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短术前禁食饮时间对老年胃肠道肿瘤患者临床效果的影响

2020-02-14 08:33:24孙学华张月华张永涛
世界华人消化杂志 2020年2期
关键词:禁食胃肠道麻醉

孙学华, 张月华, 张永涛

孙学华, 武警海警总队医院门诊部 浙江省嘉兴市 314000

张月华, 张永涛, 武警海警总队医院腹部外科 浙江省嘉兴市 314000

核心提要: 胃肠道肿瘤行手术的患者, 缩短术前禁食饮时间, 即术前禁食6 h, 禁饮2 h, 安全可行, 能降低患者的术前不适反应, 对患者手术的顺利开展及术后康复均具有促进作用.

0 引言

手术前禁食禁饮的目的是减少胃内容物及酸度, 防止胃反流造成呕吐及误吸, 对保障患者术中安全极为重要.目前, 临床外科科室针对本科的手术特点, 制定禁食禁饮的方案略有不同, 主要是根据传统教科书的有关要求即术前8-12 h禁食、禁水4 h来要求的[1].然而, 长时间的禁食禁水易导致患者发生饥饿、口渴、低血糖等不良反应,尤其是老年患者, 术前禁食禁饮可以导致老年择期手术患者的血液浓稠度增加和血液聚集性增加等血液流变学改变[2], 导致手术延期或产生麻醉并发症, 延长了患者的住院天数, 也延缓了患者的康复进程.国内外大部分研究观点支持缩短术前禁食禁饮时间, 而且国外新指南强烈推荐缩短禁食禁饮时间[3], 而国内针对我国国情制定的术前禁食禁饮指南的对象是小儿, 成人方面还未有权威指南给予指导[4,5].临床的禁食禁饮方案还是沿用传统的观念, 实行的情况并不乐观, 禁食禁饮方案的研究主要是针对普通外科择期手术患者, 而针对老年胃肠道手术患者的研究还较缺乏, 故依据国外新指南, 结合我国临床特点的禁食禁饮指南, 确定合理的术前禁食禁饮时间减少不必要的费用, 并将此经验加以推广将是我们今后研究的方向[6].因此, 本研究选择60岁以上胃肠道肿瘤行手术治疗的患者, 通过观察缩短术前禁食饮时间对肿瘤患者临床效果的影响, 为老年外科的诊治提供了一定的方向, 也为快速康复外科护理理念在胃肠道手术患者围手术期的应用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1 材料和方法

1.1 材料 选取2017-06/2018-06在武警海警总队医院腹部外科就诊进行手术治疗的老年胃肠道肿瘤患者100例.纳入标准: (1)病理学诊断为胃肠道肿瘤; (2)年龄在60周岁以上.排除标准: (1)存在幽门梗阻和肠梗阻的患者; (2)患有严重的心、肝、脾、肾、肺等系统疾病者;(3)患者曾患者或目前存在其他部位肿瘤者; (4)具有精神疾病、意识障碍者.本研究经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所有被试均签署知情同意书.

1.2 方法 按照住院日的单双号, 将老年胃肠道肿瘤患者分成两组, 每组50例, 一组为试验组、一组为对照组.对照组为常规通知术前禁食12 h、禁饮6 h组, 试验组为术前禁食6 h, 禁饮2 h.临床效果评价: 进入手术室后观察两组患者麻醉前是否存在口渴、饥饿、乏力、希望进食等术前反应; 麻醉后两组患者常规吸氧, 采用PM-9000型多功能监测仪连续监测并记录两组患者术前及术后5 min血压(mean arterial pressure, MAP)、心率(heart rate, HR)和血氧饱和度(pulse oxygen saturation, SPO2)变化, 观察两组患者的麻醉效果(麻醉效果分为: 优, 术中患者未出现肢体活动、呻吟; 良, 术中患者有轻微肢体活动、呻吟, 但不影响手术操作; 差, 术中患者出现肢体活动、呻吟, 影响手术操作, 需追加麻药或按压患者肢体才可继续手术), 并记录患者的清醒时间; 术后观察两组患者胃管拔除时间、肛门排气时间、体温恢复正常时间, 以及住院天数来作为患者康复的观察指标.

统计学处理运用SPSS 17.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计量资料用平均数标准差(Mean±SD)表示, 两组之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 计数资料用%表示, 两组之间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胃肠道肿瘤患者的基本情况 胃肠道肿瘤患者共100例.试验组: 50例, 男33例, 女17例, 年龄60-80岁, 平均67.56岁±7.34岁, 文化程度: 小学及以下14例, 中学24例,大专及以上12例; 肿瘤类型: 胃癌10例, 结肠癌26例, 直肠癌14例; 肿瘤分期: Ⅰ-Ⅱ 18例, Ⅲ-Ⅳ 32例.对照组: 50例, 男29例, 女21例, 年龄60-80岁, 平均65.47岁±8.19岁,文化程度: 小学及以下9例, 中学26例, 大专及以上15例;肿瘤部位: 胃癌8例, 结肠癌29例, 直肠癌13例; 肿瘤分期: Ⅰ-Ⅱ 24例, Ⅲ-Ⅳ 26例.试验组与对照组患者之间性别、年龄、文化程度、合并症、肿瘤类型及肿瘤分期比较, 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表1).

