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伟强
(湛江市坡头区南三镇畜牧兽医站 524067)
饲养管理不当,饲料营养不全面,尤其是缺少钙、磷、维生素D 等或者饲料中钙磷比例不当,会导致成年家畜骨质疏松、幼畜出现骨软症,都会促使此病的发生;在生产中,劳役过重,运动不足,牛群体质较弱,脾胃虚寒也会导致翻胃吐草;牛群久卧湿地,受到雨淋,感染风寒,或者采食了腐败变质、冰冷的草料等,也是促使发病的常见因素。 牛口腔有外伤、齿病也会诱发翻胃吐草。
发病牛主要在采食草料后或采食后不久出现吐草症状,口腔流出黏液,吐出圆形的草团,没有其他的症状。 如果病牛长期得不到治疗,会出现消瘦、四肢无力,行走缓慢,被毛粗乱,精神萎靡,口色青黄,口腔内有臭味,流涎,常吐草团等症状。 此病多发生于老弱、舍饲、妊娠泌乳牛,要根据病因、病状积极采取措施,尽早治疗。
根据中兽医的原理,可以将此病分为三种类型,分别为胃寒或寒湿型、脾胃虚弱型和湿(胃)热型。 其中湿热型发病率较低。
患牛没有食欲,采食量减少,反刍减少,从口腔逆流出瘤胃内容物,呈水样,稀薄,气味不臭,口温低,耳根发凉。
治疗以暖胃温脾为原则。 可以用益智散治疗,益智仁30g、丁香24g、肉豆蔻24g、五味子24g、广木香15g、槟榔24g、草果仁30g、当归30g、白芍15g、川穹15g、厚朴24g、枳壳30g、官桂18g、砂仁15g、白术24g、青皮24g、陈皮12g、细辛9g、白芷24g、甘草15g、烧枣5 枚,生姜30g。 共为细末,开水冲,候温灌服[1]。 每天一剂,连用3 剂。
一般病程较长。 发病的初期,病牛精神萎靡,被毛粗乱、没有光泽,耳鼻发凉,反刍减少,鼻镜有汗但不成珠,流涎,吐草,草团粗糙,逐渐消瘦。 到了后期,低头耷耳,毛焦草细,采食后不久吐草团,伸颈弓背,脉象沉细,严重的会出现骨软腿瘫。
治疗以补脾益气,和胃降逆为原则,可以用六君子汤加减,党参60g、炒白术60g、陈皮60g、茯苓50g、半夏50g、苍术50g、生姜50g、益智仁50g、灸甘草30g、灶心土200g(用布包裹),水煎取汁,候温灌服。 一天一剂,连用3 剂。
病程短,病牛突然呕吐,吐出的内容物有臭味,非常难闻,口津粘滑而量少,有时口腔出现糜烂。 尿量少,粪便干燥。
治疗以清热利湿, 降逆止吐为原则。 可以用清痢止吐汤治疗,滑石100g、旋覆花40g、藿香50g、茵陈50g、黄岑50g、代赭石150g、乌贼骨50g、木通45g、白豆蔻45g、甘草30g、竹茹30g,水煎取汁,候温灌服,每天一剂,连用3 剂[2]。
2020 年2 月13 日,湛江市坡头区南三镇李某饲养的一头4岁黄牛来诊。 主诉: 去年冬天一直给牛饲喂玉米秸秆和小麦秸秆。 近一个月,此牛采食量降低,不愿意吃草,粪便稀薄,近几天,反刍次数减少,出现吐草症状,时轻时重。 经过其他兽医诊疗,服用健胃消食散,效果不佳,于是前来就诊。 经过检查发现此牛精神萎靡,腹部凹陷,胃内容物较少,体瘦毛焦,瘤胃的蠕动音减弱,耳鼻发凉,鼻镜上有汗但不成珠,反刍的时候吐草团,呕吐物酸臭,脉弱无力,于是确诊为脾胃虚弱型的翻胃吐草。 于是采用六君子汤治疗,一天一剂,连用3d。 同时,在每天的早晚,分别将小苏打、食盐各50~100g 溶于水中,给病牛饮用。 患牛吐草的症状减轻,反刍的次数也明显增多,于是将方剂中的灶心土、半夏除去,其他不变,继续服药3d,牛精神好转,食欲增强,不再吐草,痊愈。
2020 年6 月3 日, 湛江市坡头区南三镇杨某养殖的一头5岁的公牛来诊,主诉:该病牛已经发病7d,病初期,食欲减退,反刍减少,并吐出酸臭的内容物,以为消化不良,于是给予食母生、大黄苏打片进行治疗,但治疗不见效。 经过检查发现,病牛精神沉郁,口津粘稠,舌表面发黄,触诊瘤胃部位,内容物不硬,有振水音,尿液少而黄,粪便干燥,于是诊断为胃热型的翻胃吐草。 先给病牛洗胃, 用胃导管将瘤胃中的内容物导出, 再灌入温水洗胃。 然后给病牛服用清痢止吐汤,连服3 剂,病愈。
牛翻胃吐草是养牛生产中的常见疾病,症状明显,但是其诱因比较复杂,要仔细地分析饲料,养殖环境等来查明诱因,对症治疗。 生产中由于钙磷比例不当或者缺乏引起的翻胃吐草也很常见,因而出现吐草症状后,要及时进行血磷、血钙的检测,根据检测结果适当的补充钙剂,如可以内服碳酸钙,也可以用5%葡萄糖氯化钙注射液、3%磷酸钙溶液、20%磷酸二氢钠溶液静脉注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