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荣
日前,2018年国际学生评估(PISA)测试结果公布,我国北京、上海、江苏、浙江四省市作为一个整体取得了第一名的好成绩。然而面对这份可喜的成绩单,却有一些论调颇为刺耳,说什么中国学生太苦、刷题刷出来的成绩不要也罢等等。
PISA测试被称为一个国家教育系统的体检报告,是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教育质量监测项目。由于测试对象是正处于拔节孕穗期的15-16岁学生,其结果也多被发达国家视为教育改革的重要指向。中国学生拔得头筹,是对我们基础教育的某种肯定。不假思索予以否定,甚至还以此为由自我抨击,实在荒唐。固然作为样本提取,这样的测试成绩更多是代表我国较发达地区的教育水准,但同样反映出我们的教育理念和方法科学有效。为否定而否定,甚至动辄就用“刷题”“填鸭”抹杀中国教育的优长,显然过于极端。
“优异成绩不是随意得来的,背后有强大的教学在起支撑作用。”谈到中国少年斩获桂冠,一位老师如是感叹。中国的基础教育一贯严谨扎实,着眼的是学生知识结构的四梁八柱。教学内容内涵丰富,博闻强识的日积月累为学生分析方式、逻辑思维的训练打下深厚根基;老师授课讲求因材施教、因人而异,耐心解答、循循善诱中激发着孩子们的学习动力。特别是在数理化方面,多少科学大家在攀上学术高峰后,无不感喟自己受益于学生时代过硬的基本功。更有趣的是,当一些人对中国的基础教育横挑鼻子竖挑眼时,很多英国学校却史无前例地引入中国数学教材,“九九乘法表”也走进英国小学课堂。国之大计,教育为本。对任何一个国家而言,搞好国民教育都是大事难事,需要动态调整的改革思维,理性平和的观察视角。从这个意义上说,新出炉的PISA测试结果就像一面多棱镜,映照出一些人对中国教育略显极端的认识和心态。
归根结底,PISA测试远不止一份排名那么简单,其评价的目的在于探明教育系统、学校、家庭对学生素养的影响,并为教育决策提供依据。正如报告显示,我们的基础教育依然存在教育资源不均衡、乡镇师资短缺、学生学习效率偏低以及对学生心理健康关注不足等问题。“按图索骥”在今后的教育改革中补齐短板,树立更为科学的教育质量观,恐怕才是其真正价值所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曾出版过一本名为《学习社会》的书,强调“我们再也不能一劳永逸地获取知识了,而需要终身学习如何去建立一个不断演进的知识体系——学会生存”。
身处信息爆炸时代,知识更新迭代速度越来越快,终身学习已然成为现代教育的新使命。对于我们来说,在一辈子的教育长跑中,PISA测试仅仅属于起跑阶段,切不能因开跑较快就放松其后赛程的腳步。在稳住起步优势的同时,夯实耐力跑好中程直至冲刺终点。这样,我们的教育体系与质量才能螺旋式上升,成为人才培养的源头活水。
◎ 来源|北京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