2.2 试验组与对照组患者术前舒适度反应 结果显示,试验组6例(12%)、对照组29例(58%)存在口渴、饥饿、乏力、希望进食等术前反应, 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 23.253,P<0.001).试验组与对照组患者均不存在恶心、呕吐等反应,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表2)

2.3 试验组与对照组患者术中血流动力学指数及SPO2比较 结果显示: 与术前相比, 试验组与对照组患者在术后5 min MAP、HR及SPO2均明显下降(P<0.05).在术后5 min,试验组患者HR及SPO2高于对照组, 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而两组患者MAP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表3).

2.4 试验组与对照组患者术中麻醉效果比较 结果显示,试验组与对照组患者术中麻醉效果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与对照组患者苏醒时间比较,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 -3.121,P= 0.002), 而且试验组患者清醒后言语清晰, 清醒程度优于对照组.两组患者均由同一名高年资普外科医师执行, 手术持续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表4).

2.5 试验组与对照组患者术后康复效果比较 结果显示,试验组与对照组患者术后胃管拔除时间、肛门排气时间、体温恢复正常时间以及住院天数比较,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与对照组患者术后恶心、呕吐、口渴、饥饿和肺炎比较, 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表5、表6).

3 讨论

术前禁食禁饮是减少患者围手术期发生恶心、呕吐、返流、误吸等不良反应的重要措施, 为患者手术的安全性及手术后的恢复做出了巨大贡献[7].传统教科书的有关要求即术前8-12 h禁食、禁水4 h[1], 由于禁食禁饮时间过长, 常会使患者出现很多不良反应, 如术前舒适度欠佳、血容量相对不足[8]、能量代谢紊乱[9]、交感神经系统紊乱[10]等, 甚至加重本身疾病, 直接影响患者手术的安全性.目前临床上为了防止患者长时间的禁食禁饮尤其是接台手术时, 为了防止低血糖、虚脱等不良反应的发生, 常规术前给予葡萄糖补液, 这即增加了患者的痛苦, 又增加了医疗费用[11].

表1 试验组与对照组患者基本情况比较(n = 50, %)

表2 试验组与对照组患者术前舒适度反应(n = 50)

表3 试验组与对照组患者术中血流动力学指数及SPO2比较(n = 50)

表4 试验组与对照组患者术中麻醉效果比较(n = 50)

随着对长时间术前禁食禁饮的不足及危害认识的不断深入, 2009年, 我国的中华医学会麻醉学分会根据我国的国情制订了患儿术前禁食指南, 建议患儿术前禁饮不含酒精清饮料的时间为2 h; 固体食物则建议术前禁食的时间为8 h.2011年欧洲麻醉医师协会和美国麻醉医师协会制定的两项指南一致推荐成人择期手术患者术前禁食6 h, 禁水2 h[12].有学者研究术前禁食禁饮的方案选择为术前6 h禁食, 术前2 h禁饮, 在护理人员指导下口服浓度为5%的常温葡萄糖盐水250 mL, 在进入手术室术前以周围静脉途径给予500 mL浓度为10%的葡萄糖溶液以及500 mL浓度为5%的葡萄糖盐水, 减少患者饥饿、口渴、紧张等不良反应, 降低患者的应激反应程度, 增强对手术的耐受程度[13].另有学者研究在术前8 h禁食、2 h禁饮并与麻醉医师、手术医师进行有效沟通也取得了良好的效果[14].

表5 试验组与对照组患者术后康复效果比较(mean±SD, n = 50)

表6 试验组与对照组患者术后康复效果比较(n = 50)

本研究结果显示, 试验组6例(12%)、对照组29例(58%)存在口渴、饥饿、乏力、希望进食等术前反应,而且两组患者均无恶心、呕吐反应发生.这是由于长时间禁食禁饮, 各种营养物质及水份摄入不足, 在饮食中枢的调节下, 患者出现口渴、饥饿、乏力等术前不适反应[15].某些患者无法忍受会自行饮食饮水, 结果导致手术延期或取消, 特别是婴幼儿更为敏感, 常常不停的哭泣、吵闹, 无疑会增加医患矛盾.而且口渴、饥饿等术前反应, 会刺激交感神经, 使儿茶酚胺分泌增多[16], 导致患者情绪波动较大, 极易烦躁、焦虑[17].因此, 缩短禁食禁饮时间可以减少胃肠道肿瘤患者口渴、饥饿、乏力、希望进食等术前不适反应.

