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译伦理视角下电影片名的汉译分析

2020-02-11 20:27:12王雪芹
吉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20年7期
关键词:译者伦理规范

王雪芹

(黄河科技学院,河南郑州 450063)

电影,作为文化和意识形态的社会产物,特别是在国际语言和文化交流方面,呈现出越来越大的传播优势。在这种情况下,电影翻译工作的重要性显得越来越突出。电影片名,它是一个传感器,不仅要充分体现电影所传递的内容,还要传播影片的基调和感情。可见,电影片名的翻译在宣传影片、吸引观众眼球、增加利润方面都具有举足轻重的意义。本文从Andrew Chesterman 的翻译伦理角度,对中国观众耳熟能详的影片片名的汉译进行系统分析和研究。

一、翻译伦理简述

伦理是人们在社会交往中处理各种关系时应当遵守的道德规范,其主要作用在于规范人们的语言和行为,引导个体在处理本体和他人的关系时做出合适的言行选择。翻译是一种繁杂的社会实践活动,涉及作者与译者、原文与译文、语言与文化等诸多要素,其本质决定了与伦理密不可,需要伦理学的指导。“翻译伦理”的概念最早是在1984 年由法国翻译理论家Antoine Berma 提出来的,随后便引起了翻译界人士的广泛关注。另一位翻译伦理研究的学者Anthony Pym 首次提出“文化间性”,在他认知中翻译伦理的重点是主体间伦理,或翻译职业伦理。后来,美国著名翻译家Lawrence Venuti提出在翻译中保留原文中语言文化差异的“异化”主张,即“存异伦理”。这期间,芬兰学者Andrew Chesterman 在以往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再现伦理、服务伦理、交际伦理、规范伦理、承诺伦理五种翻译伦理模式。这五种翻译伦理模式指导、规范、制约、平衡着译者在翻译活动中的实践行为。

二、电影片名汉译现状

自从第一部电影于1895 年在法国上映以来,已经有一个多世纪的历史了。但是,到目前为止,还没有找到有关电影片名翻译的系统研究书籍。值得一提的是,《吴敏英语电影片名翻译简析》是第一部有关电影名称翻译的文章,于1995 年在核心期刊上发表。近些年来,关于电影片名翻译的文章越来越多,有的学者认为应运用“信、达、雅”来指导电影片名的翻译,把“信”与“忠实”放在首位,强调电影片名的翻译须要忠实于原片名;有的学者从功能对等理论角度探究电影片名的翻译方法;有的学者从顺应论角度分析电影片名的翻译策略;有的学者从目的论的角度探讨电影片名的翻译途径;也有的学者从互文性视角下寻找英汉电影片名的翻译对策。尽管人们开始更加关注电影片名翻译的研究,但大多数文章侧重于翻译策略和方法,都不够全面,且忽略了中西文化间的伦理关系。由此可见,电影片名翻译的研究仍有很大的改进空间。

三、基于翻译伦理的电影片名汉译分析

电影,作为一种艺术形式,也是人类日常生活中的一种娱乐方式,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关注。电影片名作为电影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也受到了很多关注。对于翻译人员而言,呈现源电影标题的语言风格或意图涵义非常重要。下面将从翻译伦理角度来分析电影片名的翻译。

1.再现伦理

再现伦理更加关注源文本和原作者。其伦理模式的重点是尽可能地再现源文本和保留原始含义,不作任何额外的增加、省略或改变源文本。再现伦理强调了忠诚的价值,一个有道德的翻译人员应忠于原文。其实,忠诚一直是翻译研究的重点,许多翻译理论将忠诚的概念放在首位。再现伦理提出更高的忠诚度,这就意味着译者不仅仅代表原文的语言或意义,而且代表文本的源文化。

