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志荣
摘 要:合理分组是小组合作顺利开展的基础,通过合理化的分组,以及学习小组在课堂的运用,提高教育教学水平,培养合作精神。
关键词:小组组建;分组原则;小组的运用
小组合作学习的实质是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参与意识,团队精神,形成良好的互助、互动关系。
小组的组织建设,主要指分组的原则,即考虑小组内各成员间性别、学习成绩、能力方面的差异。另外还可以家庭、经济、社会背景和性格、脾气等的差异。小组的人数,几人为宜。小组内各成员的分工与职责,建立评价与奖励制度等。
小组的运用,主要指如何将小组合作运用于课堂教学、班级管理、纪律卫生等方方面面。
合理分组是合作学习的基础。通过实践与研究,探寻科学合理的分组办法,提高小组合作的有效性。帮助学生建立良好的同伴关系,培养正确的竞争意识和良好的合作精神。建立新颖的师生关系,师生融洽相处、互相尊重。
一、学习小组的组建原则
一般以6人为一组。根据成绩平均分组,每组1号成绩最好,6号最差,各组平均成绩基本相同。如遇到小组成员全部或1个为男生或女生,则进行微调,原则上同号调节。
分组原则:性别比例、学业成绩、性格特点、兴趣倾向、交往能力、品行状况。
教师分包小组:政治教师:各班1组;历史教师:各班2组;地理(初三物理)教师:各班3组;生物(化学)教师:各班4组;语文教师:各班5、6组;英语教师:各班7、8组;数学教师:各班9、10组;初二物理教师分包所任班级的班主任承包小组的单号组。职责:所包小组的辅导教师;通过和学生座谈、交流,指导学生的学习、甚至生活、做人等全方位指导。所包小组的各科成绩做为教师的考核成绩之一。
二、学习小组的职责分工
1.各小组成员分工。
每个人都是学科小组长:1号数学、物理、口语;2号语文、生物;3号英语、地理;4号政治、国学;5号历史、美术;6号音乐、体育、微机。
2.小组组长的产生与培训。
小组长的选聘方式有直接任命、学生推荐、竞选等。课改初期,小组长的选取自然是择优聘用。一个月后全班民主投票选举产生新组长。新的小组长不是终生制,全体同学、班主任和各任课教师定期对小组长打分,实行末位淘汰制。要慎重选择组长,主要考虑以下几方面:首先考虑学习成绩,成绩在小组内要处于中上等,但并不一定时学习最好的,一般由1至3号的学生担任。其次考虑其组织能力、责任心和威信等因素。
(1)定位:助手、学习领袖、学习英雄。
(2)要求:①态度积极、率先垂范;②学习习惯好、学习能力强;③乐于助人、负责任;④组织、管理能力强;⑤集体荣誉感强。
(3)培训:①班主任手把手帮带(职责与沟通意识);②借助舆论和小组长论坛(班会表扬与交流);③借助家长(传授一些人际交往的方法与技巧,培养责任与担当)。
(4)安排晚自习预习的科目、时间,小组统一预习。
选好组长,让他们真正成为自己管理班级和实施高效课堂的好帮手!
3.值日班长职责(班长监督、指导)。
学习、纪律、卫生的各方面。
三、学习小组的管理与评价
首先,小组内又有组合:1、6号;2、5号;3、4号绑定组合。
1.加分细则。
①学生讲课+5分,讲的精彩可+8分(学生自发鼓掌)。②回答问题错+1分,对+2分。③教师上课时,将学生在合作探究、展示、测验各环节得分在黑板上记录,将10个小组按所得成绩分成5个等次,每两个小组为一个等次,一等加5分,二等加4分、三等加3分,四等加2分,五等加1分。由值日班长计入小组得分。(说明:如果一节课这个小组都没有表现,没有加分,则最后不加分)。④自习课由值日班长记录纪律情况,安静、专注加3分。⑤关于作业:小组全部完成+5分。⑥卫生:打扫干净整洁,加3分。⑦其他:其他方面诸如好人好事+5分,语言文明、帮助同学+2分。自行掌握。
2.评价与激励。
①每大周计算总分并排名,按排名的顺序小组可获得挑选座位的权利。(小组的座位每大周调换一次,得分第一的小组优先挑选座位,第二名第二挑选座位,以此例推)②得分前三名的小组拍照并在成长墙公布,发奖品。③得分前10名的同学拍照并在成长墙公布,发奖品。④每大周一总结,分数清零。下一大周重新计算。
四、小组文化与班级文化建设
1.小组文化:
①取一个激情四射的组名。②定一句积极健康的口号。③设一枚靓丽的小组标志。④立一个小组的奋斗目标。⑤树一个奋发向上的愿景。⑥制定组规,每日小结、反思,表扬、批评。
2.班级文化。
利用班级南墙,张贴小组手抄报;公布小组分数;小组排名;班级明星榜等。
小组合作,首先运用于课堂教学,通过小组合作学习,把课堂还给学生,提高课堂效率,提高学生学习能力。小组合作学习不仅将学生个体间的学习竞争关系改变为“组内合作”、“组间竞争”的关系,还将传统教学中的师生之间单向或双向交流改变为师生、生生之间的多向交流,学生有更多的机会发表自己的看法,为他们提供一个较为轻松、自主的学习环境,提高了学生创造思维的能力,将学生课内学习延伸到课外,使他们在参与学习的活动中得到愉悦的情感体验。让学生由被动变为主动,把个人自学、小组交流、全班讨论、教师指点等有机地结合起来,进而促使小组之间合作、竞争,激发了学习热情,挖掘了个体学习潜能,增大了信息量,使学生在互补促进中共同提高。
注:本文系邢台市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课题《小组的组织建設与运用研究》(1701229),研究成果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