本研究结果显示, 术前相比, 试验组与对照组患者在术后5 min MAP、HR及SPO2均明显下降; 而且在术后5 min, 试验组患者HR及SPO2高于对照组.郑贵永等[18]的研究也支持了本实验的研究结果.由于长时间禁食禁饮, 患者会出现轻度缺水, 血容量相对不足, 血液粘稠度增加[19,20], 手术麻醉后血流动力学指数不稳定, 变化幅度更大, 容易发生心悸、出汗、面色苍白、血压下降等低血糖[21]、低血容量血症反应[22], 甚至会导致心血管疾病的发生.如果术前患者本身合并糖尿病、心血管疾病、消化性溃疡等, 也会加重这些合并症[23].

本研究结果还显示, 试验组与对照组患者术中麻醉效果相当, 试验组患者苏醒时间短于对照组.试验组患者术后胃管拔除时间、肛门排气时间、体温恢复正常时间以及住院天数均短于对照组, 两组患者术后恶心、呕吐、口渴、饥饿和肺炎没显著差异, 与大部分学者的研究结果一致[24,25].以上结果可能表明, 长时间术前禁食禁饮对患者而言, 无疑相当于雪上加霜, 使患者手术耐受能力下降, 手术安全性降低.

综上所述, 胃肠道肿瘤行手术的患者, 缩短术前禁食饮时间, 即术前禁食6 h, 禁饮2 h, 安全可行, 能降低患者的术前不适反应.可有效改善患者治疗的临床效果,对手术的顺利开展及促进患者术后康复有重要意义.

文章亮点

实验背景

术前禁食禁饮对保障患者手术的安全性极为重要.目前临床主张术前8-12 h禁食、禁水4 h, 但是长时间的禁食禁水易导致患者发生饥饿、口渴、低血糖等不良反应,尤其是老年患者.近年来多数研究推荐缩短术前禁食禁饮时间, 而针对我国国情制定的术前禁食禁饮指南的对象是小儿, 成人方面还未有权威指南给予指导.

实验动机

本研究选取需要手术治疗的老年胃肠道肿瘤患者, 通过观察缩短术前禁食饮时间对肿瘤患者治疗效果的影响,为老年外科的诊治提供参考价值.

实验目标

观察缩短术前禁食饮时间对老年胃肠道肿瘤患者临床效果的影响, 旨在为快速康复外科护理理念在胃肠道手术患者围手术期的应用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实验方法

将100例老年胃肠道肿瘤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 每组各50例.对照组患者术前禁食12 h、禁饮6 h, 试验组患者术前禁食6 h、禁饮2 h.观察并记录两组患者术前反应, 麻醉效果, 苏醒时间, 术前及术后5 min血流动力学指数[血压(mean arterial pressure, MAP)、心率(heart rate, HR)]和血氧饱和度(pulse oxygen saturation, SPO2)的变化, 并记录术后康复效果.

实验结果

试验组6例(12%)、对照组29例(58%)存在口渴、饥饿、乏力、希望进食等术前反应, 而且两组患者均无恶心、呕吐反应发生.术前相比, 试验组与对照组患者在术后5 min MAP、HR及SPO2均明显下降; 而且在术后5 min,试验组患者HR及SPO2高于对照组.试验组与对照组患者术中麻醉效果相当, 试验组患者苏醒时间短于对照组.试验组患者术后胃管拔除时间、肛门排气时间、体温恢复正常时间以及住院天数均短于对照组, 两组患者术后恶心、呕吐、口渴、饥饿和肺炎没显著差异.

实验结论

胃肠道肿瘤行手术的患者, 缩短术前禁食饮时间, 即术前禁食6 h, 禁饮2 h, 安全可行, 能降低患者的术前不适反应.

展望前景

长时间术前禁食禁饮对胃肠道肿瘤行手术的患者而言,无疑相当于雪上加霜, 使患者手术耐受能力下降, 手术安全性降低.合理安排老年胃肠道肿瘤患者术前禁食饮时间, 可能降低患者的术前不适反应, 有效改善患者治疗的临床效果, 对手术的顺利开展及促进患者术后康复有重要意义.

猜你喜欢
禁食胃肠道麻醉
体外仿生胃肠道模型的开发与应用
科学(2022年4期)2022-10-25 02:43:06
《麻醉安全与质控》编委会
儿童择期手术前禁饮禁食的现状及研究进展
胃肠道间质瘤的CT诊断价值
地氟烷麻醉期间致Q-T间期延长一例
云南医药(2020年5期)2020-10-27 01:38:14
“关于全面禁食野生动物的决定”之思考与相关法修改建议
医学与法学(2020年3期)2020-09-18 09:21:04
禁食野味 从我做起
科学(2020年2期)2020-08-24 07:57:02
小儿麻醉为什么要慎之慎
禁食野生动物,保护生物多样性
科学(2020年2期)2020-01-08 14:55:16
骶管麻醉复合丙泊酚全身麻醉在小儿麻醉中的应用
哈尔滨医药(2015年5期)2015-12-01 03:58: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