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赵强
摘 要:全面推进旅游业转型升级是我国当前旅游业一项战略性工作。以安徽省黄山市为例,通过对黄山市旅游业发展现状和制约因素的分析研究,提出对黄山市旅游模式转变的要求及整合旅游资源、调整产品结构,优化旅游产业结构,完善旅游设施、营造优良环境等推动黄山市旅游模式转变的建议。
关键词:黄山市;旅游业;模式转变;研究
中图分类号:F2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11/j.cnki.1672-3198.2020.05.018
黄山市素以旅游立市,1987年11月改徽州地区为地级黄山市也是为了将黄山这块牌子打出去。自邓公登黄山,提出发展旅游产业至今,黄山的旅游产业看上去一直在稳步向前,但将黄山市旅游置于全国来对比,不难发现,黄山市占据得天独厚的旅游资源优势,却在旅游发展的大潮之中愈发处于劣势。例如浙江丽水市,一个尚无龙头旅游品牌,仅有19家4A景区,22家3A景区,10家2A景区的浙西南地市,其2017年旅游总收入达644.37亿元,同比增长20.26%。同期我市旅游总收入仅506.11亿元,同比增长12.44%此间近140亿元的差距,无不凸显我市旅游模式亟待转变的现状。
1 黄山市现状
我市现有A级景区53处,其中5A景区8处,4A景区23处,3A景区14处,省级度假区2处。形成以黄山风景区为龙头,西递宏村、古徽州文化区为两翼的市域旅游品牌。城市交通便利,公路有徽杭髙速、铜黄高速、黃塔桃高速以及在建黄千高速,航空有对外口岸机场一一黄山屯溪国际机场。高铁现有合福高铁、杭黄高铁和在建或规划的昌景黄、皖赣、池黄、武杭高铁,届时将建成以黄山北站为中心的米字型高铁格局,黄山北站也将成为皖南地区最大的交通枢纽。
2 存在问题
2.1 旅游业态固化,门票经济依赖严重
现阶段黄山市的旅游业态依旧延续的是上世纪的思维模式以圈地、投资开发、收取门票为主。随着投资成本不断攀升,各景点门票价格也逐步走高。市域内5A级景区均价98.13元,4A景区均价52.09元,而2018年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28228元,月均可支配收入2352元。黄山风景区门票及交通费用占比0.4%、宏村、西递门票占比4.5%。可见相较于月均可支配收入而言,门票价格确实较高。受限于门票经济,游客增量较缓,部分景区出现旅游人次负增长。
2.2 旅游类型单一、旅游产业单一
日前黄山市的旅游核心是自然和人文两大景观,自然景观中以黄山为首,带动全市范围内的诸多小景点,而人文景观以西递宏村最为出名,带动着全市很多的古建筑群的发展。研学游尚处起步阶段,赏花游同质化竞争。度假游、文化游、探险游、主题游产品尚未开发,旅游市场品类单一。而且又受门票经济所限,各景区以圈地投资收取门票及区内交通店铺租赁为主要收入来源。仅就景区实体资源进行开发利用,而景区所自带的文化属性尚未得到开发。域内包括黄山风景区在内,均未形成文旅产品产业,独立IP打造更无从说起,旅游也仅仅是走马观花而无文化熏陶和深度体验,游客停留时间短,客单价较低。
2.3 同质化竞争、旅游特色不明
黄山市作为徽文化发祥地,域内各县域均受徽文化影响,多数景点以徽州古建为特色,例如黟县西递、宏村、屏山、南屏、卢村,歙县的许村、雄村等景区。此类景区特点较为一致,易造成同质化竞争。近年来,受江西婺源兴起的赏油菜花旅游影响,域内多地上马种植油菜花,发展油菜花观赏游,同质化竞争严重,区域品牌难与江西婺源竞争。而与此同时,黄山市目前在对外宣传方面主要以黄山风景区为招牌,虽然在国内国际上品牌力较强,但对域内其他景区带动力不足。城市整体品牌不足,各县域旅游特色不明,各景区对外宣传仍以单打独斗为主,尚未形成宣传合力,共同营造全域旅游市场。
