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志刚
(南通大学,江苏南通 226019)
在新媒体时代背景下,信息传播、思想交流的网络平台呈现出多样性、复杂性等特点,学生获取的网络信息内容和热点话题变得丰富多样。开放性是网络空间和平台发展的特征,多种多样的文化内涵对学生正确价值观的养成产生影响,网络舆情分析在大学生思政教育中具有积极的引导作用和价值。
1、多样性。由于大学生具有对新鲜事物充满好奇性的特点,所以在新媒体时代下喜欢对多元化的国际热点和话题内容进行探索与了解,这些国际热点和话题内容包含多样性、复杂性的特点。其中很可能酝酿成相应的校园舆情、网络舆情,不断冲击着大学生的正确价值观和思想意识。同时,多样性的网络舆情特征也给学生管理工作带来很大挑战。
2、不稳定性。在网络信息技术发展过程中,形成网络舆情的过程主要包括开始、聚集、爆发、回落四个阶段,网络平台和信息技术具有信息扩散和发布较快的特征,在很短时间内就会引起学生的大规模关注与了解,并且通过网络表达思想观念和意见的方式,对不稳定性的网络舆情内容进行分析。由于很多大学生未完全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所以会对不稳定性的网络舆情产生主观和片面理解,从而不断冲击着学生的正确思想政治态度和理念。另外,网络舆情在发展和形成的过程中,存在不确定的时间、地点等因素特点。所以,要想对网络舆情进行有效分析,最主要的还是要明确网络舆情的不稳定性特点。
3、突发性。网络舆情在形成和发展的过程中,很多网络舆论内容属于组织的属性,并且通过对某一突发事件或热点进行发酵的方式激发学生对网络舆情了解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而且在新媒体平台上学校对于网络舆情的监管工作过于表面化,很难在规定时间内对网络舆情进行有效控制,所以在时间上具有很大的突发性。
首先,通过网络舆情分析的引导工作,有助于引导学生正确思想观念、价值取向。思政教育工作者可以结合大学生心理的发展情况,对网络舆情中学生感兴趣的热点话题进行有效的分析,并通过引入道德和人生观教育的方式避免学生盲目对网络生活和技术价值极度崇拜,从而提升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有效性,防止大学生出现人生价值观错位的问题。其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很多大学生表现出人格缺失、自由行为危机的问题。过多的依赖于虚拟空间和网络空间,喜欢对国际热点和社会事件进行网络学习与评价,很容易使学生在思想政治学习中对主流意识形态和价值观产生错误理解,甚至还会让学生出现人格孤立化、分隔化等问题。所以,在思政教育工作中,合理分析网络方面的社会热点问题和舆情,有助于学生在了解各种信息内容时坚持正确价值观和人生观,并且能够在论坛发表自己的思想和观点时,有效约束自身行为和角色。防止学生由于错误和自由的行为而滑向网络自由空间的陷阱,出现违法犯罪的行为和问题。最后,在思政教育中,为了解大学生思想状况与学习情况则需要结合新媒体开放性的特征,通过合理网络舆情分析的方式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通过网络舆情分析有利于提高学生思政课学习的积极性,并且能够在对网络舆情分析和感受的过程中形成自由的思政课交流气氛,令学生真实的感受网络环境中的思想政治教育内容。而且,思政教育工作者也可以通过舆情监测的方式及时对社会发展过程中的舆情问题和情况进行监督,通过判断舆情走向的方式对学生进行学习、生活等方面引领,丰富学生学习内容。结合网络内容为学生营造网络化教学氛围,让学生能够更好与思政所传播的思想政治态度产生共鸣。
1、完善网络舆情与思政工作模式
