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种植中的抗病技术

2020-02-12 09:01李明德
江西农业 2020年23期
关键词:立枯病抗病性抗病

李明德

(云南省景谷傣族彝族自治县益智乡农业综合服务中心,云南景谷 666400)

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水稻是非常重要的主食。水稻的质量和产量对人们的生活有直接影响。当前,在我国农业经济发展中,水稻种植业依旧是主力军。所以,在水稻种植过程中,一定要加大对抗病技术的重视,结合病害成因,有针对性地制定抗病方案,保证病害不会对水稻的产量造成影响,进而全面推进水稻种植业可持续发展。

1 水稻种植中的抗病技术要点

1.1 水稻选种抗病处理 在实际的水稻种植过程中,为了最大限度规避病虫害问题,应该从根源着手,加大对选种抗病处理的重视,科学选种,科学对种子进行处理。

第一,水稻种子的选择。通常情况下,选择高质量的种子,可以很大程度上促进水稻质量以及产量提升[1]。在我国,很多地区都适合种植水稻,地区不同,气候环境和自然条件也存在很大差异。只有确保选择的品种可以与环境相协调、相适应,才能更好地促进水稻生长。在选种阶段,应用抗病技术可以大大增强种子抗病性,为水稻后期的健康生长提供保障[2]。因此,选用的种子要有良好的耐寒性,适应环境的能力强,抗病性强高,稳定性相对良好。同时,种子的选择应该综合考量种植地的实际情况,保证种子可以和当地的气候、土壤等相适应,高效规避病害问题。

第二,科学对水稻种子进行处理。在水稻种子选择完成后,应该适当借助药物浸泡种子,使得水稻种子能够在种植的初期阶段就具备较强的抗病性。在对种子展开药物浸泡的过程中,大多会使用20%三环唑800倍液,将种子在药液中浸泡1~2 d。在水稻育种期间,可以采取杂交手段,获取新品种水稻,以全面提升品种抗病性,从整体角度提高水稻的产量,促使水稻种植经济效益提高。

1.2 水稻种植的抗病管理 在对水稻实际种植的过程中,为了能够更好地防治病虫害问题出现,应该强化对种植阶段的管理,加大对抗病的重视。在水稻种植阶段,应该结合当地情况,科学且合理地对种植密度进行安排。通常情况下,水稻种植过密或者过稀,必然会对水稻的整体产量和质量造成影响。同时,精准掌握好施肥时间,对施肥用量进行严格把控[3]。经分析,适量的肥料能够科学改善土壤营养成分,为水稻的生长发育提供足够的营养。此外,水稻不同生长时期对抗病技术的要求不同,在技术应用和选择上,需要遵循适宜性原则,以确保水稻在生长期间不出现严重的病虫害问题,促进水稻种植业可持续发展。

1.3 水稻种植的水肥管理 在水稻种植过程中,做好施肥管理工作,能够让水稻病虫害问题得到有效把控。在肥水管理阶段,施肥是非常关键的内容,所以必须要控制好,保证肥料适量,并严格管控好施肥时间。同时,熟练掌握施肥的方式方法,保证施肥方法能够和水稻的发育情况相适应。在管理期间,强化对施肥养分的控制,根据肥水配方,将氮∶钾∶磷规定在2.1∶1.2∶1.0。在选择水稻肥料时,尽量选用复合肥,在水稻缓秧期,坚决不可以乱追加氮肥,控制好用量,保证在水稻生长后续不会出现抽穗延迟的现象,促进水稻结实率提升。此外,在对水源的管理上,可以干湿结合,与施肥工作一同开展,防止水源被病菌感染。

2 水稻种植中抗病技术的具体应用

2.1 水稻立枯病的抗病技术 在水稻种植过程中,立枯病是一种较为常见的病虫害问题,对水稻的健康生长影响非常大。通常情况下,在水稻幼苗时期,立枯病出现的概率非常高。一旦水稻感染立枯病,水稻苗就会发黄变弯,抗病性也严重降低,极易被其他病菌感染[4]。同时,患立枯病的水稻幼苗整体长势缓慢,不能在标准范围内生长,严重制约了水稻质量的提升,也阻碍了其产量的提升。出现这种病害,主要是因为水稻生存环境的温度不高。

为了让立枯病得到良好控制,应该从水稻生长环境着手,加大对温度的把控,对幼苗进行合理保温,让幼苗健康生长。同时,做好幼苗的通风工作,不断增强水稻苗的抗旱能力,进而从根源防治病害。

2.2 稻瘟病的抗病技术 与水稻立枯病不同,稻瘟病大多出现在水稻抽穗阶段。水稻感染稻瘟病时,稻节位置会呈现出小斑点,并随着水稻的不断生长,斑点逐渐扩大,久而久之,水稻的株干就会断裂,对水稻产量以及质量都造成很严重的影响。通过对稻瘟病的深层次分析和研究可知,诱发该病的原因主要是在水稻生长期间不具备良好的光照条件,且水稻的生长环境十分潮湿。

为了有效缓解稻瘟病,应为水稻生长创造良好环境。在实际的水稻种植期间,应该科学调整水稻种植间距,有效调控,确保水稻具有良好的光照条件。同时,若发现水稻在生长的过程中有白斑出现,一定要及时开展杀菌作业,保证其他水稻不会被感染。此外,可以适当对水稻施肥,增强水稻抗病能力。

2.3 水稻纹枯病的抗病技术 通过对水稻纹枯病的分析可知,在水稻生长阶段,该病发生率非常高。水稻纹枯病大多出现在稻秆与稻叶中。水稻感病后,稻叶上出现圆形斑点,后渐渐转化成为褐色菌斑,最终稻秆枯死,严重影响水稻产量的提高。水稻纹枯病的诱发原因主要是在水稻种植期间,应用的种植方式不科学,植株的营养摄取严重不足或者过多[5]。

在对水稻纹枯病防治过程中,在种植水稻期间,一定要严格依照科学的栽培技术,合理种植,保证水稻的养分充足。同时,加大管理力度,保证不会有任何病毒入侵。此外,可以利用适量农药喷杀,防治该病害。

3 结语

在水稻种植过程中,抗病技术发挥的作用非常大,直接关系到水稻种植的产量,可以进一步促进我国国民经济水平的提升。虽然我国属于农业大国,但是在抗病技术的应用和研究上,起步时间较短,还存在着或多或少的问题亟待解决。因而,在今后的发展中,应该加大对抗病技术的优化,无论是在水稻选种期间,还是种植阶段,都要合理选择抗病技术,降低病虫害发生率,为水稻种植业的良好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猜你喜欢
立枯病抗病性抗病
木薯UDP依赖型糖基转移酶14基因在木薯抗病性中的功能研究
我国小麦基因组编辑抗病育种取得突破
通过CRISPR/Cas9技术突变BnMLO6基因提高甘蓝型油菜的抗病性
青海云杉的生长习性及叶锈病、立枯病的防治
bZIP转录因子在植物激素介导的抗病抗逆途径中的作用
早熟优质抗病小果型西瓜新种质的创制与利用
水稻立枯病防治技术
植物免疫蛋白对有机栽培番茄生长、产量、品质及抗病性的影响
2007年上海生物高考卷部分遗传题解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