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鹏
怀特岛
2019年12月9日,新西兰北岛丰盛湾近海的怀特岛火山突然爆发,当时有47位旅行者正在岛上观光。根据新西兰警方最新发布的信息,目前已确认17人死亡,两人失踪,有两名中国游客受伤。
刚刚听到这个消息的时候,一种巨大的恐惧感不由自主地在心底爆发。我曾经在丰盛湾居住过一段时间,那里以火山和地热著称,在街区就可以找到天然温泉,进入景区,地表有冒着硫磺蒸汽的裂缝,间歇性的温泉会时不时地卷着高温热水冲向天空。想想都后怕,如果类似怀特岛的突发情况,发生在丰盛湾的其他地方,会有怎样的悲剧。
媒体报道和传出的现场视频,展现的是一种“白日地狱”的即视感,马蹄形的火山口冒着浓烟,喷出的气体高达3000多米。虽然那里面没有滚烫的岩浆,但是整个地面被厚厚的白色火山灰覆盖。当时的幸存者们迅速跑到该岛最远端的一块大石头上,很多人抱头失声痛哭。这些人还是喷发时离火山口比较远的幸运儿。还有一个火山爆发前几分钟在岛上拍到的视频,对比看来和平时并没有太多的异样,只是有说到喷发气体 “看样子似乎比平时更加高”。
新西兰的煎锅湖是世界最大的热泉。
事实上,这个突然爆发的火山并不是一座死火山。1769年10月1日,英国探险家库克船长第一次发现了这个岛,因为岛上不断冒着白色的气体,像缤纷的白色羽毛一样,它就被命名为白色岛屿,音译为怀特岛。由此可见,从最早发现它开始,这座岛屿就不是一个“安定”的状态。研究表明,在过去15万年里,怀特岛一直保持着一种非常活跃的状态。持续活跃的火山周边自然是有丰富的硫磺资源,从19世纪后期开始,这里一直有人在采硫磺礦。1914年,由于地震和火山爆发,火山口的一面内侧发生了巨大的塌方,那一次,有12名矿工身亡。这座火山的海拔只有321米,直径也只有两公里左右,看样子是座不起眼的“小”火山。然而,它却是新西兰众多活火山里锥体最大者之一,其70%的部分都藏在水下,从海底往上计算,真实高度有1600米。在过去的50年里,这座“小”火山其实非常活跃,1981年到1983年,这里的多次喷发彻底改造了岛上的地貌,原有的森林植被基本被全部破坏,剩下的只有光秃秃的火山灰岩,还造出了一个孤零零的小火山湖。2000年,火山坑里多出来3个活跃的小火山口,间歇性地有气体和火山灰喷出,逐渐把火山坑周边都染成了乳白色,这下“白羽”之岛变得名副其实了。在2012年、2013年和2016年,这里还有过几次小的喷发。
这么活跃的火山,怎么还会允许游客登岛?事发之前,当地旅游部门还有宣传怀特岛的团体旅游,每年有1万名左右游客登岛。“与活火山近距离接触”成为怀特岛旅游最吸引人的地方,不断冒出的火山气体,高温冒泡的泥浆,火山湖周边黄橘色的硫磺,使这里成为摄影者的“梦想之地”。在Tripadvisor的用户评价中,85%的人选择了“超好评”。游客一般从北岛丰盛湾地区离该岛最近的Whakatāne出发,当天往返的行程中,在岛上只停留比较短的时间。一天算下来并不便宜,每人收费200到400新西兰元。
悲剧发生后不到一天,就有媒体公开质疑当地政府和旅行社的做法是否妥当,更有人在社交媒体上批评他们组织游人到这么危险的地方去游览,是在赚“黑心钱”。更多质疑指向了新西兰的地震和火山研究机构GNS Science,认为因为他们的失职,民防部门没有及时地发出火山喷发预警,造成了重大的伤亡事故。
火山爆发造成悲剧令人遗憾,但正是火山塑造了新西兰。俊美的山峰、壮丽的峡湾、清幽的深谷和数不尽的地热小镇,都是火山爆发和地壳运动造就的。
GNS Science对于火山、地震、海啸之类的自然灾害有着非常严密的持续监控,在它的网站和手机App上,会实时发布新西兰各个地方的危险指数。新西兰的媒体原原本本地报道了GNS Science在这次火山爆发前一段时间的监测结果。在今年11月的时候,科学家们就发现了怀特岛地层深处的一些微小异样。然而登录GNS Science的网站,打开其他地区的地震波图谱,会发现类似的图案在其他地区也非常普遍。因此,这样的微小异样不足以认定该火山爆发的概率会很高。在此之前怀特岛的火山活动指数一直只有1分(满分5分),只是在爆发前一周,GNS Science把它的指数调整到2分(相比一般正常情况有火山活动的可能性)。那为什么这么低的指数还会形成火山爆发?
