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军
(河北众旺农牧科技有限公司 054900)
猪群的疫病防控工作不仅关系到牲畜的健康发展,而且关系到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社会稳定, 所以如何科学地开展疫病防控工作成为了众多规模化养殖场的工作重心, 所以本文主要依据目前养殖场内猪群疫病防控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提出解决策略,希望能够给广大养殖者提供些许建议。
在我国的规模化生猪养殖场内,养殖人员大多为回乡创业农民工或者企业下岗工人, 由于他们没有经过专门的生猪养殖和疫病防控培训,所以相对于专业人员,缺乏相关的养殖和疫病防控知识, 尤其是防疫意识比较淡薄, 对于疫情的应对能力较差。 甚至存在某些养殖者是看到猪肉价格飙升、国家政策的大力扶持之后才开始转型进行生猪饲养工作, 这种盲目跟风的养殖就导致了初期建厂有规模、后期管理无秩序的结果,从而为日后的衰落埋下了隐患。
养殖场的选址是开始养殖的首要环节,但是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存在很多养殖场的选址缺乏科学性的现象,如为了方便交通运输和饲养, 将养殖场建设在靠近公路和村庄等人员密集的场所,这就极大增加了疫病暴发的隐患。 此外,还存在某些规模化的养殖场为了水源便利,将养殖场建设在河流、大坝等水源重地,这样不仅会对水源周边环境造成污染,而且还会对居民的生活饮水造成影响,一旦疫病暴发,养殖场内对于病死猪的不当处理则会影响整个水域。 最后,养殖人员为了方便管理,在养殖场内存在生产区与生活区混居的现象,人猪混居,不仅不利于疫病的防控,而且还会给疫病的传播和暴发留下隐患[1]。
在养殖场内大多数的猪圈设计和布局缺乏科学性,没有按照规模化养殖场所要求的建设标准和动物防疫要求进行建造,此外,防疫设施不完善、猪群的养殖密度过大、无消毒和粪便处理设施等,使猪群长期生活在脏乱差的环境之中,极容易导致生猪疫病的相互传播。
实践表明, 养殖场疫病的发生多是由于引种的不规范、检疫不合格所造成的, 具体表现为养殖场在购买仔猪时没有按照引种的有关规定的要求进行,引种均从无“三证”的非正规猪场引进仔猪。 更存在有些养殖场直接从农户或者市场中引进进行饲养,且在引进时也没有严格的检验。 猪群进场后不同年龄、不同品种、不同大小的生猪混养的现象也屡见不鲜,饲养密度大、猪只的转群频繁,在疫病暴发时很容易造成交叉感染现象。
绝大多数的规模化养殖场的门口处均未设置消毒池, 通道处也未设立紫外线消毒间,有的即使有消毒池,但是也没有加入消毒液或消毒液的更换不够频繁,形同虚设。 此外,大多数规模化的养殖场内都没有采取科学的消毒措施, 或者根本没有进行消毒工作,这些都为病原的侵入和暴发提供了有利条件。
猪群疫病是困扰和制约我国生猪养殖业健康和可持续发展的最大障碍,规模化的养殖场内具有规模大、养殖数量多、养殖密度大、技术要求高等特点,所以运用科学的养殖技术是猪群健康生长的首要保障。 因此,在规模化的养殖场中,不仅要建立先进的养殖配套设施, 而且还要制定切实可行的免疫程序和疾病应对方案,不断完善防疫设施,健全防疫制度,抓好环境控制和卫生管理工作,只有这样才能够控制重大动物疫病的暴发,提高整个养殖场内的防控水平[2]。
首先,养殖场的选址,应当符合城建总体规划和环保、防疫要求。 在养殖场的建设时,对于外部环境要做到远离水源、公路、居民区,对于内部环境要做到人畜分离、背风向阳、水质良好、水电充足等,只有这样才能够保证养殖场的整体环境。 其次,应当建立完善的消毒、隔离和无害化处理设施,在养殖场类严格落实各项消毒工作, 且在疫病暴发时有专门的隔离区和无害化处理区对感染疫病的生猪进行处理, 从而保证养殖场内日常消毒工作和疫情处置工作能够顺利进行。 最后,严格规范引种和检疫工作,在进行引种时,必须要了解来源猪群的健康情况,严格按照有关规定到非疫区进行选种,引种前要对猪舍进行彻底消毒,引种后要对引进猪进行为期一个月的隔离观察并进行接种、 驱虫和消毒工作,从而控制非源性传染病因子传入猪场。
在规模化的养殖场的防疫工作中,主要采取消灭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和提高猪群总体免疫力的方式进行防疫工作, 对于目前养殖场内的问题及不足应当尽快进行整改, 只有这样才能够保证猪群的安全和健康,从而发挥其最大的生产潜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