第一类是不附加任何文化元素的电影译名。通过对电影片名翻译的观察,可以很容易地发现很多电影片名翻译遵循再现伦理原则。例如,电影《Roman Holiday》在西方和中国都是非常受欢迎的。该片讲述了一位欧洲皇室公主与罗马一位普通美国记者之间的古典浪漫故事。汉语版被译为“罗马假日”,它遵循表现性道德原则,很好地代表了原有电影片名的语言风格和意图。在汉语版中,电影片名的原始信息完全翻译成中文,电影的轻松氛围也得以体现。该电影片名的汉语翻译实现了源语言和目标语言之间的等价性。它遵循再现伦理原则,即忠实地代表原文,不加任何改变。电影片名《A Walk in the Clouds》的翻译也值得一提。这部电影描绘了一个年轻男人和女人之间动人的爱情故事。他们在一个以“云”命名的葡萄园中坠入爱河,那里的绿色阴凉树梢和草坪像天鹅绒一样光滑。葡萄园如此美丽,青年男女在这里走过的景象只是一个浪漫而诗意的梦。这部电影的汉语版本被译为“云中漫步”,不仅保留了标题的字面含义,而且也代表了电影的田园风光。电影片名的翻译遵循了再现伦理所倡导的规则,因此,完美地呈现了电影的精彩画面。当中国观众看到电影片名时,他们似乎看到了美丽的藤蔓花朵,闻到了葡萄的清香。电影《The Sound of Music》的片名译成中文的《音乐之声》非常合适。电影的主线是一位名叫玛丽亚(Maria)的领导女士,她通过音乐教育特拉普一家的孩子,最后电影的主角也被她感动了,因此,他们彼此相爱并结婚。这部电影向观众展示了音乐具有可以影响人的魅力,中文名称《音乐之声》符合再现伦理原则,即代表源文本,没有任何添加、更改或修饰,就像一面好镜子。由此,有助于中国观众可以更好地了解电影的内容和主题。

有很多电影片名的翻译都符合再现伦理原则,这些电影标题都得到了观众的认可。例如,电影《Brave Heart》被译成《勇敢的心》,生动地再现了苏格兰人民的勇敢精神,即他们不屈服于暴政,为自由而战的那颗勇敢的心。同样电影《Pearl Harbor》被翻译成《珍珠港》,讲述了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期两个年轻人和一个年轻女人之间的爱与恨的故事。在这场战争中,日本袭击了珍珠港,并造成了毁灭性的灾难。在这种情况下,这三个年轻人决定忘记过去的仇恨,为国家荣誉而共同战斗。这部电影的中文片名被译成源语言片名,充分保留了原版片名要呈现的信息。《珍珠港》的中文片名使观众想起了第二次世界大战日本对珍珠港的袭击。因此,它将使观众急切地想了解这部电影的真实情况。

第二类是改编自著名小说的电影译名。电影根据著名的文学作品改编是很常见的现象。例如,电影《Pride and Prejudice》和《War and Peace》分别是根据同名简·奥斯汀的小说和托尔斯泰的小说改编的,这两部电影分别被译为《傲慢与偏见》和《战争与和平》。这种翻译符合再现伦理学提出的准则,该准则可以准确地翻译源文本,而无需进行任何更改或改编,它能够使观众有机会回顾古典小说的精神。

2.服务伦理

服务伦理是将翻译活动视为一种为客户提供商业服务的伦理模式。也就是说,在翻译过程中译者应始终牢记客户的需求。随着全球化的发展,跨文化交际在不同的国家之间变得越来越频繁。电影作为一种艺术形式,也是一种不能忽视观众需求的商品。一个电影能否吸引观众的眼球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电影片名,所以,电影片名翻译对电影非常重要。由于不同国家之间语言和文化的差异,优秀的译员应考虑目标受众的需求,并尽最大努力满足受众的需求。因此,服务伦理对于指导电影片名的翻译非常重要。

在电影片名的翻译中,译员需要向受众展现美学和文化特征。但是,由于中西方之间的文化差异,译者无法逐字逐句地翻译电影片名,这可能会引起不同文化之间的误解。例如,美国电影《Ghost》向观众讲述了一个感人的爱情故事。这部电影的汉语版被译为“人鬼情未了”。汉字“人”和“鬼”给中国观众带来强烈的听觉和视觉冲击,表明山姆和莫莉被阴阳分开的局面。中文短语“情未了”显示山姆和莫莉之间悲伤和感伤的关系。翻译的电影片名不仅可以说明电影的主要情节,还可以唤起观众强烈的观看感。在服务伦理的指导下,标题没有被译为“鬼”,因为“鬼”会误导观众认为这是一部恐怖电影。所以在这里,译者承载了目标观众的要求,结合影片的主要情节和情感基调来翻译影片片名,而不是逐字翻译。

有时,电影片名的直译无法显示电影的本质,也无法吸引观众。因此,作为有道德的译者,应遵循服务伦理原则,并应关注目标受众的需求。例如,电影《Speed》是一部由二十世纪福克斯电影公司制作的动作电影。译者将这部电影的片名译为“生死时速”。电影片名的这种翻译非常恰当,充分体现了电影的类型特征并营造出紧张的气氛。除此之外,译者选择使用四字格,四字格在中文中非常流行和受欢迎。在翻译过程中,译者把目标受众的要求放在首位。当观众看到这部电影的中文片名时,他们会被片名所吸引,禁不住要去电影院看电影。因此,可以说译者遵循了服务伦理的原则,电影片名的中文版完全符合中国观众的审美标准,也完美展现了电影的主题。