2.4 旅游基础设施不全
目前黄山市景区间交通为各区县独立规划,县域景点间交通尚不通畅,市域内仅部分5A景区较为便利,其他景点交通仍为不便,全域旅游难成气候。在互联网大潮来临的今天,我市旅游线上服务也仅仅以第三方票务合作及部分景点自建网络讲解为主,缺乏市域各景点详细介绍、路线规划、交通导览、餐饮住宿推荐务合作、旅游讲解等功能集聚的一站式旅游服务平台。
3 建议
3.1 实行景点降低或减免门票
黄山市和浙江省衢州市在2018年同时加入杭州都市图,且兩地接壤。自衢州市2017年开始推出免费游衢州以来,衢州市游经济总量快速增长。2017年累计接待游客人次6480.46万人次,游总收入449.4亿元,同比增长21.42%和25.6%。2018年全市累计接待游客人次7455.3万人次,旅游总收入532.18亿元,同比增长15.04%和18.42%。而黄山市在2017年,累计接待游客人次57718万人次,旅游总收入506.11亿元,同比增长1.38%和12.44%。2018年全市累计接待游客人次6486.6万人次,旅游总收入572.76亿元,同比增长12.28和13.17%。对比之下,景区门票降价、免门票等政策对旅游产业的拉动作用十分明显。所以对于黄山风景区、西递宏村等目前运营状况良好且需控制人流量的景区应该适当下调门票,以门票起到对人流量的调节作用。对于4A及以下人流量较少且知名度较低景点应在工作日免费开放,节假日下调门票开放。通过门票减免等政策吸引周边游客来黄山短途旅游,留住山上游客,拉长黄山市域内旅游停留时间。
3.2 旅游模式进行转型
现在的游客越来越注重旅游景区景点的文化内涵和人文内涵,更讲究精神层次的体验和感受注重旅游项目的参与性。因此我们需要对黄山市旅游产业以及连带产业进行整合的过程中,需要加强设计参与性旅游项目、开发休闲娱乐项目,发展体验式个性化旅游产品,逐步实现旅游产业供给侧的结构升级。发展以观光旅游为基础、以休闲度假旅游为主导的综合性旅游产品体系,吸引更多的游客进行景区进行选择性消费,增强景区的吸引力。
3.3 做好基础建设和服务工作
在黄山市域建立“三级旅游集散中心体系”,开通城乡旅游公交专线、旅游直通车,实现游客到屯后无障碍直达各景区的旅游交通。推进自驾车主题营地及服务驿站建设,提供多方式出游设施支持。组建黄山市全域旅游大数据中心,加快智慧旅游平台建设,在现有
微信“一部手机游黄山”公众号平台基础上,完善“导航、导游、导览、导购”智慧功能,提供旅游线路规划、各景点介绍、景区内导览讲解、餐饮、住宿、文旅产品推荐等功能,实现“一机在手、畅游黄山”。
3.4 做好旅游规划、丰富旅游业态
丰富旅游业态,推进旅游与文化、体育、农业、摄影产业融合发展,大力发展精品客栈,重点开拓乡村游、摄影观光游、慢生活体验游、文化研学游、老年养生游、休闲度假游,增强吸引力和竞争力,构筑新优势。
参考文献
[1]程梦琪.基于旅游开发的古村落保护与发展研究———以江西吉安钓源古村为例[J].建筑与文化,2019,(01):108-110.
[2]周燕.体验经济下古村落旅游的开发模式探讨———以鄱阳湖生态经济区为例[J].现代营销(创富信息版),2018,(11):187-189.
[3]苏美婷,赵康健.古村落的旅游开发实证研究———以广东省长岐古村为例[J].旅游纵览(下半月),2018,(10):102-103+105.
[4]林玉香.我国旅游门票经济向产业经济转型问题研究[J].中国林业经济,2013.
[5]吴冬梅.关于发展全域旅游,打造国际知名旅游目的地的路径研究———以永定为例[J].经济研究导刊,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