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 琦
(兰州财经大学陇桥学院,甘肃兰州 730101)
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2008 年颁布的《独立学院设置与管理办法》,独立学院是指具有办学资格,进行本科及以上学历招生教育的高等学校,它“利用非国家财政性经费举办的实施本科学历教育”。据调查,到2019 年6 月,国内共有2688 所普通高校,其中257 所为独立学院。独立学院在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中占9%,促进独立学院的发展举足轻重。
兰州财经大学陇桥学院是位于甘肃省兰州市的一所独立学院。根据艾瑞深中国校友会网,兰州财经大学陇桥学院位在2019 中国独立学院一流专业排名中居43,在甘肃省位居第1,在全国财经类独立院校位居第5 名。整体来说,它的发展处于中上水平。它的大学英语教学水平和状况一定程度上能代表独立学院目前的大学英语发展状况和教学水平。
根据甘肃省普通高校招生2018 年的录取最低控制分数线,普通本科一批理工和文史的最低录取成绩分别为483 分和502 分,普通本科二批理工和文史的最低录取成绩分别为436 分和456 分,而普通本科三批的理工和文史最低录取成绩为370 分和380 分。独立学院比于一二本高校的录取分数线低70-100 分,这说明学生基础比较薄弱。独立学院学生的“知识的系统性较差”。独立学院的学生相对来说学习积极性不够强,尤其对英语和数学的积极性不够强烈。由于独立学院是非国家财政经费筹资举办的,学生的学费比普通一二批本科学生的学费高。大多数独立学院的学生家庭条件比较优越,学习上主动性不够强,学习目标不够明确。但同时因为家庭条件的优越,大部分学生都有特长爱好,非文化课方面比较活跃积极,易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生态语言学“是一种研究语言和它生存环境相互作用的学科”,在最近几十年才发展起来。生态语言学圈内最出名的主要有两种模式:豪根模式(隐喻)和韩礼德模式(非隐喻)。实际上,首次提出“生态语言学”这一术语的是语言学家和人类学家沃格林等人,而不是豪根或韩礼德。但这两种模式是生态语言学学科里面最为人熟知的,代表着两种研究途径。20 世纪70 年代,美国斯坦福大学教授豪根提出了生态语言学这一概念,他认为生态语言学“研究任何特定语言与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的关系”,把语言和环境的关系比喻成动植物和自然环境的关系。韩礼德模式则“强调语言对人类生存的大环境的影响”,认为人类使用的语言会对人类社会的生态产生直接的影响。生态语言学视角下的大学英语教学主要研究教学各生态因素之间的相互作用的过程,即“教师、学习者、教学环境、教学方法等相互作用的过程,”属于豪根模式,是完整的微观生态系统。
近年来,国内关于生态语言学的研究较多且新颖,如黄国文的“生态语言学的兴起与发展”,何伟的“生态话语分析模式构建”,胡庚申的“若干生态翻译学视角的应用翻译研究”等。关于生态语言学视域下大学英语教学的研究也不少,如,宋铁花的“地方院校大学英语课堂教学生态化初探”,王艳萍的“生态语言学指导下的大学英语改革”等。但这些研究主要是侧重一二本高校的大学英语教学水平研究。相对而言,从生态语言学视角分析独立学院大学英语教学的研究寥寥无几。多年来,国家大力支持独立学院的发展,要求各地方独立学院因地制宜,办出特色。独立学院的大学英语教学也是高等教育重要的一部分。据此,从生态语言学视角分析和解决独立院校大学英语教学存在的问题将有助于提高教师主体的教学效率和学生主体的学习效率,促进大学英语教学的可持续发展。
生态语言学视域下的独立学院大学英语教学主要包括在教师主体、学生主体、教学方式和教学环境等几个主要的生态因子。目前,独立学院的大学英语教学中这四个生态因子都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不利于独立学院大学英语教学的生态化发展。
