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学诚
(西南交通大学)
本文意图通过分析BIG事务所作品广受的各界好评,并提炼其作品中的研究式建筑设计方法,同时结合张为平先生对“研究式建筑”的解析,来探讨研究式建筑设计方法极具说服力的事实背后的审美动力。
本文将分为两个部分来论述研究式建筑设计背后的审美动力:审美根源于文明与建筑审美意趣的分向;哥本哈根三叶草运动场方案评价。
“假若一种审美理论没有充分根植于大脑的活动的话,那这种审美理论就不可能是全面的,更不能说是深刻的了。”泽米尔·泽基(Semir Zeki)更是进一步断言:“所有的视觉艺术都是通过大脑来表达的,因此必须遵循大脑的法则,不论是构思还是实施,亦或是欣赏。”但在批判的唯物主义的定义下,人是社会的人,“通过大脑一词”的内化表现就是社会文明的判定。换句话说,人类通过大脑来感受美、审美,而成熟的大脑中的评判体系形成于社会文明与科学对于人的塑造,所以说审美根源于文明。在文明悄然演变进化的同时,审美也随之不断更新演进。
文明的演进进程并不是线性的,而是以一种多元复杂形式不断演进(文中所说的演进更在于意指审美不断根源于文明发生变化,而非是附和“进步论”的不断上升)。但是,审美的变化却可以在一定时间内被人为的划分为几个方面的共同作用。在很大程度上,美学的研究是把“美”作为一项哲学中的虚体对象进行研究,与此不同,在三次元世界中,各种被审美的对象往往与人的生活紧密相关,如建筑。建筑之“美”涉及的因素众多,有着独特而又丰富的内涵。建筑之美关于艺术,关于技术,关于心理,关于环境,这便是被人为划分的建筑审美的意趣的几个分向。梁思成先生提出:“建筑虽是一门技术科学,但它又不仅仅是单纯的技术科学,而往往有时候带有或者多或者少(有时极度高的)艺术性的综合。”王辉先生在《建筑美学形与意》一书中提出:建筑美学由环境美学、技术美学、形式主义美学和审美心理学四个部分组成,分别关系到建筑的环境、技术、心理、形式。作者极度认同王辉先生的观点,并借这个观点为基础分析研究式建筑设计之美的成因。
受篇幅限制,笔者在文中对BIG事务所(Bjarke Ingels Group)的大致情况仅做一个简要的介绍,主要剖析其歌本哈根三叶草运动场方案。
2005年,比亚克·英格尔斯(Bjarke Ingels)创建了BIG事务所。BIG事务所是丹麦建筑师事务所中一个年轻并且杰出的代表。英格尔斯曾经在OMA(Office For Metropolitan Architecture,大都会建筑事务所)工作过一段时间。而BIG在英格尔斯的领导下,批判的继承了许多OMA的设计理念,将研究式建筑设计的方法进一步的发展壮大,并将他们团队对于当今世界上各种社会生活的理解以及他们自己对于社会的乌托邦式的梦想不断的熔炼于他们的建筑理念之中。他们关注并思考社会生活不断演进所带来各种新的因素,例如通信技术的发展进步、全球经济联动影响、多元文化的渗透交流等。他们认为建筑从来不会只是一部石头的史书,建筑是社会文明的展示。
2005年,哥本哈根新市长丽特·比耶高为了兑现他的“兴建5000处中低收入住宅”的竞选诺言,邀请BIG在哥本哈根的阿迈厄区中心一片巨大开阔的足球场上设计新的社区。可以预料的是,BIG事务所即将面临的会是低收入者对于住宅的需求与运动爱好者以及周边市民对于公共体育场的需求的矛盾。遵循他们一贯的理念“yesismore”(是即是多),他们努力的去平衡矛盾的双方,用建筑为社会取得一种共赢的平衡。BIG把他们的这个方案命名为Kløvermarken。
Kløvermarken是一个有连续的30个足球场那么大的绿色草坪。尽管位于哥本哈根市中心,却被小型工业所包围,偶尔只有足球运动员和遛狗的人使用。BIG事务所建议通过在整个草坪周围建立一条3km长的周边街区,通过现有的建筑物和会所的弯曲折叠来解决哥本哈根住房短缺的问题。整个建筑群通过大型拱门与周边地区建立联系,建筑物的高度因邻居和哥本哈根历史性地平线的不同而不同,形成了如中国的长城一般的屋顶花园和梯田。该地区承载了三叶草地块市民的公共活动,并且包含3000个新公寓,而且没有牺牲任何一个足球场。
这个方案的受到的肯定是毫无悬念的。由于自身的不足,笔者撇开形式之美不谈,从BIG事务所在环境、技术、心理上面的考虑这几个方面分而论之。
从环境上,歌本哈根作为丹麦王国的首都、最大城市及最大港口,也是北欧最大的城市,同时也是丹麦政治、经济、文化和交通中心。中低收入住宅和公共绿地(或者是公共活动场地)用地在规划的层面是肯定存在矛盾的,而建筑和自然之间的矛盾同样激烈。Kløvermarken的包围只占用了最外圈的用地,最大程度上保留了这片大草坪的完整性以及它承载原先的用地的功能的所有可能性。
从心理上,中低收入者,运动爱好者,周边市民,以及政府对于这片场地的期盼在Kløvermarken这个方案中各有体现。和谐作为美的一个高级境界,在这个方案对于使用者的考虑上展现的淋漓尽致。
从技术上,Kløvermarken上使用声学模拟技术以及一系列的环境测评,尽可能的让运动场的数量在达到预期值的同时,减少运动场对包围住宅的噪声污染以及场地对周边街区的交通影响,更通过大跨度技术为建筑群与场地向周边开发联系,建立交通引导。
在笔者看来,Kløvermarken作为一个概念方案,已经达到了它在环境、技术、心理的上的考虑度的饱和,即使在形式方面不能获得大部分的肯定,但也足以撑得起一个“拥有建筑之美的建筑”这样的一个评价了。BIG事务追求便是这拥有建筑之美的乌托邦式的建筑。而正如笔者在第一部分提到的那样,建筑之审美根源于社会文明,而建筑之美来源于人类对于社会文明不断的改进。对于社会生活的不断美好的诉求便是笔者认为的追求研究式建筑设计者们最大的审美动力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