3.交际伦理

交际伦理将翻译实践视为不同文化之间交流的过程。在交际伦理的影响下,译者被看作是连接源文化和目标文化的“桥梁”。译者的任务不是代表他人,而是要代表他与他人进行沟通交流。译者应努力促进跨越语言和文化障碍的交流过程。电影片名作为电影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在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中也起着关键作用文化。电影片名的翻译可能无法完全等同于原片名。因此,在翻译电影片名时,有道德的译者应考虑文化因素,并尽力避免在不同文化之间造成误解。

电影片名是电影的核心,其文化内容丰富。电影片名以成语,俚语或其他文化负载词语命名是很常见的。作为合格的译员,他/她应特别注意电影片名中的文化因素,并实现不同文化之间的有效交流。例如,美国电影《Top Gun》的名字是以俚语命名的。俚语中的“top gun”一词指那些非常擅长自己的专业技能的人。根据俚语中“top gun”的含义和电影的主要情节,译者将电影片名翻译为“壮志凌云”。这个电影片名的翻译非常巧妙,因为译者不仅准确翻译电影片名俚语的真正含义,也与主要情节相结合电影。在翻译的过程中,翻译人员遵循交际伦理原则,并考虑了电影片名的文化因素。他将“top gun”一词翻译成“壮志凌云”,而不是“绝顶的枪”,这种翻译已将文化差异视为一个确实可以实现的确定交际主题。因此,电影的中文片名表达了源片名的真实意图,并使中国观众了解“top gun”这个词是俚语,指擅长自己专业技能的人。通过这种方式,将电影片名的文化信息传播给中国观众,实现东西方文化的交流。

在跨文化交际过程中,通常在文化中具有深厚情感内涵的色彩词起着重要的作用。同一种颜色在不同文化中具有不同甚至相反的含义,就像蓝色一词通常用于指那些情绪低落、郁闷或感到沮丧的人。例如,电影《Baby Blue》》讲述了一个母亲生完孩子后心情不好的故事。如果将影片的片名翻译成中文“蓝色婴儿”,这将使中国观众认为这部影片讲述的是一个皮肤黝黑婴儿的故事,但实际上,这部电影与蓝色无关。这样的片名“蓝色婴儿”将使中国观众感到困惑,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也不会成功。在这种情况下,翻译者应遵循交际伦理的原则,并将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放在首位。因此,电影的中文版恰当地译为“产后抑郁”而不是“蓝色婴儿”。这个版本准确地表达了英语中的蓝色词的内涵,也使得中国观众容易理解电影片名的意义。当中国人观众看到“产后抑郁”的片名,她们会得到和西方观众一样的情绪感受。这不仅使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得到了实现,而且中国观众在观看电影后会理解蓝色字的情感含义。

电影作为一种艺术形式,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因素,宗教文化是其中很重要的一部分。电影中有很多与宗教有关的片名。在大多数欧洲国家,基督教是占主导地位的宗教,这是人类日常生活的主要信仰。例如,电影《Seven》讲述了一个令人恐惧的故事,讲述了嫉妒、欲望、骄傲、懒惰、贪婪、暴食和愤怒的七个原罪。对于西方的观众来说,他们将很容易理解这部电影的内涵标题,因为数字“7”是西方文化中的特殊数字。它通常用于支配人们的道德行为,例如,七个美德和七个天堂。当这部电影进入中国时,译者将《Seven》译成《七宗罪》代替了《七》。由于东西方宗教上的差异,中国观众不理解数字“7”的含义,如果译者只是单纯地将电影片名译为《七》,中国观众会感到迷惑,无法从片名中领会电影的主题。因此,为了最大程度地进行跨文化交流,译者将片名译为《七宗罪》。当中国观众看到这个片名时,将毫不费力地获得与西方观众相同的情感感受。从这个例子可以看出,如果译者忽视电影片名的文化元素,将在翻译过程中造成一些误译,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也将失败。因此,对于译者而言,在翻译过程中遵循传播道德原则非常重要。

