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疫情防控视域下青年群体动员引导机制研究
——以吉林警察学院为例

2020-02-11 20:27:12
吉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20年7期
关键词:动员舆情群体

王 斯

(吉林警察学院,吉林长春 130000)

年初突如其来的新冠疫情来势汹汹。在应急防控过程中,对青年群体动员引导的重要性不言而喻。目前新冠疫情进入常态化防控阶段,本文基于吉林警察学院在新冠疫情防控中对青年学生的动员与引导实践,充分认知疫情防控中做好青年群体的动员与引导的重要价值,同时,客观剖析动员过程中存在的困境,并从困境入手,积极探究构建疫情防控中青年群体的动员引导过程中多元主体协同参与、多层次思想政治教育融入、全方位网络舆情引导、多角度激励保障“四位一体”联动机制。

一、吉林警察学院新冠疫情防控中对学生的应急动员引导实践总结

总结吉林警察学院在新冠疫情防控中对学生应急动员引导实践,呈现三个特点:

1、统一组织领导,迅速进行政治动员

全院思想统一,落实防控措施坚决迅速。学院成立疫情防控工作领导小组,在学院党委领导下统一指挥调度学院防控工作。先后制定《实施疫情防控工作方案》、《学生管理工作预案》、《教学计划调整预案》、《医疗及保障工作预案》等,同时以信件方式向全校师生发出号召,提出要求,并转发教育部《致全国大学生的一封信》、省教育厅给《全省师生和家长的一封信》,为全院师生注入政治强心剂,引导全院师生相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制度优势,坚定中华民族团结一致的抗疫信心,同舟共济,共同战疫。

2、创新网络教育载体,全面开展教育引导

第一,实施“12345”方案推动线上教学,做到停课不停学。一是网络思政大课教学。吉林警察学院6650 名大学生同时在线先后共上开学第一堂“思政微课”与全国疫情防控思政大课,并于课后在网络学习平台展开讨论,畅谈感想。二是专业课程线上教学。利用“吉警在线”慕课平台、智慧树、超星学习通等多种网络平台,采取直播教学、录制速课、混合式教学等灵活形式开展在线教学,共有276 门,1200 门次课程线上顺利开课,教师281 名、学生72000 余人次进入网络课堂。

第二,畅通心理疏导渠道,保证学生身心健康。针对湖北省户籍学生专门建立心理干预和辅导工作微信群,开通心理援助热线、网络咨询和网上心理服务平台,由学院警察心理健康研究中心专职心理咨询师为全院师生提供心理咨询服务。

第三,利用微媒体平台做好宣传动员,强化舆论正面引导。利用学院微信公众平台进行战疫网络动员。从防控政策宣传、知识普及、典型激励、理论学习等多个维度先后发布信息50 余条,单条信息平均浏览量在3000 人以上。

3、拓宽实践参与路径,积极做好抗疫倡导

第一,志愿服务倡导。自疫情以来,学院鼓励动员引导学生积极参与疫情防控志愿服务,通过网络专题宣传典型10余人,其中一人火线入党。第二,爱心捐赠。全国25 所公安院校、32 所警察院校先后发起祝福行动,142 名学生党员通过公益组织平台爱心捐款2 万余元,学院全体学生签署网络承诺书。第三,节日活动倡导。利用3.8 妇女节、4.5 清明节、4.23读书日、5.4 青年节等重大节日契机开展爱国主义教育和读书系列活动。

二、评估疫情防控中对青年群体动员引导的重要价值

通过选取吉林警察学院两个区队共计110 余名学生作为问卷调查样本,针对疫情防控期间动员“引导”成效进行问卷调查,梳理总结主要集中三个方面:

一是政治认同得到强化。青年群体的政治认同,影响国家与社会的稳定。通过疫情防控中对青年群体的政治引导,体会到中国共产党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取向,对党的绝对领导有了更深切的认知,把对树立“四个意识”,增强“四个自信”的被动要求转化为主动践行,政治认同的主观能动性得到进一步发挥。

二是思想共识进一步凝聚。疫情防控阻击战中展现出的奋斗精神、团结精神、奉献担当精神成为了中国精神的时代注脚,通过思想动员,引领时代青年凝聚思想共识,促进对中华民族的情感共鸣,并以此推动青年群体通过实际行动报效祖国。

三是使命责任意识增强。疫情防控期间通过教学与实践双重引导,引导青年群体充分认识从幕后走到台前的身份转变,充分感知从温室花朵到风雨担当的角色换位,通过认知成长不断增强社会责任感,通过学习和实践切实提升担当使命的勇气和能力。

三、分析疫情防控中青年群体动员引导困境及原因

通过对所选取的20 名吉林警察学院学生作为个别访谈样本,通过微信、电话的方式针对疫情防控期间的“动员引导”进行深入访谈后,从青年群体的视角分析疫情防控中动员引导困境及原因,主要集中如下:

