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 卓
(福建商学院工商管理学院,福建 福州 350012)
在我国提出加快农业现代化发展战略后,在我国政策的支持下,农村农业获得了稳步的发展,取得了一定的成果。然而在新常态形势下,农村农业发展依然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包括:难以进一步完善农业结构、农民收入水平增长过慢等,急切的需要对农村产业进行融合式的发展,打造全新的农村产业发展格局,推进农村经济发展。
农民是农业发展的根本,要想完美的解决“三农”问题,必须要从根本上保证农民的收入水平,在提高农民受益的前提上,才能够有效的推动农业农村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当下农民收入问题主要表现在收入增长幅度逐年降低,提高难度较大等方面,成为发展现代农业的一大重要阻碍。打造农业产业融合全新发展格局不仅符合农村发展现状,也是新时代发展的必然趋势,是提高农民收入的重要举措,能够形成效益更高、更加健全的农业产业链。农民在产业融合发展的过程中可以通过第二产业、第三产业多个不同渠道获取更多的利润空间,并在农业功能不断丰富的同时享受到高收益。
农业是我国发展和强大的关键,国泰民安建立在农业繁荣发展的基础之上。经过长期努力发展,我国农业发展取得了理想的成绩,生产能力达到了较高的水平。然而农业发展仍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例如:生产成本逐渐提升、农产品供应及需求二者间的冲突明显、劳动力就业转移等,这些都影响了农村农业的发展。而促进农村产业融合发展则是解决上述问题的有效对策,有利于提高农业经济效益,在开拓农业发展道路,构建农村新业态后,对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也大有裨益,能够对农产品供给系统进行完善,促进了农业发展和先进科学技术的融合,使农村农业竞争实力显著提升,推动了农业发展更具集约化的特点。
在落实改革农村发展政策的过程中,乡村建设进步明显,但这同小康社会的全面建设这一战略性发展目标的实现还存在一定的差距,还需要做出很大的努力,助力农村农业的发展进程。随着农业经济增长速度的放缓,农村农业发展压力越来越大,改革农村农业发展已经势在必行,加快农村产业融合发展是顺应时代发展潮流的必然举措。促进农村农业现代化发展,加快新农村建设最有效的方式就是构建农业产业融合发展模式,借助开发农村旅游业、经营特色农产品以及建立现代农村产业园等多种途径,充分挖掘农村发展潜能,为农村发展提供全新的动力,极大的缩短了乡村和城镇之间的发展差距,促进了乡村可持续发展战略目标的达成。
在构建农村产业融合发展模式的过程中,需要充分发挥资源优势,拉长农产品产业链,形成多元化的产业融合主体,制定健全的保障机制,鼓励农民积极参与到产业融合发展中,并对农村农业的功能进行开发,凸显其文化价值,促进农村经济高速发展。
在推动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的过程中,要充分利用农业农产品资源的优势,对特色化的主打农产品进行推广,消除农村三大产业之间的独立性,有效延长农产品产业链。农村产业融合发展涉及到不同的环节,其中不仅包括农产品生产的内部整合,农产品生产及加工的整合,还包括农产品从生产到加工再到销售整个过程的整合。因此需要在一体化发展模式下,强调农产品的地方特色,扩展农产品的销售途径,形成线上销售和线下销售相整合的销售形式,为农民创收。农业生产主体和农产品加工企业间的协作也属于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的范畴,在这种发展模式下,企业能够获得质量有保障的农产品资源,形成可靠的农产品原材料获取渠道,从而通过高效的制造和销售模式,扩大农产品经济效益,这对农产品品牌形象的构建有很大的帮助,有利于形成良性发展模式。在促进农产品物流业、餐饮业以及加工业等跨行业整合的基础上,农村地区独特的发展优势得以充分的体现出来,可以使农村产业特色更好的体现出来,有效推动农村经济发展。
为了加快农村产业融合发展,迎合农村经济发展形势,必须要构建多元化的产业融合主体,打造一批全新的农业经营主体,并建立专业化的农业合作组织,发展现代农业。只有依靠多样化的农村产业融合主体,才能够为农村产业融合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实现农民的持续增收。构建农村产业集群也是促进农村产业融合的关键措施,这就要求基于整体的角度,集约高效利用农村生产要素,优化配置生产力、科学技术以及土地资源等,实现农业资源利用效率的最大化,推进产业结构优化。作为农村产业主体,新型经营主体可以和领军企业可以建立良好的农产品销售订单式合作关系,依靠品牌知名度及形象,扩大农产品的销售量,获得规模效益,进而使农村农产品种植行业以及加工制造业获得更大的发展空间。同样,经营主体也可以自主对农产品的生产、加工及销售的一体化经营模式进行构建,在节约成本的同时,获得更大的经济效益。
基于现代农业背景下建立在农业经营合作组织可以通过对农机专业合作服务社进行构建的方式,为提高农民收入为导向,对土地资源及劳动力资源进行整合,在规模化的生产经营工作中,为农民增收创收。农业经营组织形式较多,包括:社会服务组织、农业协会以及现代化企业等,均应起到积极的带头作用,在丰富农村产业融合主体同时,在农村第二、三产业中更好的渗透第一产业,实现农村第一产业的转型升级,确保广大农民能够在农村产业融合发展过程中享受到更多的利益。
构建农村产业融合发展模式的根本目的就在于推动农村的可持续发展,而农民又是农村发展的核心所在,所以应从根本上提高对农民利益保障的重视。现代农业背景下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多样化发展在一定程度上存在无法确保基层农民利益的问题,所以需要对配套的产业融合发展机制进行制定,践行以农民为本的发展理念。首先应对激励制度进行构建,政府机构要农村新兴产业的发展以及产业主体的多元化发展提供充足的资金保障,使更多的基层农民能够上岗就业,并鼓励农民入股,包括资金入股以及土地使用权入股等方式,设置合理的分红比例,提高农民收益水平;其次要构建健全的共享机制,在全新的农业产业形态下,应在农业产业化联合体内部制定科学、合理的协议规定,使组织合作关系更加稳定、可靠,并借助政策制度带领农民入股,使农民共享产业融合发展成果;除此之外,政府也应对引导机制进行建立,发挥成功农村产业融合主体的榜样作用,大规模开展宣传活动,引导农民参与产业融合。
实现农村产业融合发展除了要延伸农产品产业链条之外,还需要对农村的风土人情、习俗文化等进行深入的开发,借助农村、农业这两个有效的载体大力发展生态观光旅游业。在挖掘农村农业功能的过程中,可以针对农村特有的生态环境、生产活动,开发一系列的体验项目,打造特色化的休闲农业,为农村发展带来更多的发展活力。开发农村农业文化价值也是促进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的关键路径,要使农村农业集休闲体验功能、农业观光功能、文化教育功能和绿色环保功能于一体,有效整合旅游行业以及农村农业。农村可以对休闲观光文化园进行建造,一方面为游客提供一个很好的体验农村生活的机会,让游客观赏到美丽的乡村景色,另一方面允许游客对蔬菜、果实进行采摘和购买,还能够扩大农产品的销售途径,开辟全新的农业农产品经营发展道路,这样才能有效带动农村产业融合发展。
在进入到经济发展新常态后,农村农业传统发展模式已经无法满足新时代的发展需求,处在现代农业背景下,促进农村产业融合发展势在必行,可以对农业产业结构进行完善,是创新农村经济发展路径的重要举措。但实现农村第一、第二和第三产业的融合发展是一项繁琐和艰巨的任务,需要政府机构、社会以及市场等主体联合起来,在实践过程中不断积累经验,从而探索出一套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化农村产业融合发展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