在怀特岛火山喷发后几个小时,一些国家的地质科学家就出来澄清了这里面的误解。诸多情况还要从不同类型的火山来说起。新西兰地处著名的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的末端,这条长达4万公里的“烈火之环”上有452座火山,占全世界活火山的75%。有记载以来,世界上90%的地震和81%的强烈地震全发生在这条火山地震带上。
在这条“烈火之环”上的新西兰众多活火山群中,大概有3种类型。其中破坏力和喷发强度最大的一种被称为超级火山,地质界的学名为破火山口。这种火山内部的岩浆非常黏稠,水分很低,所以气体会被全部压在火山内部无法散发出去。当超级火山内部的压力到达一定临界点,会以非常激烈的方式喷发出来,往往也会引起周边的地震和海啸。新西兰北岛的陶波湖和罗图鲁瓦附近的欧卡塔伊纳湖都属于这种类型的火山。
丰盛湾海滩。
全球范围看,美国黄石火山地质公园和印度尼西亚的坦博拉山也是著名的超级火山。其中坦博拉山在1815年的巨型火山爆发被认为是有记载的1300年以来最为强烈的一次,71000多人因此而丧生。那次超级火山爆发之后还带来了全球气候的骤变,全年平均气温降低,很多地方粮食减产,造成了全世界范围内的大饥荒。那一年也被称为“无夏之年”和“贫困之年”。虽然超级火山爆发的破坏力很大,但现代科技可以比较好地监测这类变化,基本可以做到精确预警。
新西兰相当一部分火山属于第二种比较安全的类型,被称为玄武岩浆火山。这种火山的岩浆里水分非常充足,内部的气体可以很轻松地散发出来,形成间歇性的超小型喷发。这种火山只要隔离和控制得当,不会造成人员伤亡,反而会成为大家观光的好去处,而且,它们周边往往也会形成天然温泉,新西兰北岛的罗图鲁瓦周边很多火山都属于这种类型。当地人享受街角的免费温泉是生活的一部分。一些天然的温泉池子属于牧场里的牲畜们,奶牛们会很惬意地卧在其中享受。孩子们放学后,会成群结队地跑到温泉旁边,“蛮不讲理”地赶走里面的奶牛,然后扑通扑通地跳进去,开心地来个温泉浴。
这里的地热资源给原住民毛利人制作美食提供了方便,毛利人很早就开始用滚烫的温泉来蒸煮食物。他们的做法非常简单,首先在靠近温泉的地方挖一个坑,然后把石头垫在最下面,上面放上包裹好的食物(里面可能会有肉类、海鲜、红薯、胡萝卜等),最后把坑口用布或者泥巴封好,等待食物被蒸熟。毛利人给这样的烹饪方法起了一个名字叫“Hangi”,可以翻译为“大地火炉”。还有的毛利村子会把海鲜、绿叶菜和根茎食物放在一个布袋或者篮子里面,直接浸在滚烫的火山温泉里面煮熟。
这次喷发的怀特岛火山属于第三种类型,被称为“成层火山”。它的岩浆黏稠度介于超级火山和玄武岩浆火山之间,水分中等,其中的气体会不断地散发出来,也可能引发间歇性的小型喷发。但是,这类火山内部有时候会在短时间内形成强大压力,从而爆发出来。这种类型的爆发破坏力虽然不及超级火山的巨型爆发,但也会给周边的生命带来毁灭性的后果。由于它的内部巨大压力形成非常快,影响因素也非常多,对这种爆发的监测和预测一直是学术界的难题。
除了新西兰的怀特岛,日本本州名古屋附近的御岳山也是这种类型的火山。它在爆发之前,一直是當地居民户外活动的主要地点之一。由于其周边山坡比较平缓,植被茂密,很多家庭会在周末到那里休闲徒步。在2014年9月27日那天,由于御岳山地层内部一处微小的岩层发生断裂变化,地表水流入后瞬间被加热为水蒸气,造成火山内部的压力瞬间增大,高温蒸汽和热水很激烈地喷涌出来,形成了毫无征兆的喷发。那是一个天气晴朗的秋日周末,很多家庭带着孩子来到山坡上徒步,那次火山爆发带走了63个鲜活的生命。在全球地震火山监测预警最发达的日本,还造成了这样的惨剧,可见成层火山爆发是多么的不可捉摸。
奥克兰西天堂码头。
此次怀特岛火山喷发其实也是周边连续地质活动的一个“小插曲”,爆发前内部压力形成比较迅速,喷发也比较短暂。这座新西兰北部的“白羽之岛”,从天堂到地狱,也只是一瞬间的事情。爆发的当时,站在火山口的那些游客被突如其来的地裂分隔开,瞬间爆出的大量高温蒸汽和有毒气体就这样带走了他们的生命。此次喷发之后,虽然这里还有较大概率形成再次喷发,但是规模也不会很大。在GNS Science的网站上,怀特岛的火山活动指数只有3,意味着只有小型火山喷发的可能。
火山爆发造成悲剧令人遗憾,但是总的来说,正是火山塑造了新西兰。俊美的山峰、壮丽的峡湾、清幽的深谷和数不尽的地热小镇,都是火山爆发和地壳运动造就的。最著名的活火山当属汤加里罗国家公园里的鲁阿佩胡火山,它的“暴脾气”让身边的步道声名鹊起,还激发了大导演彼得·杰克逊的灵感,把它放在电影《指环王》里面,并命名为 “末日火山”。火山灰也给新西兰带来了众多优良的天然牧场,新西兰的乳制品也因此被贴上了最纯净的标签。后来我们全家搬到了惠灵顿,虽然没机会享受随处可见的温泉,但是离马丁堡酒庄只有不到一小时车程。充足的日照和肥沃的火山土壤使得那里很适合葡萄生长,出产的黑皮诺、长相思和雷司令都名声在外,我们则一有机会就找个阳光明媚的周末,前去享受美酒和美食。
◎ 来源|南方周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