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儿童医院精神心理科
分离焦虑是儿童在和照料者分开时出现的一种焦虑体验。不同的儿童分离焦虑的程度和表现形式各不相同,有的可能表现为情绪行为的爆发,如哭闹、踢打他人、摔东西等;也有表现出回避行为,如回避和老师、小朋友的交流,拒绝参加活动;或者表现出躯体不适的症状,如头痛、肚子疼等;有的还会出现睡眠问题,如入睡困难,噩梦等。
其实,儿童在和家人分开时出现忧虑、焦虑的体验是正常现象,即使是充分关爱的家庭中,安全感很强的儿童也会出现焦虑的体验。只有在焦虑表现持续存在且过于严重,给孩子带来明显痛苦或严重影响孩子的日常生活时,才会考虑疾病的诊断。
因此,在孩子出现了上述的表现时,父母不要过度担心,可以先试一下以下方法。
1.面对孩子出现分离焦虑的表现时,父母首先要稳住自己。
有的父母可能在和孩子分离时自己也会出现焦虑的情绪;还有的父母会认为焦虑是不好的事情,一定要帮孩子消除焦虑才行。有这样想法的父母,一旦发现不能消除孩子的焦虑情绪,自己就崩溃了,围绕上学这个事情,全家都变得很焦虑。
情绪具有感染性,父母的焦虑会传递给孩子,让孩子的症状更严重,情绪稳定的父母才能成为孩子的安全港湾。
2.承认孩子焦虑的情绪,并和孩子一起寻找应对焦虑的方法。
首先,父母应该承认孩子因为和家人分开而存在担心,不要轻视孩子的焦虑情绪,对孩子说“上幼儿园没什么大不了的”“你看xx,他上幼儿园就没有哭”等。
在处理好孩子的情绪之后,和孩子一起探索克服焦虑的方法,并不断地进行练习。可以假设不同的情境下进行探索和练习,如在幼儿园想妈妈了怎么办,或者想和小朋友玩,但是有点害怕的时候怎么办等。通过这样的练习,不仅能帮孩子学会应对分离焦虑的方法,还能增加孩子的自信心。
3.不建议采用“把孩子放在幼儿园,家人悄悄离开”的方式。
因为这样做反而更容易增加孩子的不安。可以试试下列做法:和孩子约定好来接他的时间,并准时出现,同时在接孩子的时候表扬孩子的积极行为,比如表扬孩子能够克服自己的担心坚持上学,认识了新的小朋友等。
希望所有父母能用平和的心态,面对孩子在成长过程中出现的焦虑表现,陪着孩子一起克服这个困难,和孩子共同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