“发展逻辑思维”“提升思维品质”,由此可见,随着课程标准的修订,中学语文教育越来越重视学生思维的发展,因此,培养学生思维是语文教育的内在要求,也是语文课程改革的迫切需求,更是语文素养的基本组成要素,因此语文课堂教学应注重发展学生思维。

3.高中语文教学中需有逻辑思维训练

课程标准指出:阅读属于采集整理信息与认知世界、锻炼思维、具备审美体验的核心举措。此处提到的思维便为形象思维和逻辑思维。课堂教学训练逻辑思维的途径具备多元性。针对记叙描写这类文本教学中,基于有效认知事物形象后对景物特性解析、概括文本重心、甄选主要信息等,学生均会通过对比、判断、分析等繁杂性逻辑思维活动施行。

学生思维的启发、发散与提高,离不开教师课堂上有效的逻辑建构,只有教师先将逻辑建构好,找到学生的逻辑起点,才能带动学生由思维低级阶段走向高级阶段,才能在师生互动、思维碰撞中,唤醒学生生命的灵性。这样的课堂才是有“灵魂”的课堂,这样的语文课堂才能让学生的思维具有深刻性、敏捷性、灵活性、批判性和独创性,真正实现语文核心素养中的“思维的发展和提升”。

二、当前逻辑思维型课堂存在的主要问题

在《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中,明确提出学生的“思维的发展和提升”。一些教师也开始在语文课上试图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经笔者搜集相关材料,发现在逻辑思维型课堂教学中存在以下几方面的问题。

1.以知识和教师为中心,学生缺乏思维的积极性

知识的学习与思维是密切相关的,我国古代教育家孔子就曾说“学而不思则罔,思而学则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获得知识,又在知识的获得中提升思维。在课堂教学中,激发学生思维积极性是促进其思维发展与提升的前提。然而,在课堂观察中发现,在实际的语文课堂教学中,学生思维的积极性并没有得到应有的激发。

第一,教师停留在教知识的层面,不重视学生思维的培养。

因为升学和考试的压力,教师的教学多带有功利化的性质,语文课堂上非常注重语文知识的传授。拿语文阅读教学来说,很多教师将文本的各个组成部分拆成许许多多的知识来教。面对一篇文本,教师总是会有一套近乎模式化的教学流程:知人论世(作者介绍与写作背景)、字音字形、段落层次、课文语言、中心思想、写作手法。同时,教师也要求学生掌握其中与考试有关的知识,如语言知识、背景知识、写作手法、修辞知识、文化常识、论证技巧等。教师教的是知识,布置的也是知识型、识记型的作业,如背诵、抄写、默写古诗文、文言文翻译等,复习阶段更是如此,而这些作业考察的是学生的记忆力,学生的思维被忽视。整个课堂教学以知识为中心,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思考却未给予足够的重视。

第二,以教师讲授为主,学生缺乏思维主动性。

课堂上,教师为了最大程度地教给学生与考试相关的知识,则青睐于教授式的、灌输式的教学方式,学生通过单纯的接受知识来学习,将老师的讲解内容抄在书上或笔记上,进行记忆和理解。在这样的课堂教学中,学生获得的是结论,不是自己思维的成果,因此在很多情况下也不会迁移、应用知识。

第三,教师提出的问题低阶,使学生的思维停留在横向发展。

课堂上,教师经常会问学生,你在哪里看到这个特点的?从文中哪里可以看出来?

然后学生开始找依据。

教师提出这样的问题,让学生形成搜索式横向发展的思维,这种思维是碎片化的。思维的品质要有深刻性,这种横向的思维无疑缺乏了思维的深度。

2.问题启发性不足,难以激发学生思考

提问是语文课堂上师生互动的主要方式。提问是师生对话交流的主要方式,也是激发学生积极思维的重要手段。然而,一些语文教师因对学生了解不够,或者备课不充分,在课堂教学中提出一些流于表面和形式的问题,启发性不足。教师具有启发性的提问,往往可以使学生思维碰撞,从而引发学生的认知冲突,激发学生积极思维,促进学生的思维发展。教师缺乏启发性的提问使得师生之间的互动仅仅停留在了行为互动的层面,学生的思维没有真正活跃起来。

