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人什么时候会觉得自己开始变老了呢?
从一个接一个的失去开始。
2020年1月16日上午7:30分,著名主持人赵忠祥老师在世纪坛医院病逝,死于癌症。
仔细看了一下整个治疗过程,我其实很迷惑:竟然2019年年底察觉身体不适才去医院检查,才发现癌症,才发现已经扩散。
我本以为,像他这样的人是不会缺医疗资源的。
根据公开的新闻来看看,赵老师最后几年,顶着快80岁的高龄和疾病,还在四处参加综艺、卖字、接小广告。
很多细节看来,他的晚年过得似乎并不轻松。
昨天原本是赵老师78岁的生日。
从概率学上来讲,人从出生的那一天回去,概率大概只有0.0027。
也就是说,人这一生,期望实现一种“时间的完整”是很难的,但是比时间更难的是,实现“人生的完整”。
很多人在讲,赵老师的离去意味着一个时代的彻底终结,但是,能够真正有资格“代表时代”的人其实并不多。
赵老师的黄金时代,也是电视的黄金时代。
1942年,赵老师出生在河北邢台市宁晋县,后来少年的他去了北京市第22中学读书。
22中的强项是体育,17岁的赵老师,浓眉大眼,原本喜欢体操,结果,后来阴差阳错,碰上一次广播电台发海选,当时应者如云,有一千多人报名。
人不轻狂枉少年,更何况原本就浓眉大眼。
少年赵老师出于好胜,也去报了名,最终,历时四个多月,从一千多个人里脱颖而出。
就这样,17岁的少年赵老师一脚踩住了时代的裤腿,闯进了北京电视台,也就是后来的中央电视台。他成为了中国第一位男播音员,也是第二位电视播音员。
人和人的差距往往在很早期的时候就已经产生了。
我十七岁的时候,没感觉那是我的黄金年代,只是想吃,想睡,想姑娘,想永远躺着看天上那半明半暗的云。
虽然也很生猛,但是整天忧愁的,尽是一些情情爱爱以及明天吃什么的“少年牛顿之烦恼”。
所以,平庸的我没能和那个时代发生关系。
但是,优秀的赵老师不一样。
17岁的赵老师,已经站在了一个传播行业的新起点上,成为了“被时代选中”的人。
整个中国电视行业,的的确确,无比深刻地,紧紧地烙下了他的印记。
无数的电视节目主持自不必多说,更为经典的是纪录片系列。
那是他的另一個开端,全新的版本。
1981年,他主持播音的《动物世界》成为一代记忆,这也是他最为经典的荧幕作品。
17岁的少年牛顿,最期待的就是那一句:
“春天到了,万物复苏,又到了动物交配的季节……”
他那磁性的男中音,是对这个系列最生动、最具中国化的演绎。
十几年后,这也是我青春期最叛逆时,为数不多的能和父母一起安安静静坐在电视机面前,不争执、不换台的电视节目。
我们一起,坐在电视前,看着动物世界,BGM是:
“春天到了,万物复苏,又到了动物交配的季节。”
不仅是纪录片,从1982年开始,赵老师他还主持了春晚十余年。这十年,青年赵老师也一路变成了中年老赵。同时,老赵也借助春晚的舞台,又一次真正地把他的个人符号,紧紧地烙入了时代的胸口。
客观点讲,这是不曾有第二个人做到过的,以前没有,以后也不会再有。
凡能为人所不为者,必有其过人之处。
论业务能力、专业水平、行业地位,赵老师在电视领域的行业地位,不出意外,是可以成名成家的。
甚至,行业里第一次使用“节目主持人”这个称呼,就是从赵老师开始的。拥有定义标准的能力,这是所有主持人的梦想。
除了主持,赵老师还做过很多其他类型的作品,也客串过《我爱我家》。
其实,在那个时候,宋丹丹就已经见过赵忠祥了。
你们别真的把艺术定义为生活,艺术只是艺术。
人体艺术才是生活。
转眼间,来到了1994年。
也是在这一年,步入中年的赵老师又一次操刀了一个经典节目《人与自然》。
毫无疑问,这是又一部能让人们记住的经典。
《人与自然》,这也是那个信息匮乏的年代,普通大众能够和大自然“紧密”接触、窥探其中迷人细节的为数不多的优秀作品。
看过动物世界,再看人类世界,似乎也没什么本质区别。
赵老师一直是一个很“端正”的人。
之所以加引号,是因为从年轻时的照片就能看出来,虽然给人感觉很稳重,但是更难得的是,其实青年赵老师,仍旧是一个有突破精神、敢于突破的人。
很多人看到后,满是指责和批评,从今天来看,这里面或许也有些不易,有些无奈,有些不那么痛快。
自然是残酷的,人是复杂的。
如果把传播行业,也看做一个生态系统,随着环境的演变,优势物种也是在变化的,运动的。
互聯网对于信息流动模式的深刻改变,剧烈地影响着这个生态系统的“生态位”。
在当下的传播环境中,做“权威”是危险的。
年轻人乐于消解一切,反叛一切过度严肃的东西,所以李诞的“地躺学”走了出来,“解构一切”进化成了优势物种,吞噬着其他电视物种的流量和时间。
赵老师或许比任何人感受都深。
很多时候,走向那个神坛上是危险的,被高举起来的时候,下一个动作,就是重重地跌落。
被托举得越高,积蓄着跌落的势能就越大。这是物理世界的基本法则。
眼见他起高楼,眼见他宴宾客,眼见所有人都渴望楼塌了,眼见是非成败转头空。
下一个春天马上就要来了,又到了动物们交配的季节。
可是这次没有了赵老师的解说。
今天,很多人都讲,90后,开始失去了。
越来越多人陆陆续续来到30岁的关口,肉眼可见的,这种失去正在越来越猛烈。
我不是一个“易感”的人,也不是非要缅怀别的什么,只是有时候突然就觉得世界变了。
这两年开始,身边有了患重病的朋友和早早离世的发小,感受到身体的变化,以前班里那些美丽的姑娘们皮肤肉眼可见地塌陷,似乎有些东西真的变得不一样了。
这一年,是我从未如此清晰地感受到衰老的存在。
长大就是这样,看的越来越多,经历的也越来也多,消失和破灭的就会越来越多。
转眼间,2020年已经过去半个多月了,第一批奔三的90后,他们“30岁”的初体验也即将满月。
三十岁之后的我,天色微微向晚,似乎很久都没有看到过天上懒洋洋的云彩了。王小波说,它们有些下半截沉在黑暗里,上半截仍浮在阳光中。
在我一生的黄金时代,我有好多奢望。我想爱、想吃,还想在一瞬间变成天上半明半暗的云。
二十多岁的时候,我就已经无比深刻地预见到了这一点,我从来没觉得自己可以永远生猛下去。
但这头发也TM跑得太快了,能不能等等我,看看人家赵老师的头发。
刚刚又回去看了看《人与自然》,还有几集春晚的片段,想想十几年前,家里那台春节不休息的电视机,还有前面曾经坐着的人,满地的瓜子壳,冒着热气的茶水,暖熏熏的炉子,空气里燃过的火药的味道,红色的对联和窗花。
似乎已然是上辈子的事情了。
下周五,是今年的农历新年,这一页是真的要翻篇了。
人生代代无穷已,春意年年只相似。
来源|牛顿顿顿(ID:creatviewer)
作者|东半球第二正经の
头图|倪萍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