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粉丝团
战国时代,最早称雄称霸的,不是强秦,而是他的邻居魏国。当时,魏国越过黄河,向西攻占秦国领地,把秦国打得招架不住,硬是在秦国的地盘上挖下一大块,建立了西河郡。这件事一度成为秦国几代君王心头的耻辱。
让魏国成就霸业的,是魏文侯。他也是司马光在《资治通鉴》里推介的第一位有为的君王。
魏文侯的成功,核心竞争力在于:他有高超的识人、用人能力。
看看这些鼎鼎有名的大人物,都是魏文侯用起来的:
李悝,率先变法,颁布《法经》,此经是商鞅在秦国变法的起点;
吴起在鲁国受排挤,魏文侯用其变法,为魏国攻占了西河郡;
西门豹治邺,成为历史教课书中的经典人物;
任用名将乐羊,为其攻下中山国;
…………
这些笼络人才,“唯才是举”的用人之道,有为君王都能把握,与其他君王不同,魏文侯还有更胜一筹的地方。《资治通鉴》记载了魏文侯识人、用人的高明之举,传为佳话。
魏文侯选用相国时,锁定了两位候选人:魏成和翟璜。当时李悝变法已经获得成功,但还不具备做相国的条件。魏文侯悄悄把李悝叫过来,就两个候选人中该用哪一个,征求李悝意见。李悝脑子聪明,不说明具体用谁合适,但如此这般地向魏文侯讲了几个参考条件,魏文侯一听,心里便明白了。
等李悝刚从王宫走出来,翟璜已经焦急的在门口等候了。李悝当初是由翟璜推荐给魏文侯的,翟璜对他有知遇之恩,翟璜料想,李悝肯定会在魏文侯面前为自己说好话。见到翟璜等在门口等待李悝的好消息,李悝心里暗自庆幸,自己留了个心眼儿,没直接向魏王说明用谁,要不然可把人得罪了。李悝很客观地对翟璜说,魏王没说明要用谁,但据我的判断,可能不会用您,要用魏成。
翟璜一听大为恼火,气愤地说,我哪一点儿比那魏成差?魏国发展到今天,哪个重要人物不是我推荐上来的?像你李悝,还有吴起、乐羊、西门豹、太子师屈侯鲋……魏国能有今天,是我发现的人才啊!
李悝稳了稳神儿,向翟璜讲了其中的道理,翟璜听了,心服口服,不得不佩服魏文侯高超的识人用人眼光。
原来,翟璜向魏文侯推荐的,都是能力超群、干事创业的人才,像上述李悝、乐羊等人,确实为魏国发展立下了卓越功勋。而魏成也向魏文侯推荐了不少人才,他们的人才类型跟翟璜推荐的,完全不一样。他们是谁呢?知名的有子夏、田子方、段干木……,子夏是孔子年轻的弟子,据说《论语》都是由他率领弟子们编撰的。田子方是孔子弟子子贡的学生,他们这些人,都是德高望重、视野开阔、格局宽广、境界高远的一代大儒,是帝王之师啊。他们来到魏国后,虽不参与具体政务,但魏文王对他们很佩服,拜他们为师,国家大事要征求他们的意见。而翟璜推荐的一干人才,魏文侯则任用为能臣将相,作为将才使用。一方人才为师,一方人才为将,在魏文侯眼里,高下立现。正是看到这种区别,李悝才向翟璜说明,翟璜与魏成相比,两人识人、荐人的境界有明显差异,魏文侯更看重的,肯定是魏成。翟璜心里服了。
子夏、田子方有什么过人之处,让魏文侯甘愿拜为老师呢?
一次,魏文侯请田子方欣赏音乐。一曲过后,魏文侯听得津津有味,他对音乐很有研究,高兴之余,想要显示一下自己的音乐造诣。他指着编钟,对乐师说,左右两边声音不大对称,左边的声音高了一些。没想到田子方不但没有恭维,还非常尖锐地指出:“君明乐官,不明乐音。”意思是提醒魏文侯,作为一个贤明的君王,在于能够识辨官员的高下,关键在于能识人、用人,而不在于识别音阶的高下。那些把心思用到音乐上的君王,不大可能成为明君。一个明君,在于“用人”,而官员,在于“任事”。君王用人,是要把官员放到合适的位置上,官员任事,是在自己岗位上认真履职履责。以魏文侯对乐师指点音阶高低这个行为来看,将来他有可能对官员指指点点,干预他们职责范围内的事情,在具体事情上指手画脚。做为君王,把人看准,将合适的人放到合适的位置上就行了,至于操作层面上的事儿,管得过细,反而会让官员们不知所从,影响他們的执行力。
魏文侯听了,心有惭愧,深感佩服。他深深认识到:田子方等人格局、境界之高,不是一般人才能比的。
魏文侯的高明之处在于,他不仅能够看到人才在操作层面的才干和能力,更能够看到人才的格局和境界。他明白:一个人的格局有多大、境界有多高,决定了他成就事业的大小。
(青田摘自作者博客 图/雨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