3.重视问题的结论,忽视学生解决问题的过程

为了让学生掌握更多的知识,或者为了完成教学进度,教师更重视学生对问题结论的获得,忽视对学生如何解决问题的关注。根据心理学的观点,学习者解决问题的过程实际上是一个思维过程,在问题的解决过程中,学生以已有的认知为基础,要进行一系列的思维操作,运用一些技巧和方法。由此可见,我们忽视学生解决问题的过程,其实就是不重视学生思维的外在表现。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探求问题的本源,寻求解决方法和途径,会深化学生对文本的理解,而教师仅仅关注问题结论,忽视学生解决问题的过程,往往使学生知道正确的结论却不知道这个结论是如何得到的,限制了学生思维发展。忽视学生解决问题的过程还表现在教师给了学生思维的机会,却没有对学生进行一些思维工具和方法的教育,学生在探讨中不知道如何去解决问题。实际教学中我们往往更加关注结论,忽视了引导学生运用思维方法和工具,学生缺乏解决问题的能力。

由此,纵观当前高中语文教学现状,很多教师在课堂上忽略了学生思维的建构。其实,逻辑思维在课堂教学中体现较少、教学内容中关于培养学生逻辑思维的内容略少等问题在语文教学中并不罕见,这些现实问题无疑给贯彻落实新课程改革标准造成了阻碍。鉴于这一现实情况,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将新课改的要求落实到教育教学之中,将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落实到口语教学及书面语言表达教学之中,基于学生的实际情况,组织开展适宜的逻辑思维训练活动,从而逐步提升语文教学质量,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和逻辑思维,从而促进学生综合能力的提升。

三、互动式逻辑课堂建构的必要性

随着我们教育工作的不断发展,高中语文教学模式也在相应地调整,为了语文教学质量的提高,也为了学生在拥有学习兴趣的前提下,使他们的知识和能力都得到提升,高中语文教学要顺应时代的发展,创造适合学生身心发展的教学模式,我们所说的互动式逻辑课堂也就在此基础上产生了。互动式逻辑课堂注重以学生为本,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注重学生的逻辑思维发展能力的提升,实现了课堂教学由“灌”到“学”、由“学”到“研”的转变。

过去的课堂教学中,我们常常围绕学生“学”,有针对地“设疑”,努力让学生“生疑”,在合作、探究、展示等互动中“解疑”。这样做的结果往往会忽视学科系统的知识逻辑,忽视教学过程的逻辑性,忽视文本内部的逻辑性,忽视学生学习起点的逻辑和学习状态的逻辑,最终虽然使课堂教学看起来热热闹闹,但学生的思维往往是碎片化的、是横向的,不是链条状的,那是教师的思维,而不是学生由浅到深、由易到难的思维过程。这样的课堂教学,不能使学生的思维能力很好地得到提升。

概观当前的课堂,师生互动增多,但容易停留在表面行为上;课堂气氛热热闹闹,但忽视了学生的积极思维;热衷于探究的形式和内容,却忽视了过程與方法的深入反思等等。这些现象出现的原因就在于我们过多地关注课堂教学活动的外在形式,而忽视了其内在逻辑。殊不知,文本设计的内在逻辑才是提升学生思维发展的基础。一味追求形式的课堂,其结果是,课堂教学有温度而没深度、有数量而没质量,学生思维横向而不是纵向的。为此,针对当前教学现状,我们用互动式逻辑课堂教学构建,来探寻学科教材的逻辑性、教师教学设计的逻辑性、教师教学语言的层次性,训练学生思维和表达的逻辑性,使课堂教学达到提高学生逻辑思维发展的目的,从而使学生在学习中,不仅能知其然,而且能知其所以然。让学生勇于思考、学会思考。帮助学生建构一种前所未有的具有自我组织、自我进化、自我完善、自我构建、自我发展并能形成具有独特个性的完整的智慧体系。

[作者通联:广东深圳市龙岗区横岗高级中学]

猜你喜欢
逻辑解决问题思维
刑事印证证明准确达成的逻辑反思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联系实际 解决问题
逻辑
助农解决问题增收致富
在解决问题中理解整式
创新的逻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