4.规范伦理

规范伦理是切斯特曼五种伦理模式的重要组成部分,源于描述性翻译研究和规范理论,主要关注规范如何影响翻译的接受。基于规范,切斯特曼进一步把道德规范划分为期望规范和专业规范。期望规范将目标读者的期望放在了首位,并且呈现了翻译作品应该是什么样的。而专业规范非常重视对专业译者的能力,包括其在翻译过程中采用的体裁,风格和翻译策略。如果翻译的作品不能被目标读者接受,则表示翻译失败。也就是说,在规范伦理中职业规范服务于期望规范。在翻译过程中,翻译人员应运用不同的翻译策略来实现目标读者的期望。

例如,英国电影《The Third Man》叙述一位名叫哈里的男子,他在一次奇怪的车祸中死亡,他的朋友马丁斯在这起事故中找到了关键人物。英文片名的名字是以主要情节命名的电影,这里的第三个人是指目击事故的人。电影片名的一个版本被翻译为“第三者”,它是英文片名字面上翻译。当中国观众看到电影片名时,可能将电影与道德或伦理联系起来。事实上,这部电影与道德或伦理关系不大,这样的版本会误导中国观众。看完电影后,观众会对电影片名的翻译感到奇怪,因为它与内容无关。因此,考虑目标受众的例外情况,译者最好将片名翻译为“目击者”。这个中文版与电影情节密切相关,这不会使目标观众对此感到奇怪。

还有,电影片名《Die Hard》的翻译也值得讨论。片名的字面意思是指难以消除的东西,但标题的隐含意义在于指出电影中非常强大和勇敢的主角的品质。如果翻译者将标题翻译成“死硬”,那么中国观众会因为版本不符合中文规范而感到奇怪。因此,在电影的宣传中,根据电影的主要情节,片名被翻译成“虎胆龙威”。由此可见,在电影片名的翻译过程中,译者会受一定的规则或规范限制。在这些规则或规范中,译者不能忽视目标受众的期望。

5.承诺伦理

承诺伦理的出现使得翻译伦理变得更系统和全面,被认为是将所有五种模式结合在一起的粘合剂。在它的指导下,译者需要掌握基本的翻译技巧,了解翻译标准或规范和在翻译过程中拥有道德或伦理的基本概念。承诺伦理站在一个全球化的角度指导翻译者的翻译活动,贯穿整个翻译过程。对于电影片名的翻译来说,承诺伦理主要是防止出现低俗和以利润为导向的翻译。例如,美国电影《The Things Are Tough All Over》讲述了一系列有关电影中主角的冒险经历。有人把电影片名翻译为“糊涂宝贝上错床”,这种版本违反了承诺道德规范,充满了庸俗的品味。这种翻译忽略了电影片名的艺术特征,使翻译活动走向误区。

有许多电影片名翻译都是以利润为导向的,经常在文本中使用一些词来引起目标受众的好奇心。例如,电影《Total Recall》被翻译为“魔鬼总动员”获得巨大成功后,其他由阿诺德·施瓦辛格主演的电影全部翻译为“魔鬼”一词。如《Junior》日”;《Eraser》“魔鬼毁灭者”和《The 6th Days》“魔鬼复制者”等等,这些标题中的“魔鬼”一词与电影的内容或主题关系不大,只是为了吸引目标观众的眼球并获得相关的利润。作为译者,应该始终牢记承诺伦理,并学会控制电影片名翻译的商业化程度。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地实现电影的价值。

翻译作为一种社会活动,不仅涉及不同语言之间的转换,还涉及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因此,翻译过程很复杂,需要建立许多关系考虑过的。随着经济和文化交流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国外电影被引入国内市场,这些电影片名的翻译不容忽视。翻译伦理模式在电影片名翻译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为电影片名的翻译工作有一定的可行性指导,同时也为电影片名的翻译研究开辟了新的路径。因此,在电影片名翻译的过程中,译者应根据电影片名的自身特点和功能选择不同的伦理模式作为指导,以实现电影片名承担着文化传播和交流的职责。

猜你喜欢
译者伦理规范
《心之死》的趣味与伦理焦虑
来稿规范
来稿规范
生态翻译学视角下译者的适应与选择
PDCA法在除颤仪规范操作中的应用
来稿规范
论新闻翻译中的译者主体性
科技传播(2019年22期)2020-01-14 03:05:38
护生眼中的伦理修养
活力(2019年19期)2020-01-06 07:37:00
医改莫忘构建伦理新机制
中国卫生(2014年6期)2014-11-10 02:30:52
元话语翻译中的译者主体性研究
外语学刊(2014年6期)2014-04-18 09:11: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