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宾华
(甘肃省张掖市耕地质量建设管理站,甘肃张掖 734000)
玉米是中国乃至世界上的重要粮食作物,营养价值较高,是人类赖以生存的重要保障。同时,玉米还是畜牧业、养殖业等行业的重要饲料来源,是食品、医疗、轻工业以及化工业等行业不可缺少的原料之一。玉米资源在中国极为丰富并且价格较低、很容易获得,而且玉米中还含有大量的有益物质,具有抗肿瘤、降血糖、提高人体免疫力等重要功能,因此玉米拥有广阔的开发及利用前景,对我国各行业的发展均做出了巨大贡献。
玉米不同于水稻、小麦等作物,具有很强的耐旱性、耐寒性、耐贫瘠性能等,对于种植环境有很强的适应性。甘肃位于中国西北地区,水资源较为短缺并且分布不均匀,适宜种植玉米。近年来,玉米已经成为甘肃省的第一大粮食作物,是种植面积最为广泛的粮食作物。甘肃省的玉米种植区域主要分布在河西走廊、中部山区及陇南山地。河西走廊具有地势较为平坦、土壤肥沃、日照时间长、气温日变化大、水利条件好以及方便农作物灌溉等地理环境优点,适宜种植农作物,给农作物的生长发育提供了良好的条件。中部山区气候环境较为干旱,相较于河西走廊,农作物的生长条件稍差,玉米产量低,但随着玉米种植生产技术的不断提高,玉米的产量和质量均得到提升。陇南区域的降水量丰富,水资源较多,有利于灌溉农作物,但陇南区域的光照条件较差,相较于河西走廊的种植条件来说,陇南地区的玉米种植条件稍差[1]。
甘肃省的玉米产业发展中还存在许多问题,是导致玉米产量和质量不高的主要原因。其玉米种植过程中的主要问题有以下几方面。
2.1 玉米品种布局不合理,种植密度不均衡在玉米种植过程中应根据玉米的生长特点和地区的环境气候特点等,选择适合在该地区种植的玉米品种。在实际种植过程中,还存在玉米品种布局不合理的情况,如河西走廊部分地区还在种植中晚熟品种,而其他适合种植中晚熟产品的地区还在种植中早熟品种。品种布局不合理会直接影响玉米的生长发育,导致玉米的质量和产量较差。合理、科学的玉米种植密度是保证玉米生长的重要前提条件,在种植玉米的过程中,受到品种问题、种植手段、土壤情况以及管理水平等因素的影响造成玉米的种植密度不合理,进而导致玉米长势差、质量差、产量差等。
2.2 玉米种植机械化和集约化水平低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科学技术的发展,农业生产的机械化水平不断提高,但在甘肃省部分农作物种植地区的机械化水平仍然比较落后,在种植玉米的过程中主要依靠人工,导致农业生产的效率低下、农业生产手段落后。集约化生产是指采用先进的科学技术和管理方式,提高农业生产效率,改善种植手段,不断开发新的生产力来提高农业生产的质量和产量。但在玉米生产管理过程中,部分地区的农业科学技术和管理方式都较为落后,农业生产管理还是采取粗放式管理的方式,农业生产的集约化水平低,导致农作物的产量和质量都达不到高产的标准[2]。
要想提高玉米的生产质量和产量,应采取积极的对策解决农业生产中的问题。对于甘肃省玉米产业发展中的问题,可以采取以下几种策略。
3.1 合理布局玉米品种玉米品种布局应该遵循因地制宜、科学选择的原则,根据当地的气候环境特点和玉米生长特点,科学合理地选择玉米品种。在选择玉米品种时,首先要选择经过国家审查合格的玉米品种,优先选择抗病虫害性能高、适应能力强、成活率高的品种,如河西走廊地区可以选择优质、高产、高水肥的中早熟品种。其次,在种植过程中要优化种植手段,运用合理的种植方法进行种植,根据玉米品种、土壤情况等合理规划种植密度,从而才能保证玉米良好生长,充分发挥玉米品种的优势。最后,在种植玉米时,要合理搭配玉米品种,调整玉米品种的结构和地区间区域布局,使玉米的品种和区域种植形成特色,这样不仅方便农业管理,还能提高玉米种植的优势,促进形成农业重点产业带,提高玉米的种植效益和经济效益。
3.2 提高农业生产机械化水平要想使农业生产发展迅速且高质高量,就必须重视农业生产,不断提高农业生产的机械化水平。在农业生产中,要不断推动农机装备向高质量发展转型,使农业机械化向高质量、高效率的方向发展,推动农作物生产和农业生产实现全面机械化发展。此外,在农业生产管理的过程中,要不断提高管理水平和农业技术水平,使农业管理方式由粗放式管理向精细化管理方式转变[3]。
针对甘肃省玉米产业发展中存在问题,只有不断加大资金投入,解决生产中的制约因素,不断提高生产水平,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才能使玉米产业得到良好发展,推动当地农业不断发展,提高当地的农业经济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