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天仇,王国贵,胡联胜
(湖北省宣恩县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 445500)
仔猪黄白痢病属于致死性传染病症,一经发生,对散养户以及规模化猪场的生产工作均会造成严重影响, 如若不及时采取防控措施, 则会增加养殖成本, 不利于养猪业的健康持续发展。 因此,需要养殖人员重视仔猪综合护理工作。
发病时间通常为仔猪出生后数小时至一周内, 潜伏期较短,死亡率较高。据统计,初产母猪所生的仔猪发病率较高。发病主要症状为腹泻,病猪粪便呈黄色糊状,有腥臭味,内含凝乳小块或血液。 经解剖发现,病猪腹部皮下有水肿,肠道鼓胀且内部充斥大量气体及黄色糊状液体, 十二指肠黏膜炎症较为严重,肠系膜淋巴结伴有出血点。
仔猪突然发生腹泻,粪便成浆糊状,有黏腻感,颜色乳白或灰白,有腥臭味。 病猪表现为拱背且行动迟缓、食欲不振,发育停滞,被毛粗糙。 通常情况下死亡率较低,经过治疗后2~3d 即可康复。
养殖户应充分认识到仔猪黄白痢病的发病症状以及危害性,并重视日常饲养管理工作,以达到综合防治的作用。 夏季气候炎热,猪舍应做好降温工作,同时保障舍内通风良好。 具体可以采用滴水降温以及喷雾降温等方式,既能达到降温的目的,也能减少猪的热应激反应[1]。 冬季气温较低,需要做好猪舍保暖工作,避免舍内气温大幅度变化。 猪舍内应控制好饲养密度,保证舍内空气的流通,对于母猪的饲养以及仔猪的饲养应作出区分。
2.1.1 母猪的饲养管理
对怀孕母猪的饲养管理, 应保证其饲料的营养以及质量。母猪即将生产,可以适当减少精料的投喂量,以控制母猪乳汁的乳脂浓度,避免仔猪在采食后产生消化不良等症状。 值得注意的是,在母猪喂养仔猪前,建议养殖人员先清洁母猪的阴部以及乳房,并挤出少量乳液,避免仔猪感染细菌。 同时保证母猪产前及产后猪舍的清洁度,做好猪舍日常干燥和清洁工作。
2.1.2 仔猪的饲养管理
养殖人员需做好仔猪的护理工作。 对于刚出生的仔猪,应先清理口腔内黏液,并用纱布将仔猪全身擦干,做好保暖措施,有效降低仔猪黄白痢病的发生概率。 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在猪舍内设置保温箱,可以有效控制仔猪不同生长阶段的温度。 与此同时,尽快使初生仔猪食用母乳,能够提升其自身免疫力。3 日龄左右的仔猪,可以通过人工为其补充铁、硒等微量元素,强化仔猪的造血功能,促进肠胃发育。5 日龄前后的仔猪,可以在其饮用水中适量加入食盐。 7 日龄后可以适当喂养仔猪乳猪料,且断奶期间与母猪隔离。
猪舍内清洁工作十分重要, 后备母猪以及育肥猪为仔猪黄白痢病主要传染源,因此应将不同种猪群隔离饲养,且不得互串猪舍[2]。定期为猪舍消毒,所使用的消毒药物也应定期更换。尤其重视母猪产房内消毒工作,严格把关。 母猪生产前几个小时,应使用0.1%浓度的新洁尔灭或0.6%浓度的过氧乙酸消毒产房,生产前3h 再次使用来苏儿进行消毒,在产房干燥的情况下,才可以投入使用。母猪分娩前,也应做好全身消毒工作。比如,冬天用温水,夏天用冷水冲洗全身,晾干后进入产房分娩,充分保障母猪自身以及生产环境的安全与健康。
经研究,只有肠霉素、细菌表面的菌毛粘着素两个致病因子同时存在,才会引起仔猪黄白痢病的发生。 现阶段预防仔猪黄白痢病的灭活苗主要有三价苗(K88 等)、双价苗(K99 等)。 母猪分娩前40d 和15d 在其颈部肌肉注射一次, 能够有效降低仔猪黄白痢病发病率。 母猪接种疫苗后,初生仔猪可通过吸食母乳而获得被动免疫,对仔猪黄痢病效果良好。 而对仔猪接种疫苗,则更适用于预防白痢病。 养殖户应重视疫苗预防工作,积极配合当地防疫部门工作,共同维护仔猪健康。
以下介绍四种药物治疗仔猪黄白痢病的方法。
3.1 蒽诺沙星90mL,新霉素14g,与90mL 的糖盐水混合给病猪喂服。 其中,仔猪体重小于5kg 喂服0.4mL 即可,体重大于50kg 则喂服0.9mL。 一日2 次,连续用药2d 即可见效。
3.2 葡萄糖、补盐液、电解多维混合制成补液糖盐水,给病猪喂服。
3.3 该方法适用于仔猪脱水严重, 需药采取腹腔补液的情况。 105 万IU 链霉素、90mL 阿托品、9mg 地塞米松、100mL 葡萄糖混合注入生理盐水中,加热至37℃,按仔猪体重每千克9mL 药量为病猪腹腔补液,根据实际情况每日1~2 次,直至痊愈。
3.4 肌肉注射,采取654-2 注射液以及长效沙星注射液联合应用以达到较好疗效。
养殖户应充分意识到仔猪黄白痢病的危害, 并通过有效手段提升养殖技术,做好日常养殖工作。 坚持以预防为主的饲养理念,最大限度降低仔猪发病几率,提升仔猪的成活率,有效促进养殖经济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