生态语言学视域下的大学英语教学是一个微观的生态系统,这个生态系统包括很多生态因子,其中最重要的生态因子还是教师主体和学生主体。相对来说,独立院校因为办学时间短,教师主体以毕业不久的年轻硕士研究生和讲师为主。甘肃省的五所独立学院中,兰州财经大学陇桥学院外语系讲师占67%,兰州财经大学长青学院外语系讲师占83.3%,兰州交通大学博文学院外语系讲师占72.5%,西北师范大学知行学院外语系具有副高以下职称的教师占70%,兰州理工大学技术工程学院外国语学院具有副高及以上职称的教师为7 人。而大部分公办高等院校以副教授及以上职称为主或者副教授以上职称比独立学院的比重大,如甘肃省的兰州大学,西北师范大学,兰州理工大学,兰州财经大学,兰州文理学院等。因此,独立学院的教师主体相对于一二本高校的教师主体缺乏一定的专业素养。在兰州财经大学陇桥学院的大学英语教学中,督导听课反馈部分教师因专业素养的缺乏,局限于课文本身,不能有效地讲解课文中涉及的文化、政治、历史等层面,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其次,以兰州财经大学陇桥学院为例,一方面因为学生主体的英语基础薄弱、水平参差不一,另一方面因为教师主体相对来说专业素养不足,在讲授大学英语课以中英双语讲解,并侧重汉语讲解,这可能不利于学生听、说能力的培养。最后,以甘肃省五所独立学院为例,因为大部分教师是研究生,在科研方面总是出现心有余而力不足的状态,相对来说,部分教师不知如何有效地申报项目、撰写发表论文。例如,兰州财经大学陇桥学院外语系的大部分教师发文章主要是在一些国家级和省级期刊,在核心期刊上能发表文章的教师寥落星辰:在2019-2020 这一学年中,仅有1 名教师发表了北大中文核心刊物论文,申报或结项校级以上项目共两项。科研和教学相得益彰,成功的科研会促进教学方法和内容的革新。教师在教学和科研方面缺乏专业素养不能有效地促进大学英语教学的生态化发展。
生态语言学视域下,学生主体是大学英语教学微观生态系统的另一重要生态因子。学生是大学英语教学的主要参与者、贡献者和建设者。教师主体的“教”离不开学生主体的“学”。教师主体单方面的“教”不能促进大学英语教学的可持续发展。独立学院大学生的英语水平总体上低于公办高校大学生的英语水平,并且水平参差不齐。大多数学生主体的高考英语成绩集中在60-90,他们缺乏学习英语的动力,不能发挥自身的能动性。同时,大部分学生没有明确的学习目标,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自由散漫。他们也没有正确的英语学习方法和学习策略,这进一步制约了学习的积极性。学生主体缺乏主动性,不能积极参与课堂,献言献策,进行积极的互动和交流,滞后了教学活动有效进展。
生态语言学视域下的教学方法需多样化,这样大学英语教学生态系统才能充满生机与活力。目前,因为独立学院学生的英语水平的限制,教学方式以教师为中心的“教”与“说”为主,帮助学生理解基础的词汇和语法。教学方式相对比较单一、传统。教学方式的单一使得课堂索然无味,未能让学生积极参与到教学活动中,不能有效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进而不能提高学生的英语水平。学生英语水平不能提高,那么诸如任务驱动教学法和讨论法等其他调动学生学习英语积极性的教学方式就不能有效进行,这就形成了一个恶性循环。因此,改变教学方式单一问题刻不容缓。
良好的教学环境是营造良好的大学英语学习氛围的基础。首先,独立学院的财政经费主要是由社会组织和个人筹资的,教学经费相比于公办院校比较欠缺,导致教学环境失衡。独立学院没有足够的图书资料供学生去翻阅,即使有的也相对比较旧,不能满足学生的需求。独立学院的教学设备相对欠缺和陈旧,大学英语的学习离不开多媒体设备,尤其是听力学习。有些院校配备的听力多媒体资源有时在上课过程中出现问题,甚至出现过听力设备供不应求的现象,这些问题都需要教师花费一定的时间去处理,耽误教学进度。独立学院的师资力量也有失平衡,大部分老师的课时量很大,而带课班级和班级人数又较多,不能营造一个良好的教学环境。其次,独立学院属于民办院校,竞争压力比较大。为了提升竞争力,独立学院侧重各项指标的完成,如大学英语四级和六级指标,选用的大学英语教材和四级内容靠近,偏向科技文,内容相对枯燥、教学充满压力和障碍,不能为学生提供一个轻松和有趣的教学环境。
生态语言学视域下的大学英语教学是一个微观的也是完整的生态系统,若改善独立学院大学英语教学,以上四个生态因子缺一不可。