一方面,学校可以通过打造舆情信息系统,结合相关信息技术对网络化的舆情内容进行信息化处理,及时筛选对思政教育工作有用的网络舆情内容,同时,通过线下信息处理和德育教育辅导的方式,向学生传播网络舆情分析过程中新的理论和知识内容,从而形成线上与线下双管齐下的思政教育工作模式,发挥网络舆情分析工作的引导优势和价值。而且通过线上与线下相结合的方式,也有助于解决传统依靠网络单线治理工作的局限性问题,更加全面地对网络舆情事件进行引导和制止,推动大学生思政教育工作在开展期间,能够占据网络教育的制高点,加强对学生积极正面思想的引导。另一方面,在思想政治教育领导工作中,网络舆情分析需要通过舆情反馈与角色再造的方式,及时对相关舆情事件进行总结与汇总,同时,通过完善舆情跟踪系统的方式,及时对网络舆情分析结果进行平台的宣传,帮助学生在思想政治学习中,能够干预和了解舆情发展进程,实现学生学习过程中对网络舆情发展的有效监督和干预,达到学生角色再造的目标。
2、做好网络舆情信息的搜集工作
在网络舆情分析工作中,要做好网络舆情信息的收集工作,充分发挥新媒体平台的优势和价值。首先,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可以通过创建网络舆情信息收集工作平台的方式,及时拓展舆情信息传播的相关渠道,学生通过舆情信息收集工作平台,就能够对网络舆情信息的干预分析情况进行了解,从而间接培养学生良好政治素养和能力。比如,可以通过新媒体开通大学官方微信,公众号、网络舆情信息收集平台,由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积极对学生所感兴趣的国际热点事件、政府工作报告等相关内容分享到网络舆情信息收集平台中,然后采用信息和网络舆情资源合理发布的方式,不断将相关报导内容通过网络传播推广出去,从而增强学生对网络舆情信息分析工作的理解与认知,全面形成基于联动引导的校园舆论新局面,在舆论引导平台中,对学生价值观进行引领。其次,在做好网络舆情信息收集工作的过程中,还要结合新媒体平台的监测技术,定期对学生思想动态进行监测,并且将所收集到的舆情信息内容通过平台反映出来,比如,实施调研和检测学生对相关议题、网络舆情事件的关心与参与情况,同时,通过跟踪学生舆情言论的方式,了解学生思想价值观念和主观意识,进而在了解学生网络舆情信息参与情况后,能够全面对网络舆情信息收集工作和分析工作进行改革,让其成为调整施政工作和工作制度的有效参考依据,提升网络舆情信息以及学生思想动态信息收集的有效性。最后,在网络舆情信息收集工作开展过程中,还可以结合新媒体平台开放性的特点,构建网络舆情分析及沟通的反馈平台,引导学生在网络舆情分析的过程中,进行有效参与、学习,还可以通过将核心价值观内容融入网络舆情分析与沟通平台的方式,实现对大学生思想政治的有效引领。
3、创建网络舆情分析的联动机制
创建网络舆情分析的联动机制,可以达到引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目标,促使学校和施政教育工作应对舆情效果得到提升,不断将人才培养工作落实到位。在新媒体时代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可以通过创建网络舆情专业队伍的方式,引导网络舆情专业队伍通过网络舆情分析平台,对校园网站和网络平台中的言论进行实时检测。同时,还要利用新媒体时代的大数据技术,全面挖掘网络舆情的数据和信息动态,或者通过信息技术对网络舆论分析议题的类型、程度、影响进行归类,从而提升网络舆情分析工作的系统性,构建完善的网络舆情分析联动机制。另外,运用网络舆情分析的联动机制,也有助于及时在思政教育工作中,对学生进行思想的引领。比如,以2017 年“合肥校园”微博事件为例,一个名叫“合肥校园”的微博博主,在新媒体微博平台中,发布学校应付教学检查、忽略保护学生隐私工作的一条微博,此微博发布后,瞬间引起广大师生的关注,并且微博帐号关注的粉丝越来越多。这一消息,给相关学校的形象带来不利影响。在学校网络舆情分析机制了解此新闻后,学校通过网络舆情分析的联动机制,紧急召开相关会议,并且通过网络舆情分析平台,将校园的实际工作情况进行有效说明,及时对负面的网络舆情进行制止,随后网上正面声音越来越多,实现对网络舆情的有效管理和控制。
在大学生思政教育引导工作中,通过对网络舆情的分析与监督,能够提升思政教育工作时效性,实现对学生道德和思想层面的教育与培养。在网络舆情分析引导工作中,思政教育工作者,可以通过对网络舆情与思政工作模式进行完善的方式,构建基于网络舆情分析和发展的工作体系。