一是社会环境变化对融合动员提出更高要求。青年群体所处的社会环境日益复杂,作为社会中的一个重要单元格,身份不仅是学生,还是社会单元中的公民,社区单元中的居民,家庭单元中的孩子,在应急防控中,单靠学校动员引导力量显得薄弱。

二是理想信念弱化和核心价值观淡化对思想动员提出更高标准。目前,青年群体大多是信息快餐时代成长起来的90 后甚至00 后,受成长环境的影响和熏陶,多元思潮的冲击,自我意识较强的他们对党史、传统文化、社会责任关注度较低,对核心价值观的理解比较泛泛,而针对这样的动员客体,如何让思想政治教育入脑入心,并转化为行动实践才是值得深入思考的课题。

三是网络舆论分化对网络舆情引导提出更大挑战。随着自媒体的兴起,网络文化纷繁复杂,特别是在疫情防控时期,网络舆情迅速生成并快速发展,青年是思维活跃、受网络舆论的影响较大的群体,加强对青年网络舆情应对研究尤为重要。

四、基于疫情防控视域下青年群体动员引导机制构建路径探究

1、构建多元化主体协同动员机制。构建政府引导,学校领导,社会参与,家庭配合的协同动员机制。通过强化政府政策引导、坚持学校统一组织领导、优化包含社区组织、志愿服务队伍的社会参与、家庭做好配合教育,形成动员引导合力,对青年群体进行有针对性的引导,突出引导的实际效能。

2、建立多层次思想政治教育融入机制

第一,充分发挥思政课主渠道对党的政治理论知识进行系统学习。分三层次引导青年群体系统学党的政治理论知识。一方面,学习党的经典历史,深刻领悟中国共产党带领全国各族人民进行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奋斗历程。另一方面,学懂弄通做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推动新思想学习入脑走心,落地生根,增强对党的创新理论的政治认同、思想认同、情感认同。第二,以基层党建“四个一”为抓手广泛进行党性教育。建立学习-查摆-积累-督导四位一体党性教育引导机制,以讲促学:认真举办一次专题微党课,以查促改:组织召开一场组织生活会,以育促思:着力打造一个教育素材库、以督促防:坚决构筑一道“红色防火墙”。第三,依托实践平台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行培养引导。以根植爱国主义和民族精神开展红色实践,以传承家风教育开展家庭教育实践,以提升职业素养开展专业实践,以砥砺责任担当开展志愿实践。

3、健全多方位网络舆情引导机制

第一,坚守意识形态阵地。当今世界正面临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基于这样的背景,结合青年正处于世界观、人生观形成的关键时期,牢牢把握青年群体的主流意识引导显得更为重要,通过把牢“旗帜鲜明坚持党管意识形态”的定盘星,定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的风向标,种好“意识形态工作”的责任田者这三步走,坚决守好青年群体意识形态阵地。

第二,拓宽正面宣传渠道。充分发挥青年人比较易于接受、身影活跃的微博、微信、抖音等平台的网络舆情引导作用,尤其是强化引导青年群体关注人民日报、政府政务微博、学校微信公众号等官微的正向舆论宣传。

第三,筑牢网络舆情监管防线。一方面,引导青年群体建立网络法治思维,树立网络文明,遵守《网络信息内容生治理规定》、《网络安全审查办法》等网络法规,自觉维护网络空间秩序。另一方面,建立网络舆情监督和预警机制。各职能部门联合监督协作,安排专人负责网络舆情的收集、分析、研判与处置工作,释放舆情集中突发风险。

第四,强化多角度激励保障机制。一方面,强化典型激励。深度挖掘疫情防控中的先进事迹和身边典型人物,按国家、地区、身边典型分层次宣传一线典型先进事迹,同时,动员引导青年群体通过宣讲、座谈会、图片展等方式宣讲好、传播好中国抗疫故事。另一方面,强化政策扶持。一是对于表现突出的大学生志愿者,选树典型并给予表彰奖励,颁发荣誉证书。将其志愿服务实践作为实践学分纳入成绩评定,同时可以优先参与奖学金、助学金评选。二是对于表现突出青年入党积极分子,给予优先加入党组织的政治待遇。三是对表现优异的青年社会组织给予创业政策倾斜和启动资金扶持。

猜你喜欢
动员舆情群体
通过自然感染获得群体免疫有多可怕
科学大众(2020年10期)2020-07-24 09:14:12
海底总动员
“群体失语”需要警惕——“为官不言”也是腐败
当代陕西(2019年6期)2019-04-17 05:04:02
国防动员歌
青年歌声(2018年3期)2018-10-20 03:25:16
舆情
中国民政(2016年16期)2016-09-19 02:16:48
舆情
中国民政(2016年10期)2016-06-05 09:04:16
舆情
中国民政(2016年24期)2016-02-11 03:34:38
国防动员
江苏年鉴(2014年0期)2014-03-11 17:10:08
微博的舆情控制与言论自由
关爱特殊群体不畏难
中国火炬(2012年8期)2012-07-25 09:29: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