只有微观生态语言学下的每一个生态因子相互作用,才能构成一个和谐的生态系统,提高教师主体这一重要生态因子的素养是重中之重。针对独立学院的大学英语师资队伍主要以硕士研究生和讲师为主这一问题,首先独立学院应出资创造一些学习交流的机会,尤其是出国交流学习的机会。并鼓励教师主体积极参加国家、省市和学院举办的各类学术交流活动。例如,陇桥学院曾多次组织外国语言文学系教师前往波兰维斯瓦大学、马来西亚UCSI 大学、广州财经大学等国内外高校研修访学,不断提高教师专业素养。其次,教师主体本身应在平时的学习和教学中加强专业知识的学习,也应涉猎其他专业知识,拓宽知识面,在授时不再局限于词汇和语法,进而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同时,也应在平时的授课中以英语讲解为主,汉语解说为辅,让学生逐渐适应,提高学生的听、说能力。最后,针对教师主体科研素养缺乏的问题,首先独立学院应积极举办并组织教师参加一些学术讲座活动,使教师队伍中不再出现盲目和无从下手的现象。例如,兰州财经大学陇桥学院多次组织外语系教师参加外研社以及甘肃省内举办的各类学术研讨会议,注重提升教师的科研水平。其次,教师自身应注重科研工作,科研和教学并不是对立的,而是相辅相成的,有效的科研也能促进教学。教师应积极申报省级、厅级、市级、和校级的各类项目,主动向有经验的专家请教问题、积累经验,并在平时多研读相关学术论文并撰、发表写论文。只有教师主体的专业素养提高了,大学英语教学系统才能生态地发展。
学生主体是大学英语教学活动的核心,他们是否积极参与课堂和课堂学习的成败决定了大学英语教学的成效。由此全面调动学生主体的积极性也至关重要。学生主体学习的主动性与教师主体息息相关,调动学生主体的积极性需要教师主体提高自身素养,丰富授课内容和授课方式,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教师主体应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转向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让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中,使得课堂充满生机。引导学生摸索出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和学习策略。独立学院的学生在其他方面都有自己的特长,并愿意积极地参与其中,所以教师主体在讲授课程中不要仅仅局限于文章本身,适当地讲解学生感兴趣的文化和其他方面内容也能有效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学生主体本身也应该意识到在全球化的当今世界学习英语的重要性,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策略,主动参与到课堂中,积极与教师互动交流,发挥自身的主动性。生态语言学视角下,学生主体这一重要生态因子需积极参与到课堂活动中,促进教学活动有效、生态地进行。
生态语言学视域下丰富教学方式首先需要教师主体因材施教,根据学习主体的英语水平和授课内容的难易来决定授课方式。教师主体可以提前提供背景资料,借助多媒体技术,播放相关的音频、视频,采用像讨论法、演示法等比较有趣的授课方式导入新的课程。在讲解具体内容和重难点时主要以讲授法为主,并根据授课内容的难度适当地以任务型教学法和产出导向法这样的教学方法为辅,引导和鼓励学生参与到课堂中,进行思考。在学生主体把握具体内容和重难点之后,教师可以采用讨论法、自主学习法等授课方式让学生对所学内容中涉及的文化、历史等知识进行讨论学习,并鼓励学生积极发言,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营造积极的课堂氛围。学生的积极性被调动起来了,相应地,学生的英语水平也会有所提高。这有助于教师主体进一步丰富教学方式,形成良性的大学英语教学生态系统。
良好的大学英语教学环境为大学英语教学这个微观生态系统提供了一个屏障。当各个生态因子相互作用、和谐发展时这个微观教学系统才能够进行良性、积极的发展和前进。它关系着教师主体的教学质量,影响学生主体的学习效果。营造良好的教学环境需要独立学院多方位筹集资金完善图书资源、提供和更新像教室、多媒体这样基础的教学设施。独立学院也应扩大学英语师资队伍,解决教师短缺的现象。学院和大学英语教研室应因材施教,设置合理的教学大纲,选用符合学生综合发展的教材,不应仅仅致力于大学英语四级和六级指标的完成,需注重学生文化素质的培养。最后,教师主体树立正确的教学观,学生主体树立正确的学习观,营造良好的大学英语教学环境。
总而言之,生态语言学视域下的大学英语教学是一个微观、完整的生态系统。教师主体、学生主体、教学方式和教学环境是其中重要的四个生态因子。这四个生态因子并不是独立存在的,而是相辅相成,不可或缺的。只有这四个生态因素实现平衡和协调的发展,独立学院的大学英语教学这一生态系统才能实现可持续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