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阿志
摘 要:写作时语文教学中非常重要的一个部分,也是学生对语文学习与运用的一个综合表现,需要学生将平时所学习到的语文词语、句式以及平时所搜集到的素材进行论述,在考试中也占据着重要的分值。因此,在各个阶段的语文教学中都非常重视写作的教学。那么在小学语文阶段,为了培养学生的写作意识、提升写作能力,要运用“短篇写作”教学方法进行引导。
关键词:小学语文;短篇写作;教学训练;实践教学策略
短篇写作是一种相对简单但是又能够在平时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写作习惯的写作教学方式,通过教师相关任务的布置,结合学生在课堂上所学的知识、生活中的经历来进行作文段落的叙述。
在短篇写作的不断练习之下,学生不仅能够更加灵活地运用课本知识,更能够形成良好的写作习惯以及写作思维,帮助学生在小学阶段奠定更加坚实的语文写作基础。
一、突出以学生为重的教学导向
任何一门学科的教学都应该注重以学生为教育的主体,及时转变传统的教学理念,将课堂更多的留给学生,并且教师也应该积极地融入到学生之中,多进行沟通与交流,从而更好地去了解学生生活中、学习中的情况,也能够及时的了解到学生当前所感兴趣的话题,能够以此作为学生“短篇作文”的写作话题,以此不仅是尊重学生主体地位的表现,更能够通过学生的话题来激发学生写作的兴趣。[1]
例如在小学课文的教学中,有许多的课文都是对人物、动物等诸多事物的描写,不仅如此,在生活中学生讨论最多的也是自己的父母、自己所看到的动物等等,那么教师就能够借助课本内容或者是学生讨论的话题,来设计一个“我眼里的他(她/它)”为主题的短篇写作,内容则是根据学生自己所想要描写的事物为主,没有统一的写作对象。
让学生借助知识的学习以及自己的观察进行写作,教师也能够根据学生的兴趣向学生展示一些更加丰富的事物让学生进行选择与写作。以此来有效的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与养成写作习惯。
二、将“短篇写作”融入生活,发散学生思维
写作的素材来源于生活,因此,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寻找写作的素材是培养学生写作思维的一种有效地方式,学生在生活中所获得的情感、感悟等等也是写作中的不可或缺的一种情感。
在小学语文写作的教学中,即使是“短篇写作”,教师也要积极地引导学生将生活融入到其中、将自己的情感融入到其中,来充实、丰富自己的作文,也能够让作文变得更加的真实有情感,并以这种形式来激发学生的写作思维、写作情感。[2]
在语文新课程标准中就对写作明确指出:“写作要引导学生贴近生活,将生活中的所思所想以及情感都融入到写作之中,让写作成为学生情感表达的一种直接的方式。”
因此,在小学语文“短篇写作”教学中,教师能够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如何去观察一个事物、如何去描述一个事物、从什么角度去看待等等,但是教师不能够禁锢学生的写作思维,引导学生积极地融入到生活的同时也应该积极的表达自己的情感。
在课后的“短篇写作”任务的布置之后,教师让学生自己寻找写作主题,没有字数的限制、没有内容的限制,唯一的要求就是情感的表达以及语文写作技巧的运用。久而久之,在这种情感融入写作的锻炼之下,学生能够更好地提升自己的写作能力。
三、写作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当前语文写作需要的是创新,而不是一成不变的写作思维、一成不变的写作框架,要能够展现学生的自我,独特的情感表达方式、叙述形式等等。
教师在教学期间不能够束缚学生的思维,不能够一味地强调写作的形式、写作的思维,更应该为学生留有更多属于自己思考的时间,并能够为学生展示许多不同形式、不同色彩的优秀作文,让学生能够进行借鉴,打开写作的创新思维,为学生的写作增添新的能量。[3]
在小学阶段,学生的思维正处于形成的阶段,在这个时期,教师要进行正确的引导,在进行“短篇写作”的同时通过各种写作方式的引导打开学生的写作思维。
例如在对同一个事物的描写时,在许多学生脑海中都有一个共同的写作方向与写作思路,这是教师就能够引导学生转换思维,换一个角度去进行观察,给学生提供更多写作的方向与写作思维,让学生进行选择,或者是尊重并鼓励学生自己的写作方向。
四、总结
小學阶段语文写作教学至关重要,关乎于学生的写作习惯、写作思维的养成,让学生能够在生活中去感受语文的美,并能将自己真实的情感表达在作文之中,不仅如此,开放学生的写作思维还应该积极地挖掘学生潜在的创新意识,引导学生通过自己的方式去表达情感,而不是按照固定的写作模板与写作形式。“短篇作文”是对写作的一个训练,简单但是却能够充分的调动学生的写作兴致,并且在反复的练习下能够逐渐的提升学生自身的写作水平。
参考文献:
[1]张志辉.浅论小学语文写作教学——短篇写作的问题及改进策略[J].新时期小学语文写作期刊,2016(23).
[2]李小琴.探究“短篇写作”教学实践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探索[J].现代小学教育实践与研究,2017(5):28-29.
[3]郭文斌.探究短篇写作教学方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J].新时期小学语文写作天地(小教版),201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